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春走基層 | 柴運龍回鄉辦廠記

作者:人民網河北

柴運龍回鄉辦廠記

早晨7點,肥鄉區肥鄉鎮北西落堡村村民淮瑞紅便出了家門,來到别麗美特窗簾生産基地,換上工裝,做好準備工作,8點準時上崗。

新春走基層 | 柴運龍回鄉辦廠記

縫紉布料。馬雅卿 攝

她是這個窗簾生産基地“元老級”員工。該基地剛投入運作時,她就應聘到這裡工作,在窗簾成品檢驗崗上一幹就是兩年多,“每月工資3000多元,還有兩天公休,老闆對我們也很照顧,在這兒幹挺舒心。”

像淮瑞紅一樣,家在周邊村鎮來打工的有100多人。在他們眼中,這不僅是一家讓自己“掙錢不離鄉”的工作機關,也是一個展現自我價值的平台。

2021年6月,别麗美特窗簾生産基地在肥鄉區落成投産,成為市場上為數不多的具有自主品牌、自産自銷的窗簾生産企業之一。

基地負責人柴運龍是肥鄉人,項目成立時他剛好30歲,年紀不大卻頗具商業頭腦和敢想敢幹的勇氣。他早先在浙江紹興打拼,随着家鄉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營商環境日益優化,産生了返鄉創業的強烈念頭。

“近些年肥鄉變得越來越好,我有自己的資源和團隊,何不回來為家鄉發展出份力呢?”柴運龍在心裡問自己。

于是,他把電話打給了肥鄉區政府招商部門,表達了想建廠辦企業的願望。“政府人員非常熱情,請我回到肥鄉,陪着我一起為項目選址,在手續跑辦上提供各種幫助。”回憶起項目籌備階段當地給予的大力支援,柴運龍仍十分感動。

最終,該窗簾生産基地項目得以在短時間内順利建成。

新春走基層 | 柴運龍回鄉辦廠記

品質檢驗。馬雅卿 攝

走進生産工廠中的房間,一派繁忙的景象。員工們都在專心幹着手裡的活兒,針線布匹交織于不同操作台面,經過一雙雙巧手,花色各異、款式新穎的窗簾見于眼前。據了解,一套窗簾從原料布算起,需要經過裁剪、拼接、熨燙、定型、裁高、打褶等十餘道工序,每道工序完成品質好壞,都會影響最後的成品品質。

“‘品質高于一切’,這是我對員工的要求,也是對客戶的承諾。”柴運龍說。

為確定各個工序都不出現瑕疵,該生産基地配備了20名專職品質檢測員,他們分别在原料區、“三邊”(1底邊和2側邊)區、成品檢驗區開展檢測工作,覆寫了窗簾生産全鍊條,最大限度減少問題産品的出現。

通過分布在全國的1000多家經銷商,别麗美特窗簾産品走進千家萬戶,年銷售量達150萬米,産值超千萬元。

技術負責人劉靜芬告訴記者:“我們的窗簾獲得消費者青睐的‘秘訣’,除了憑借過硬的品質,還有新技術的應用和緊跟潮流的設計。”

該生産基地推行定制化生産,根據客戶的訂單,生産不同面料、尺寸、款式的窗簾,“一套一個樣”。在既有款式外,劉靜芬同設計團隊定期外出考察、參加展會,掌握最新的市場動态,在樣式、花紋上不斷進行更新改良,并應用“無明線”“雙立邊”等新工藝,使窗簾制作水準高于市場普通産品。

同時,為了讓員工熟練掌握新操作工藝,生産基地對新入職人員開展1個月的崗前教育訓練,對老員工則定期組織技術讨論學習會,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新春走基層 | 柴運龍回鄉辦廠記

熨燙布料。馬雅卿 攝

從去年開始,柴運龍嘗試開拓線上銷售模式,通過短視訊平台進行直播銷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品牌影響力也得以在更廣的範圍内傳播。

這兩天,員工們正在趕制一批來自山西和内蒙古的訂單。亮眼的銷售業績推動企業實作快速發展,柴運龍計劃着增加生産線以滿足不斷增加的市場需求。

“企業持續發展壯大,員工們跟着獲益,進而又能吸納更多人就業、為家鄉發展助力,這是個多方共赢的好事兒。”柴運龍說。

來源:邯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