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真的隻是自作自受嗎?
曾經高高在上的大明星,如今卻處在這般境地,真的隻是自作自受嗎?
作為一個父母眼中閃閃發光的孩子,他又是在什麼時候開始走上歧途的呢?
這其中是否也隐藏着不為人知的内在苦衷?而如今,他又将面臨怎樣的下場?
出道之初,一切尚好
少年吳亦凡性格内向,卻又懷揣着對表演的無限熱忱。
出道之初,他尚且名不見經傳,但在鏡頭前總是竭盡全力,将每一個舞蹈動作都跳得極緻完美。
吳亦凡性格内向,不善交際,卻對表演抱有無限熱情,這成為了他忍受寂寞的動力。
在他看來,舞台就是他的全部。
為了練舞,他可以足不出戶地練習七八個小時。
吳亦凡深知自己文化課程的不足,唯有依靠舞蹈來彰顯自我價值。
他将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高強度的訓練中,哪怕是嚴寒酷暑,每天也要練上七八個小時。
為了一個飛天猛轉的動作,他願意一次次摔在地上,然後又一次次爬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吳亦凡逐漸變得外冷内熱,舞台成為他唯一的夢想和歸屬。
為了練就一組難度系數極高的動作,吳亦凡不惜摔得遍體鱗傷,一次次在地上爬起,再嘗試下一次。
這成為他内心裡燃燒的動力,也讓他的性格變得越發内斂熱忱。
起初,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盡管舞台和事業才剛剛起步,但是吳亦凡堅信隻要不懈努力,就能逐漸走向成功。
這成為支撐他日複一日訓練自我的源泉。
名氣漸漲,内心不堪重負
随着名氣的漸漸上漲,吳亦凡開始變得越來越忙碌。
原本嚴苛的訓練變得無法堅持,失去舞蹈的發洩,種種焦慮、壓力便在他心中堆積。
明明舞台就是他的歸宿,可是越來越多的應酬和采訪卻讓他無法專注表演。
名氣的增加強然讓吳亦凡感到欣喜,但同時他也深感力不從心。
原本隻為追求舞台表演而努力訓練的日子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層出不窮的商業活動和社交應酬。
吳亦凡性格内向,并不善于應對這些社交場合。
失去了舞蹈訓練的輸出,種種壓力在心頭不斷堆積。
吳亦凡開始變得煩躁而焦慮。
一次次在鏡頭前展現出的開朗向上,隻是一層層戴在臉上的面具。
其實他越來越無法适應商業包裝的生活,心中的焦慮如波濤般洶湧,但為了事業,他不得不一次次強顔歡笑。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不太正派的朋友也開始接近他。
起初隻是偶爾的聚會飲酒,漸漸地卻開始涉足一些灰色地帶......面對誘惑,吳亦凡起初有所抗拒,但終究退讓。
或許,這些朋友能帶給他一時的快樂解脫,讓他暫時忘記那些無形的重擔......
第一次失控,難以自拔
2018年7月的一個夜晚,吳亦凡參加了一場私密派對。
喝得爛醉的他,第一次失去了理智的控制。
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深夜。
派對上的人都在縱情痛飲,吳亦凡也不例外。
漸漸地,他開始難以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
當我們獲得權勢地位時,内心深處的欲望便會占據上風,将那層脆弱的限制撕扯個粉碎;眼前好像所有的道德和責任都消失不見,隻剩下最原始的本能在支配——這就是這一刻的吳亦凡。
當他再次清醒過來,一切都已經焦頭爛額。
此事很快在圈内流傳開來,吳亦凡這才意識到,自己一個不慎的舉動,就将之前辛苦構築的形象毀壞殆盡。
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已經不再重要。
無論如何努力,結果卻可能會在轉瞬之間灰飛煙滅。
這成為了吳亦凡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越陷越深,無法自拔
從2018年的那個轉折點之後,吳亦凡完全放任自己,不再掩飾和遮掩,任由一切本能支配。
其實,人生殘缺的那一刻,才是完滿之始。
一旦知悉自己原本擁有的“完美”隻是假象,那就再無所謂去維護什麼。
吳亦凡開始徹底放縱自己,抛棄過去的一切負擔。
他不再刻意掩飾自己的行為,完全任由一切本能支配自己的判斷。
