近期,徐嬌昨日對于正的一系列舉動進行了直言不諱的回應,于是今日,于正以一篇長文對此事作出回應。值得注意的是,在回應中,于正無意透露了徐嬌與趙晴此前并未加過微信。這一波未曾預料的資訊立即引起了公衆的熱議。
回顧此次争議,始于于正對趙晴的體形進行評價,稱其“胖”。而在這場關于體形與美的争論中,徐嬌站出來澄清事實,直指于正的畸形審美,被視作正義的聲音。
盡管徐嬌與趙晴之間沒有微信上的親密互動,徐嬌仍無畏地擔起了為趙晴以及許多因身形焦慮而遭受同樣問題的女性發聲的角色。這樣的行動,無疑是值得贊揚的。
于正在其長文中的回應裡充滿了含蓄的話語,他試圖澄清整個事件僅僅是一個誤解,然而在文字之間,卻似乎對徐嬌與趙晴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諷刺,暗示兩人并非朋友,甚至可能隻是簡單的合作關系。至此,公衆對徐嬌之前的發言産生了更深入的解讀,将她的行為視為更加公正無私的表現。
流傳甚廣的是這樣一種說法:于正帶有心機,甚至被認為是娛樂圈中的話事人。而在這次的事件中,他的營銷技巧再次讓人見識到他的語言魅力和關系處理能力。
于正的發文似乎偷換了公衆的視聽焦點,從身材焦慮的重要社會議題,轉而讨論徐嬌與趙晴之間至普通卻不那麼重要的聯系—微信關系。這種轉移視角的能力,确實讓人不得不佩服于正的輿論操作手段。
社交媒體上,許多人跟着于正的論調開始指責徐嬌,讓觀衆感到非常尴尬。在這個被稱為塑膠姐妹花的年代,真正的義氣與關懷似乎被社交網絡關系的表象所替代。但此次徐嬌的行為顯然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最重要的問題,在于于正以一個公認的行業老闆,發表關于趙晴體形的不當神評,至此制造了不必要的身材焦慮。徐嬌的回應不僅是針對趙晴的個體事件,也是對所有因外界審美而遭受壓力的女性的一種聲援。
細數真正受到傷害的還是趙晴。作為一名專業的演員,她應該受到作品的評價,而不是因身體形态受到無端的批評與壓力。于正所稱的“胖”,不過是他個人偏頗的審美标準,将一個擁有正常體重的女性貼上不恰當的标簽。顯而易見,這是對一名藝人尊嚴的不尊重,對女性身體的不正義評價。
事件的發酵,盡管波及了兩位藝人之間微信上的互動,但是其實觸及了更為深層的社會問題。
我們不禁要問,徐嬌、趙晴的微信關系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于正在回應中對微信關系的強調,能否将公衆的眼光轉移回真正應該關心的問題:在這個塑造完美身材的社會壓力下,我們應該如何堅守自己的觀點和理念?
當某些權威人物的言論成為潛在的社會導向時,我們應該怎樣正确地評價和處理?徐嬌的發聲可能僅僅是冰山一角,但她的堅定和勇氣,無疑在娛樂圈的喧嚣中,為追求真實和平等發出了一份清晰的聲音。
而趙晴,與所有被言辭傷害的女性一同,值得更多的了解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