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斷臂斷臂求生又光速撤回,微盟孫濤勇的“保大小”難題

作者:新立場NewPosition
斷臂斷臂求生又光速撤回,微盟孫濤勇的“保大小”難題

1 月 25 日,微盟集團公告,公司首席執行官孫濤勇再度增持,通過其控制的實體Yomi.sun Holding Limited,以均價每股1.95港元增持150萬股公司股份;1月24日,孫濤勇已經增持了245.4萬股,兩日累計增持395.4萬股,持股比例升至11.63%。

創始人增持本是提振信心的訊号,但結合此前發生的兩幕變動,此舉頗有一種安撫驚魂未定的投資人的意味。

1 月 16 日,微盟釋出了一項潛在業務重組計劃,考慮将按照上海微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整體估值不低于 36 億元為基礎,出售該公司 50% 以上的股權,次日微盟股價大跌。5 天後的 21 日,微盟釋出公告稱,公司收到股東就潛在交易提出的一系列建設性回報意見,經審慎考慮後,已決定終止潛在業務重組計劃。決策可以終止,但投資人們失去的信心卻再也找不回來了。

大動幹戈又光速撤回,在重大決策之間延宕不決,讓市場更難揣摩微盟的打算。更重要的是,作為CEO孫濤勇對于旗下的幾大業務究竟是怎麼規劃的,作為創始人他又是因為哪些股東的什麼意見而在這樣重大的決策上朝令夕改,這是否會加劇投資人關于微盟在業務層面上對騰訊系流量依賴的擔憂?

主業務,斷臂難求生

據16日公告顯示,微盟集團業務分為兩個闆塊:

微盟企服即訂閱解決方案(為電商零售、餐飲、本地生活等行業提供 SaaS 軟體,幫助商戶營運私域流量)

微盟營銷即商家解決方案(在前者基礎上,于多個社交網絡服務平台為客戶提供提供一站式營銷營運服務)

原本計劃出售的子公司上海微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為微盟營銷的境内經營實體。

公告提到,2022 年度的微盟企服和微盟營銷收入占比分别為本集團總收入的約 70.2% 和 29.8%。但據其2023 中期報告顯示,去年上半年微盟企服業務營收占比 58.3%,營銷業務占比 41.7%。營銷業務的營收占比還在走高,再加之視訊号正值紅利期,該項業務的增速與利潤表現也很突出,對公司整體經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微盟對這一交易計劃的解釋是,目前有利于降低微盟營銷營運資本對本集團現金流的影響;長期有利于目标公司作為獨立實體獲得境内資本市場的估值和融資管道。用直白的話來講,就是集團本身需要解決當下的資金周轉,未來子公司更友善面向市場融資,都是“缺錢”的信号。

這一計劃可以與去年10月的組織變革聯系來看。彼時孫濤勇通過全員信宣布,微盟從集團事業群制轉變為業務子集團制,成立微盟企服、微盟營銷、微盟國際三大子集團,推動各業務體系的獨立核算、決策與發展,充分探索各業務體系的不同經營機制和市場可能性。

結合官方解釋,可以從中看出一些取舍意味,公司認為重組計劃有助于公司把資源聚焦于企服業務的長期發展,足見對 SaaS 業務未來成長性的重視,盡管目前企服的收入增速遠不如營銷。

對于突然中止交易,公告所述的“收到股東就潛在交易提出的一系列建設性回報意見”沒有透露太多資訊,但幾乎可以确定的是,兩邊都很難割舍。

一方面,營銷服務是微盟目前最具造血能力的業務,賣掉部分核心業務的代價太大。更重要的是,《新立場》曾在此前文章《微盟做營銷:不願單吊騰訊,不敢靠近抖音》中提示,微盟需要注意過于依賴騰訊生态導緻的風險。這也不禁讓人聯想到,上述提出意見的股東會否就是作為大股東之一的騰訊呢?

另一方面,《新立場》曾在文章中讨論過,微盟營銷的護城河不算高,有過度依賴外部生态的風險。且行至網際網路下半場,廣告代理的競争日趨白熱化,長期來看營銷服務的增長前景可能不如 SaaS 更具技術想象力。盤活公司各條業務線也很重要。

顯然,微盟如果想要挽回投資人的信心,至少需要回答究竟是誰在“左右”微盟,又究竟準備帶領微盟向着哪條道兒上奔。

新業務,任重而道遠

外界普遍将原本的出售計劃了解為救急,但微盟面對的又是一個急不來的問題。

斷臂斷臂求生又光速撤回,微盟孫濤勇的“保大小”難題

首先,虧損這把懸在企業上空的利劍仍舊刺眼。

2020 至 2022 年,公司虧損記錄分别為 11.6 億元、7.8 億元、 18.3 億元,加上 2023 上半年的虧損 4.5 億元,累計已超過 40 億。與之相伴的是銷售費用還在增長,微盟 2023 上半年的銷售費用為 8.44 億元,同比增長7.80%,兩倍于研發費用。

另一方面,微盟現下拿出的“救場方案”還需要一定周期檢驗其成效。

大客化轉向算是順應行業大勢所趨。受經營環境影響,中小企業普遍在近兩年縮減預算,尤其是 SaaS 相關支出,故而微盟選擇将重點放在服務“具有燈塔效應的行業頭部使用者”,通過提升客單價改善收入情況,也算是順勢而為。

從結果來看,目前其大客戶戰略已有起色,微盟上半年智慧零售收入3.12億元,占訂閱解決方案收入44%,其中品牌商戶的每使用者平均訂單收入達到 22.4 萬元,集團型客戶年同比增速 12%。

而更具增量意義,旨在利用 AI 豐富應用場景,給到客戶更多基于新技術的功能選擇的“AI+SaaS”方案也算是趕上了目前的技術潮流。

但需要指出的是,微盟在底層技術層面仍與百度、阿裡等重投入大模型訓練上的雲廠商有不小差距,根據使用場景設計最終解決方案才是它發揮的空間。就目前而言,無論巨頭還是中腰部,都還沒在 AI 賦能營銷場景這個命題上給出特别有說服力的案例。

此外,微盟在公告中将國際業務列為公司潛在的新業務增長點,特别在中東地區已有多個待簽約項目。再結合此前的公司架構調整,國際業務獨立為三大子集團之一,可見該闆塊的重要性正在上升。

當下跨境電商正值風口,SaaS 的國際業務方向除了幫國際商家“本地化”,接入國内數字化經營體系,還可以為國内出海商家提供跨境數字化解決方案。如果能抓住這一波出海大潮的流量,或許能找到新的增長引擎。

據IDC資料,2022 年大陸企業級 SaaS 市場規模為 576 億元,同比增速略有下滑,但長期向好趨勢不變。行業平均毛利率與全球相比仍有 10 個百分點以上的提升空間。整體行業趨勢是獲客成本高企,終端使用者話語權提升,産品驅動的重要性逐漸高于銷售驅動。

換言之,微盟專注産品、打大客戶的方向合乎産業長期發展的邏輯,但問題在于如何在等待盈利回報的過程中周轉各方,熬過當下壓力。

微盟或許可以出于謹慎而悔棋,但驚魂未定的投資人們恐怕已經不起太多折騰。

*題圖及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