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敢作善為走前頭!

2024年的山東省兩會結束了。

與會代表委員們收拾行囊,又重新回到各自崗位上。他們要抓緊把收獲的喜悅分享出去,把報告釋放的信心傳遞開來。

當這樣的信心鼓蕩起來,彙聚成的,就是幹在前頭、走在前頭的磅礴偉力。

(一)

走在前,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厚望與重托,更是對山東工作的巨大激勵和鞭策,也是山東一直以來的目标和追求。

走在前,是位置,也是方位,辨方位而正則。敢作善為走前頭,既有對曆史方位的深刻洞察,也有對發展階段的科學研判,昭示着新的奮鬥方向。這意味着山東的未來發展,是要追求發展境界的突破,是要在全國大局中積極塑造更多的引領型發展。

信心底氣何來?

走前頭,根植于山東發展的勢頭與幹頭。

敢作善為走前頭!

打開政府工作報告,可以一覽山東目前“首位度”:“山東造”動車組代表中國高鐵首次開行海外,高鐵營運裡程居全國第一位,産業數字化、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指數居全國前列,連續入選全國營商環境最好省份……

一系列“首個”“首位”“第一”,不僅刻下山東朝着“走在前、開新局”目标不斷邁進的生動注腳,也讓我們看到一個經濟大省矢志塑造高品質發展新優勢的堅定決心。

2023年山東發展的“好勢頭”,讓山東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位勢越來越凸顯,讓我們砥砺前行的确定性和抗風險性大大增強。

走前頭,肇始于人民群衆的奔頭與盼頭。

給人信心和底氣的,不隻是過去的成績,更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人民群衆的盼頭,就是山東的幹頭,當無數盼頭彙聚,生發出更多向上向前的力量,才能推動我們走在前頭。

在省人代會菏澤代表團的讨論中,返鄉創業青年劉強代表的盼頭,是希望把家鄉“土特産”的市場做得再大一點,讓老百姓吃好一點,讓農民的菜好賣一點;臨沂代表團的多位代表,則期盼盡快打通更多出省通道,放大臨沂商貿、物流兩大優勢。這是人大代表的盼頭,也是人民群衆的渴求。

走前頭,歸根到底要靠人。每個項目、每項工作任務後面都是人,是就業、收入和社會保障。無論是揮灑汗水的農民,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抑或闖蕩市場的企業家,每個人都是推動山東走在前頭的重要力量。讓大夥兒享受保障、感受溫暖,激發創造的潛能,彙聚衆人拾柴之力,山東“走在前”定能動力十足,勁頭十足。

(二)

一個地區的動能之變、位勢之變,從來以觀念之變、氣質之變為先聲。

走前頭,最先就要在思想解放、觀念變革上走在前頭。

敢作善為走前頭!

塑造更多引領型發展,意味着蹚路子、作示範。也就是說,與過往的跟随式發展相比,前方沒有參照系,是一片沒人走過的“無人區”,這首先需要思想觀念上“不法古、不循俗”。

海爾從砸冰箱到“砸組織”,持續深化的“人單合一”模式,帶來了三星堆博物館裡的文物智能保護展示櫃,這是海爾“讓冰箱超越冰箱”的想象力,也是張瑞敏口中“與其被時代推倒,不如主動自我颠覆”的清醒認知。

引領新時代,奮力走在前,必須沖破不合時宜的思維定式,把新發展理念熔鑄到山東高品質發展的每一個環節。如此,我們奮鬥的方向才會越來越明确,幹事的方法才會越來越科學,攻堅的心氣才會越來越強大。

走前頭,要謀定而後動,聚起新勢頭。

爬梳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十二個“抓實抓好”重點工作,不難發現,科技、産業、鄉村、外貿、基礎設施等,背後都對應着一批投資體量大、示範效應強、品質效益高的大項目、好項目,這是保證走前頭的“穩定器”和“強引擎”。

比如,正在加速推進的萬華新材料低碳産業園項目,建成投産後,将串起一條高端新材料産業鍊,有效帶動當地經濟增長。

以項目建設之“進”,支撐經濟大盤之“穩”;以項目建設的加速度,撬動山東經濟新增長、塑造新優勢,我們才能夠牢牢抓住高品質發展主動權,為“走前頭”夯實根基。

走前頭,最終還是要得之于“實”,落之于“細”。

敢作善為走前頭!

