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定要找到每一名失聯人員——鎮雄縣“1·22”山體滑坡災害搜救實錄

作者:巧家融媒

來源:雲報用戶端

一定要找到每一名失聯人員——鎮雄縣“1·22”山體滑坡災害搜救實錄

全力搜救失聯人員。

一定要找到每一名失聯人員——鎮雄縣“1·22”山體滑坡災害搜救實錄
一定要找到每一名失聯人員——鎮雄縣“1·22”山體滑坡災害搜救實錄

災區後勤保障充足。 本版圖檔均為本報記者 黃興能 攝

“不管困難再多危險再大,我們決不輕言放棄,一定要找到每一名失聯人員。”1月25日17時許,在鎮雄縣“1·22”山體滑坡災害救援現場,救援人員頂着刺骨的寒風,冒着不斷飄飛的雪花,争分奪秒推進這場生命至上的搜救。

頂風冒雪晝夜不停

1月25日上午,涼水村山體滑坡點現場搜救進入第四天。在又一夜持續奮戰後,搜救現場依然機聲隆隆,中國安能救援隊的18輛大型挖掘機揮動鐵臂繁忙作業。各個搜救作業面上,随處可見身着橘紅色工作服的消防救援隊員。

在位于高邊坡下的中心搜救區域,觀察哨、警戒哨、現場排程指揮崗上的救援人員還在加緊搜救,各項搜救作業力度不減。當天,仍有各方力量1500餘人參加救援。為加快救援進度,中國安能救援隊經過科學分析研判,組織大型挖掘機推倒兩間受損房屋,新開辟了兩條通道,進一步拓寬搜救作業面。

雲南消防救援隊有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各方力量持續攻堅,現場救援已進入低位搜救階段,除有持續低溫凍雨天氣不利因素外,平均五六米的埋壓深度和數量巨大的土石方也增加了現場救援難度。救援隊在各個作業面增加觀察員和指揮員,采取“以房找人”“一人一方案”等方法,全力搜救失聯人員。

為確定夜間搜救高效推進,現場救援指揮部在前期安裝汽油機應急燈的基礎上,又增加了18盞直流供電探照燈。各方搜救隊伍輪番上陣,采取“人歇機械不歇”的方式,頂風冒雪,晝夜奮戰。與此同時,中國安能建立了堅強有力的保障體系,除了作業面上的10多輛大型挖掘機、破碎錘外,還組織了備用大型機械、油罐車及防凍液随時待命,專門安排了專業檢修人員跟進保障,一旦挖掘機出現機械故障,第一時間跟進解決。

人機協同科學搜救

寒風呼嘯,殘雪未消。根據衛星地圖對比和當地村民确認,救援隊采取“以房找人”方式,初步确定失聯人員所在位置,經多隻搜救犬反複确認,最後通過雷達聲波探測儀精準确定位置。中國安能救援隊根據救援方案,用挖掘機對堆積體逐層搜尋、逐層剝離,現場搜救作業科學有序推進。

“發現失聯人員迹象!”25日上午10時29分,消防救援隊觀察員在土石方中敏銳地發現了被褥等物品,立即發出指令。挖掘機操作員随即停止機械作業,不遠處待命的10餘名消防員迅速跟進,采用鐵鏟、撬棒、鋤頭等工具開展人工搜救。10時51分,現場救援隊搜到失聯人員;11時31分,消防救援隊又搜到一名失聯人員,遺憾的是均已無生命體征。

面對搜救現場塌方量較大、人員埋壓較深、持續低溫天氣等困難,現場救援指揮部按照“人機協同、科學搜救”原則,采取機械作業和人工搜救結合的方式,将各方救援力量統籌部署到5個作業面,并為每台挖掘機配設指揮員和觀察員,全力推進搜救工作。

針對高邊坡二次塌方風險高的問題,現場救援指揮部組織國家安全生産應急救援中心邊坡勘測隊力量,在搜救現場周邊建立了3個雷達監控點,24小時對滑坡帶、周邊山體及救援通道山體進行實時監控,每間隔兩小時向指揮部釋出一次監測報告,同時還建立4支隊伍共34人,采取無人機監測、實地監測等方式,全力確定現場搜救安全。

全力以赴絕不放棄

夜晚的涼水村氣溫降至零攝氏度以下,在應急燈光的映照下,救援現場燈火通明。“白天每個作業點30人,晚上每個作業點10人,輪班作業,在確定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救援效率。”截至25日18時,災情發生後最先趕到現場實施救援的鎮雄縣消防大隊已連續作業4天3夜。鎮雄縣消防大隊現場指揮員王勇說:“就算穿兩套保暖内衣,時間一長還是太冷,有時候裝備都拿不穩,一個扛不住了就換另一個,決不能中斷救援。”

搜救現場,搜尋區域石塊大、壓覆深,滑坡山體面臨二次滑坡的危險,給搜救工作的安全帶來了挑戰。凜冽寒風中,挖掘機作業不停,無人機定點偵察,搜救犬尋找,搜救人員定位、勘查、破拆、支撐……在現場指揮員的指揮下,來自不同機關的搜救隊伍以科學、安全、有效的方式全力搜救。

1月25日22時,鎮雄縣“1·22”山體滑坡災害新聞釋出會通報:截至25日20時4分,44名失聯人員已全部搜救出來,遺憾的是均無生命體征。目前,通往災區道路交通通暢,電力、通信正常,災區相關生活物資保障充足,地災監測、善後處置、轉移安置、災後重建等工作正持續開展。

本報記者 沈迅 蔡侯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