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最不該滅的王朝,别人都是“衰落而亡”,它卻在強大中滅亡

作者:清堯亂拂月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曆史上最不該滅的王朝,别人都是“衰落而亡”,它卻在強大中滅亡

文|劉惟希

編輯|t

引言

隋朝在隋文帝楊堅的上司下,成功統一了南北朝的割據局面,實作了中國的再次統一。在大興土木的基礎設施工程、法制改革和文化繁榮的推動下,隋朝進入了一個相對強大而繁榮的時期。然而,正是在這個強大的時期,隋朝的命運走向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方向。

中國曆史上的王朝往往經曆盛極而衰的規律,但隋朝卻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僅用38年就結束了自己的輝煌。

隋朝滅亡的瞬間,仿佛是一個巨大的風暴突然襲來,讓這個曾經輝煌的帝國在頃刻間支離破碎。

曆史上最不該滅的王朝,别人都是“衰落而亡”,它卻在強大中滅亡

(昏君楊廣影視形象)

這種急劇的崩潰讓人們不禁思考,如果當時的統治者更注重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更加謹慎處理政策,隋朝是否能夠繼續保持其強大的地位,為中國曆史帶來更為長久的繁榮?

一、楊堅被過度神話了

我們現在評價隋朝的滅亡,常常會緊盯着楊廣的罪惡,找出所有負面的詞彙來批評他,為了羅列他的罪惡,甚至專門造了個成語叫“罄南山竹而難書也”。

而對于他老爹的開皇之治,卻是無所不用贊美之詞,仿佛他老爸隋文帝楊堅文治武功堪比千古第一聖人,是十全十美最偉大的皇帝了。

曆史上最不該滅的王朝,别人都是“衰落而亡”,它卻在強大中滅亡

(隋文帝楊堅)

産生這種看法的原因在心理學上有種解釋叫做“對比效應”,即心理内容中一些對立的成分有因對比而加強的趨勢。

比如客觀地說,楊堅放曆代皇帝裡可能有個85分,絕對不是滿分,但是和他兒子楊廣20分比起來,那就是妥妥的滿分了。

我們先來看一看楊堅是怎麼建立隋朝的。

楊堅從登上北周朝廷權力最高點,到經典禅位當皇帝建立隋朝,前後僅用了十個月時間。

曆史上最不該滅的王朝,别人都是“衰落而亡”,它卻在強大中滅亡

(劇照)

僅僅有兩種可能:

1、他是世不二出的天才,僅僅用10個月時間就清掃了朝廷内所有敵對勢力,壟斷了所有權力,并且也取得了皇上的信任得以火箭般飛升,然後成功封禅。

2、他運氣好投了個好胎,在他之前他的父輩們已經耕耘多年把北周的朝廷掌控得差不多了,正好輪到他接位了,父輩礙于受皇上恩,不好動手,晚輩沒心理負擔。

曆史上最不該滅的王朝,别人都是“衰落而亡”,它卻在強大中滅亡

(楊忠)

史料指向後者。

早在西魏時,隋文帝的父親楊忠就受到宇文泰重用,成為其手下的開府大将軍之一。

而隋文帝的嶽父獨孤信則更是重量級,古代老臣的最高境界,一般就是三朝元老了。而獨孤信不僅是三朝元老,甚至是三朝國丈,位列八柱國之一。

正因為楊堅出生于世家核心中的核心,隋代北周才能如此兵不血刃、過度平滑,因為這就是一次統治階級内部的權力轉移。司馬光都評價道“得國無有比此更易者”。

而楊堅對待如此配合的宇文家族,是怎麼做的呢?他殺光了宇文泰所有的直系後代!

曆史上最不該滅的王朝,别人都是“衰落而亡”,它卻在強大中滅亡

(獨孤信)

殺已禅位的前朝君主,是不仁;因為控制不了才殺人,是少智;且殺就殺了,做事也不做絕,居然漏了一個公主嫁到北邊突厥,為日後釀成大禍,是無謀。

對外上,派自己的小兒子漢王楊諒和丞相高熲出征高句麗,結果卻沒有打赢,甚至可以說是慘敗,被迫求和然後留下了這一個隐患,也讓自己的兒子楊廣日後有了一雪前恥向高句麗尋仇的動機。

就這樣,楊堅為楊廣留下了四個天坑:北邊日後被公主遊說向中原複仇的匈奴、東北的高句麗、心中怨恨的世家以及被楊廣騙了選了他當繼承人是最大的坑。

曆史上最不該滅的王朝,别人都是“衰落而亡”,它卻在強大中滅亡

二、子承父業

隋炀帝楊廣繼位後,也是秉持他父親斬草要除根的理念,不過這次有不同的就是他對自己同父同母的親哥哥楊勇下手了,他剛一即位稱皇帝,殺了楊勇以及楊勇的所有兒子。

平定了内部能威脅到他的隐患,把皇帝的位置徹底坐穩了以後,他的目光轉向外部威脅,開始對北方的敵對勢力動手。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以他開始修運河,沒錯,就是那條京杭大運河。

就這樣,一條西起洛陽、北達幽州,南抵餘杭,綿延兩千七百多公裡的大運河開始修建。

曆史上最不該滅的王朝,别人都是“衰落而亡”,它卻在強大中滅亡

(高句麗士兵)