偶爾的聚會變本加厲,可以說是變本加厲得四不像。
隻要有酒精參與的活動,他都熱衷其中,放縱奔放得仿佛要彌補這些年來的禁欲。
吳亦凡也頻繁更換女伴,對他而言,她們隻是享樂的工具,對她們的感受絲毫不在意。
他甚至不再在乎身邊的人是否情願。
不論是初遇或者故交,隻要一旦陷入狂歡,就完全無法控制自己了。
男性在酒精的作用下,往往會産生無限的自信和征服欲。
這也驅使着吳亦凡一次次進行着失控的行為,對伴侶的意願毫不在意。
2020年11月至12月,吳亦凡先後在自己的住處趁多名女性醉酒之機強行與她們發生關系。
明知這是在傷害别人,但當時的他全然不在意,隻沉浸在肆意的狂歡之中無法自拔。
這種行為在圈内甚至已司空見慣,是以吳亦凡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犯罪。
案件敗露,母親報案
起初,吳亦凡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并不在意。
在他看來,隻要一筆錢就可以解決。
但是他低估了受害者的決心。
2020年12月底,其中一名受害女性主動找上吳亦凡,要求他支付天價數額的“安撫費”以歸還清白。
吳亦凡拒絕了這個荒謬的要求,但那名女子卻誓言不達目的不會罷休,并威脅要發送證據将此事擴散開來。
在那一刻,吳亦凡慌了。
他突然意識到自己所作所為的嚴重性和嚴厲的法律後果。
每當有實質證據和看得見的受害者時,這就是一樁正常不過的性侵入罪案,想要“解決”就已是癡心妄想。
公衆形象和事業的毀滅害怕嗎?當然害怕,但更恐懼的是監獄裡的那十三年。
為保家族名譽,吳亦凡的母親決定報案揭發此事。
也許她在内心深處始終不願相信自己的孩子有如此惡劣行為;但面對失控的事情,這是最後的補救措施。
這樁犯罪必須要面臨法律的制裁和審判。
吳亦凡被母親親手送進監獄
當警方介入調查後,更多受害者也站出來指證吳亦凡。
在證據确鑿的情況下,他很快就被正式立案起訴。
2022年初,一審宣判吳亦凡犯強奸罪,數罪并罰,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并驅逐出境。
最近,該案被最高法院點名,二審細節也首次披露于公衆視野。
起初總以為萬人迷會有各種特權,結果卻是他的母親親手将他送進了監獄。
如今聲名狼藉的他,終究還是逃不過法網的制裁。
他曾經多麼富有和受人追捧啊。
人生的巅峰與低谷,隻是一線之間的來回徘徊。
以前王霸地位的大明星,如今已經成為典型的惡性案件示範;因為家庭保全和名聲議論,隻得由母親親送進監獄之中。
這就像一個昭告人們的寓言:面對法律,人人平等。
如果同是性侵案,不因高下貴賤而論罪行輕重。
誰也無法逃脫那制裁,誰也無權去包庇。
我們每一個人,都将受制于這平等的規矩中。
他究竟還有沒有翻身的可能
如今回望,吳亦凡從金色的人生高峰,跌到了低谷的泥沼之中。
起初美好的追求和夢想,在名利的打磨下變得千瘡百孔。
他變得無法控制自己,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他是否還有翻身的可能,能否重拾曾經的夢想,這一切尚且充滿未知。
我們不應針對個人喜好立刻下定論,而要審視每一個生命背後所隐藏的複雜與脆弱。
有人終其一生在光明磊落中度過;有人則在迷途中跌倒,卻也許終會再次爬起。
我們誰又有權利決定一個人的人生該在哪一刻戛然而止?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包容,被了解。
我們要做的,就是靜心審視,而非批判指責。
這可能是這個故事最後的意義所在。
然而,對于吳亦凡本人而言,是否還有重拾夢想、完成自我救贖的可能已是未知。
監獄中的生活遠非我們想象的溫柔,那是一個地獄般的世界,每一天都可能收到生命的威脅。
結語:
或許吳亦凡還能保有最後一絲希望。
但對于我們旁觀者而言,這已經是天方夜譚般的奢求。
在法律的制度中,他已失去了作出改變的權利。
餘生都将在陰影中度過,承受着永無止境的夢魇和報應——這就是他為自己的行為所選擇的下場。
我們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選擇買單,這是不争的事實。
當我們終于意識到這一點時,往往已經太遲。
但我們還是要相信,隻要心中還有一絲希望在燃燒,就仍有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