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戲九有馬!有點意思!

作者:秦之聲

馬是人類忠實的夥伴。遠在夏商周時,我們祖先就馴服野馬,作為交通、戰争的重要工具。馬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别具風采,更為戲曲藝術增添神韻。在戲曲中,與馬相關的戲很多,聊來倒也有趣。

十戲九有馬!有點意思!

秦腔《戰馬超》

先說說戲名中的馬吧。

《紅鬓烈馬》風靡劇壇,是大規模秦腔傳統戲,分為前後兩本,也叫《五典坡》。

《牆頭馬上》是元雜劇家白樸作作品,是中國十大古典喜劇之一。

《火焰駒》是清代陝西劇作家李十三作品,故事發生于北宋。

《馬嵬驿》是關于楊貴妃馬嵬之死的劇目。

《西涼遇馬超》又名《戰潼關》,渭南老腔劇目,是關于三國故事戲。

《戰馬超》源自三國戲,是一出别具風格的秦腔武戲。

此外,秦腔劇目關于馬的戲還有《馬踏青苗》、《販馬記》、《盜禦馬》、《擋馬》、《白馬坡》......

再說戲曲唱詞中的馬,那更是俯拾皆是。

如秦腔傳統劇《金沙灘》中的“衆家哥弟落了馬,倒把延昭活痛煞”,此馬非真馬,用虛實、寫意的手法暗示延昭此刻無奈、憤恨、痛苦之情。

秦腔《八件衣》中的“在原城堂前上了馬,有楊廉心煩亂冒風披雪,勒回馬頭想當年,我楊廉自幼兒曾把書念”,馬作為古代重要交通工具,又和人有方方面面的親密關系,對人類情感與心理世界的體察難免用筆墨提及它,此處表現楊廉深感責任重大。

還比如平劇《秦瓊賣馬》中的“你瞧你這個馬呀,餓得都成了四根棒兒枝兒了罷,誰要它”?

“窯門外栓戰馬将心疼爛”“勒回馬頭想當年”等等有關馬的戲詞,令人畫面感十足。

十戲九有馬!有點意思!
十戲九有馬!有點意思!

秦腔《金沙灘》

傳統戲曲的表現特點是“以虛帶實”“破實就虛”,馬在戲中被藝術化。見諸最多的是作為道具活躍于舞台上的馬,其表現形式多姿多彩。

一是用馬鞭代馬。以馬鞭顔色表示紅馬、白馬、黑馬等;

二是用馬童代馬,多用于關公、霸王一類神勇人物,使馬的表演更形象;

三是用刀槍代馬,劇中人接過刀、戟等兵器就算上了馬,交戰中,刀槍既是武器又是馬。如秦腔《火焰駒》艾謙的馬鞭上拴着一朵紅綢大花,則表明了此馬為寶馬。

戲曲舞台上的馬千姿百态,生旦淨醜,各行當都有生動的“趟馬”戲,但歸根結底是為劇本創作、人物角色服務。《火焰駒》中塑造了忠勇剛毅的販馬人形象,如果沒有他乘火焰駒日夜兼程,入番報信,怎麼會有李彥榮的合家團聚?

而在武戲中,如《擋馬》、《出棠邑》、《呂布試馬》等等劇目在馬的表演上也創造了成套的程式,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譬如平劇舞台上用馬童代馬,馬童那翻打撲跌的功夫,為之後重要角色關羽跨馬出場做鋪墊,營造先聲奪人的氣勢。馬在傳統文化中别具風采,其豐富的文學底蘊常以濃厚的傳奇色彩活躍于舞台之上。

編輯:聰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