推動濟南、青島等市內建電路重點項目規模化量産;支援德州、聊城等市對接京津冀,主動承接産學研轉移;以縣域為機關做好村和片區規劃,新建立省級示範片區70個左右……這是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點名”與“點題”。

可以說,今年的任務是什麼,誰來幹,幹到什麼程度,安排明确具體,各級各部門、各類經營主體,都能對應找到自己工作的着力點、落腳點。

目标定了,任務有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自我加壓争先進位,各司其事、各盡其責,排除萬難去實作,全力以赴去完成。

(三)

走前頭,比的是視野,拼的是膽識。

落實報告部署的十二個“抓實抓好”重點工作,說到底靠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隻有釋放“敢”的強烈信号,營造“敢”的良好環境,形成“敢”的強大合力,讓幹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幹、群衆敢首創,才能激發全社會幹事創業活力,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大有作為”。

走前頭,幹部要敢為。

踐行“四敢”要求,“幹部敢為”是引領。

過去一段時間,山東不斷有地方成為“頂流”。從“歡迎大家到曹縣來走一走,看一看”,到形成“淄博現象”“淄博模式”,既有地方敢闖敢拼的自我加壓,也有幹部靈活應對的智慧巧思。事實證明,既敢作又善為,才能抓住地方發展機遇,共同塑強城市品牌。

廣大黨員幹部要滿懷發展豪情,拿出眺望“最高峰”的眼界、勇闖“無人區”的銳氣、戰勝“不可能”的韌勁,在創造性抓落實、推動改革創新、應對困難問題上敢作善為,真正以思想“破冰”和行動“突圍”推動發展“破局”。

走前頭,地方要敢闖。

因為敢闖,菏澤成武,一個基礎差、底子薄的小縣城,探索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新模式,成為人們口中“不是試點的試點”。

敢作善為走前頭!

因為敢闖,煙台蓬萊,抓住了“所有制”這個線頭,串起了國企民企的合作突圍之路,通過景區關聯,給遊客讓渡了利益,給當地留下了人氣。

努力在推動高品質發展、增強區域競争新優勢、有效防範化解風險上敢闖敢試,樣樣争第一、事事走在前,各地才能在探索探路中突破突圍,在先行先試中樹立标杆,在比學趕超中争先進位,既為一域增光、更為全局添彩。

走前頭,企業要敢幹。

企業是市場活力之源。

過去一年,路并不好走,但仍然有很多企業走出了自己的上升曲線。比如海信,2023年營收首次突破2000億元,海外收入858億元,占比42.6%。這其中,敢于砸錢攻技術、搞研發、做品牌是關鍵。比如山東财金集團,聚焦鄉村振興、健康文旅、新能源,以金融活水滋養“海上糧倉”,助力“陸上風電”,在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上大步向前。

廣大企業努力在技術創新、效能提升、市場開拓上敢幹,以恒心辦恒業、以匠心謀發展,不畏風險、勇于開拓,就能最大程度激發經濟增長的内生動力。

走前頭,群衆要敢首創。

在生産生活的角角落落,事關人民群衆切身利益的地方,群衆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刻,自然就會有想法、有辦法。群衆動起來,社會就會活起來。

在菏澤郓城,新時代文明實踐集體婚禮倡導“低彩禮零彩禮”,以文明簡約的方式定格婚禮浪漫瞬間;在德州平原桃園街道,90後小夥何石寶,把千畝農田當舞台,用新理念、新技術助力“噸半糧”,唱了一出增産又增收的好戲。

全力支援和鼓勵群衆在突破思想觀念、發展新業态新模式、基層治理方式上敢首創,就能讓更多群衆的金點子、新創意、好辦法,轉化為破解難題、推動發展的“金鑰匙”。

敢作善為走前頭!

(四)

臨近春節,山東越來越熱鬧。

随着鄉村文化旅遊節拉開帷幕,民俗展演不斷,消費場景上新,市場活力迸發,年味兒一下子就在齊魯大地蔓延開來。

在這喜慶的節日裡,有紅紅火火的日子,有積極向上的心氣,有對美好生活的希冀。這一切,都展現了人心歸聚的力量。這樣的力量,從流動的活力中生發出來,在發展的共識中凸顯出來,貫穿過去、現在與未來。

寒盡春生,春山可望。讓我們攜手并進,扛牢“走在前、開新局”使命擔當,敢作敢為,善作善成,共同把勢頭裡的機遇識别出來,把幹頭裡的潛能釋放出來,把奔頭盼頭裡的勁頭激發出來,迎接我們的,必将是山東更加光明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