像這種可以被稱為文明奇觀的巨大建築群系,在古代的生産力下怎麼說也要二三十年才能夠建成完工。

可是急性子又好大喜功的楊廣,為了也不知道是為了快速完成攻打北方的願望,還是為了他下江南遊玩的一己私欲,居然要求在10年内完工。後面又急得等不了頻繁地增加征發民夫,最後7年就完工了。

七年完工,背後的血淚史,是兩百萬河灘上類似的民夫,和背後幾百萬個家庭的破碎。

曆史上最不該滅的王朝,别人都是“衰落而亡”,它卻在強大中滅亡

(京杭大運河)

在此期間民怨沸騰,農民起義頻繁,正史上記載的就有瓦崗寨起義,山東王薄起義、河北窦建德起義等。如果參考演義小說的話,更是達到了“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之多。

好在他爹搞了科舉制,大量底層百姓成為中下層官員,對朝廷還是十分感恩與忠心,基層控制能力也較強,面對紀律性不強零零散散的農民起義還是都壓下去了。

這種官兵與起義軍平衡對峙的局面,直到楊廣遠征高句麗才被打破,因為一股新的勢力加入進來了——貴族集團。

曆史上最不該滅的王朝,别人都是“衰落而亡”,它卻在強大中滅亡

(關于修建大運河慘狀的記載)

楊廣再次征調大量兵力總共113萬,對外号稱200萬,征讨高句麗。

以前兵力大多是民夫民兵裡面出,但是因為修大運河都被他霍霍的差不多了,這次征調的兵力還有從各個親王郡王封王裡面抽掉的私兵府兵,相當于威脅到貴族集團自身的利益了。

關鍵是仗又打得臭,以幾乎碾壓式的兵力——30萬陸軍20萬水軍,結果戰略失誤中了高句麗的詐降之計,又被水攻,30萬陸軍直接幾乎全軍覆沒,隻有寥寥千人逃回後方。

這一舉動讓楊玄感和李密徹底忍無可忍,趁着大軍北上,後方空虛,直接在洛陽起兵偷家了。

曆史上最不該滅的王朝,别人都是“衰落而亡”,它卻在強大中滅亡

(古代)

遠在高句麗的楊廣,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親侄子和被重用的貴族居然也會背叛自己。

如果說遍地流民起義隻是階級沖突的話,那麼楊玄感起兵就預示着統治階級内部也有不可調和的沖突了,貴族集團們對楊廣意見也很大。

三、逃亡揚州

楊玄感之亂,打響了世家貴族集團反抗的第一槍,再加上楊廣他爹當年幹的事兒,本來就和貴族集團結了仇,現在楊廣是真的笑不出來了。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隋朝禁軍的戰鬥力還是挺強的,靠着洛陽城牆堅固,硬撐住等到了楊廣的回援,楊玄感兵敗被殺。

曆史上最不該滅的王朝,别人都是“衰落而亡”,它卻在強大中滅亡

(洛陽)

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楊廣經過這一次折騰也不再信任洛陽,準備搬遷到自己的封地揚州,他在揚州經營多年,那裡确實是他唯一完全能信得過的地方了 。

不過皇上抛棄首都而逃,民心會怎麼想?此時那些靠科舉上來的底層小官都紛紛勸楊廣别去揚州了,就在京師穩定民心吧。

在他決定去揚州後,光是有史書着重記載的九品至六品以死谏上的官員就有四名,這些都是報他父親楊堅的恩情從底層走上來的忠心官員。

但是楊廣一意孤行,再次把最後支援他的科舉基本盤也抛棄了。

曆史上最不該滅的王朝,别人都是“衰落而亡”,它卻在強大中滅亡

(劇照)

楊廣再次巡幸揚州之舉,不僅徹底失去了民心,甚至還失去了軍隊集團的支援。

楊廣帶着禁軍南下後,導緻大前方兵力空虛,僅剩下一萬餘人。

著名将領張須陀就帶着這一萬餘人,分三批縱隊,每批次約三千人,左沖右突,夜以繼日,突圍不止。然而最終也未能沖出包圍圈。

更緻命的是,之後在隋唐演義中大放異彩的秦叔寶、羅士信等未來的猛将,要麼是在突圍中被俘,要麼是走投無路投了瓦崗。

最終,在揚州苟延殘喘兩年後,被自己的左右手之一宇文化及勒死,結束了罪孽深重的一生。

曆史上最不該滅的王朝,别人都是“衰落而亡”,它卻在強大中滅亡

(揚州)

我們現在總結一下為什麼别的王朝都是衰而亡,隋朝卻在強大中滅亡。

隋朝其實壓根就不算滅亡,它的強大被唐繼承下去并繼續發揚光大。因為唐國公李淵,是楊廣的表哥,其實是一家人。

楊廣他爹楊堅是從貴族集團手裡奪權的,然後讓天下軍事平衡失衡的也是貴族集團,最後勒死楊廣的與文化及其實也是貴族集團。

可以看作隋朝并不是楊家的隋朝,而是貴族集團的隋朝,楊家不讓貴族集團滿意,就換一家來坐江山,于是就選了李家,即後來的李唐。

曆史上最不該滅的王朝,别人都是“衰落而亡”,它卻在強大中滅亡

(唐國公李淵)

參考資料

溫景嵩.  隋文帝和隋炀帝——讀史偶記.《求知導刊》,2013

楊津濤.  隋炀帝:大有作為和奢靡敗家的統一體.《決策與資訊》,2013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