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耀邦在農業改革上功不可沒,他的一言一行,都無愧于人民的信任

作者:紅朦解說

1978年,胡耀邦提出了針對農業生産的改革措施,但陳永貴卻提了不同的意見,更是聲稱:胡耀邦不會種地,更不懂農民。

胡耀邦在農業改革上功不可沒,他的一言一行,都無愧于人民的信任

1978年,為了快速的推動經濟發展,在鄧小平的帶領下,全國上下掀起了改革的浪潮,而農業改革則是重中之重。為此,胡耀邦根據當下農村的實際情況,提出了與時俱進的改革措施,同時,胡耀邦認為,全國學習大寨的農業模式已不再适合現在的實際情況。而這一觀點則是遭到了陳永貴的反對。

胡耀邦在農業改革上功不可沒,他的一言一行,都無愧于人民的信任

要知道,“全國農業學大寨”的口号已實行多年,而這種思想也深入民心,三中全會之上,胡耀邦把大寨模式下的衆多問題一一舉例,同時也指出,農業改革迫在眉睫,如果全國還在學習大寨,簡直就是勞民傷财。

胡耀邦在農業改革上功不可沒,他的一言一行,都無愧于人民的信任

身為大寨的領頭人陳永貴,對于胡耀邦的觀點卻并不贊同,大寨從當時的一無所有到現在的千畝良田,足以證明陳永貴當時的選擇是正确的,當年陳永貴帶領着大寨的村民,靠着一把鐵鍬、一把鋤頭,不僅把陡峭的山坡改為梯田,還修建了一條條的水渠,從此年年糧食大豐收,大寨的村民也終于不再餓肚子。大寨在農業上的突出成就,離不開陳永貴的努力,同時,也因為陳永貴在農業上的突出貢獻,讓他離開了大寨,住進了中南海。

胡耀邦在農業改革上功不可沒,他的一言一行,都無愧于人民的信任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國家急迫的需要發展,而大寨的農業生産模式顯然已不再适合當下的中國,但陳永貴始終無法了解胡耀邦的觀點,也許是因為文化水準的限制,陳永貴始終保持固有的思想,甚至一度的認為胡耀邦完全不懂農業,更不了解農業。

胡耀邦在農業改革上功不可沒,他的一言一行,都無愧于人民的信任

胡耀邦對于陳永貴還是十分了解的,不僅沒有與陳永貴過度的争執,還多次給他解釋,同時,山西省委也根據當下的形勢,召開了多次的會議,對于大寨農業模式的不足進行了總結教訓,從此,與時俱進的農業生産政策也在全國推廣了起來。

胡耀邦在農業改革上功不可沒,他的一言一行,都無愧于人民的信任

此後,陳永貴對于當下的工作逐漸力不從心,最終還是向中央提出了辭職的請求,在經過多次的商議後,組織上還是同意了陳永貴的辭職請求,但對于陳永貴提出回大寨的要求并沒有同意,而是把陳永貴留在了北京,畢竟陳永貴年事已高,況且他在農業上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最終在胡耀邦的建議下,陳永貴以享受副國級幹部的待遇退休。

胡耀邦在農業改革上功不可沒,他的一言一行,都無愧于人民的信任

改革開放,讓陳永貴看到了不同往日的新中國,看着國家欣欣向榮,他也十分高興,對于當初想不通的問題,現在也完全打開了自己的思想。

農村經濟改革的成功,離不開胡耀邦的堅持與努力,五年的全力改革,見證了胡耀邦一心為民的信念,也正是有了這樣的一位上司,國家的發展道路才能越走越遠。

胡耀邦在農業改革上功不可沒,他的一言一行,都無愧于人民的信任

胡耀邦為新中國的發展嘔心瀝血,最終倒在了工作崗位上,而這一倒再也沒能站起來,胡耀邦的離世無疑是讓人悲痛的,而他的精神,将會永遠的被傳遞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