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晨報26日刊登了一篇文章, 世衛發出警告:“X疾病”可能随時出現,或比新冠緻命20倍!這絕對不是道聽途說,它是綜合了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得到這樣一個結果。消息來自世衛組織無疑了。這種時候,秦安戰略認為我們真不能視而不見,需要把真實的情況告訴廣大人民群衆,做好必要的,力能所及的,甚至可能是簡單易行的預防。當然,需要提醒大家的事,有了三年抗擊疫情的經曆,大家真不需要恐慌,大的風險國家替我們扛得住,但我們也是國家的一份子,聚合起來,就是強大的力量。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呼籲各國為應對“X疾病”作準備。《今日印度》網站圖
一、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權威的警告:一種“未知”的病理現象可能導緻“比新冠大流行還要高20倍的死亡率”。
據世界衛生組織消息,當地時間1月17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設定了題為“為X疾病作準備”的分論壇,世衛組織與多國代表研讨如何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X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呼籲各國在今年5月以前簽署“大流行病條約”,為應對“X疾病”這一共同的敵人作準備。
譚德塞還就“X疾病”發出警告:一種“未知”的病理現象可能導緻“比新冠大流行還要高20倍的死亡率”。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X疾病”是世界衛生組織為目前未知的傳染病賦予的代号,它并非目前真實存在的傳染病。”這一點,秦安戰略不僅發過相關文章,還做過一期視訊節目,我們的思路非常清楚:一是思想上有重視,至少不要不當一會兒事;二是行動上有防護,特别在人群多的地方,口罩等必要的防護不要放棄。
二、很難準确預測下一個“X疾病”何時出現,但也不是杞人憂天
重慶晨封包章中列舉了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趙衛、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藍柯等專家的意見,對于下一個“X疾病”何時會到來?專家們用兩個不确定性明确了一個不确定性,再推出一個确定性。
具體是這個意思,由于人類活動的不确定性以及病原體變異的不定向,很難準确預測未來“X疾病”的出現時間。但專家認為,很有可能“X疾病”已經在地球的某個地方潛伏,從長遠看,“X疾病”未來一定會在某地發生!這一點又是确定性!
大家看到這裡,會感覺這不是瞎扯嗎?或者說杞人憂天嗎?
其實不然,或者說,科學家需要這種“杞人憂天”的精神,才能做人類安全的預警人。與此同時,我們要看到,這個上升到世界衛生組織層面的預警,與一般預防為了疾病的重視程度還真不一樣。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我感覺至少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思考。
其一,新冠疫情的巨大影響。人們顯然沒有從三年新冠疫情的陰影中完全走出來,一個明顯的迹象是不願意談,不願意說,甚至對所謂的“X疾病”有回避的心理。這種情況下,世界衛生組織有這個責任,發出必要得預警資訊。
其二,美國是否制造流行性病毒懸而未決。包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都講過:關于新冠病毒,美國欠世界一個交代!事實上,美軍得德特裡克堡生物實驗室以及周邊發生德一系列詭異病例,包括美國在烏克蘭建設德大陸生物實驗室,一般都作為美國實施病毒戰的疑似證據。
其三,人類社會沒有找到遏制大流行的有效辦法。這方面,顯然中國做出了值得點贊的榜樣。中國抗擊疫情的有效性,從客觀上看,對居心叵測,想使用病毒武器的利益集團一個教訓,或者是告訴人們,即便有人使用了病毒武器,但的确無法有效控制,想毀滅别人,也會毀滅自己。這個意義是是否巨大的!但總體來看,人類社會并沒有找到有效辦法。
三、從曆史中汲取教訓,關鍵是提高基本素養,并非單單是應急能力
幾十年來,人們已經看到了,僅在21世紀,就暴發過非典、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新冠、寨卡和甲流等疫情。事實上,從每一次的應對實踐看,後一次很難借助前一次的經驗,來制定有效的應對辦法。
是以應對的政策顯然不能僅僅停留在應急反應層面,更多的是做好基礎性的素養教育訓練,才能在下一次威脅到來的時候,有效保護整個人民社會的安全。
與此同時,我們要認識到,應對并非和我們普通人無關,預防疾病為人民,預防疾病靠人民。不可避免地,流行病與個體素質差異密切相關,人人可以有效作為,不僅僅是做“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
一句話總結:無論未來疾病有多嚴重,能抗得住的人,一定是具有妥當應對政策的人,包括人群密集的時候帶好“口罩”,為人也為己!
秦安,2024年1月27日,北京海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