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高額度500萬?強行拉動消費貸,銀行又在挖坑

最高額度500萬?強行拉動消費貸,銀行又在挖坑

最高額度500萬?強行拉動消費貸,銀行又在挖坑

随着中國經濟回暖、收入預期回穩,消費複蘇是可以期待的。相應的是個人消費貸款也會自然增長,對此應有充分的信心,大可不必拔苗助長地強行拉動。

撰文丨關不羽

“促消費”無疑是今年提振經濟的主題。消費作為經濟活動的重要環節,當然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

但是,主題更不能跑偏,金融機構過高估計消費信貸潛力的過度刺激,隻會适得其反。

01

新年伊始,銀行之間的消費貸大戰好不熱鬧。

《中國經營報》報道稱,各家機構紛紛推出消費貸營銷活動。主流年利率一般是3%起,少數産品利率一度跌破3%。部分機構還開展了“團購”活動,例如,某銀行白名單機關的5名員工一同辦理消費貸業務,利率将享受進一步優惠。

實際情況比報道内容更為火爆。

從去年第二季度,金融機構就開始發力消費貸業務了,這一動作還獲得了部分地方政府的背書。

比如,2023年4月湖北省印發《關于更好服務市場主體推動經濟穩健發展接續政策的通知》,設立湖北消費貸500億元,首期安排300億元。按照利率1.5%、期限兩年、最高累計3000元,對個人新增單筆消費貸達到1萬元的進行财政貼息。

最高額度500萬?強行拉動消費貸,銀行又在挖坑

圖/圖蟲創意

所謂“銀行白名單”團購活動,更是大有講究。能上“高貴的白名單”,幾乎都是公字頭的鐵飯碗機關,即行政事業機關和國有企業。5人、10人成團隻是入門級操作,高端局是為“白名單”成員整體打包量身定做的送貸上門服務。

更為過頭的是,部分打着“消費貸”旗号的個人信貸業務,還款期延長至10年,額度增加到了百萬以上,遠遠超出了正常的消費貸範圍。根據第一财經報道,部分銀行還可辦理房抵消費貸,在房産等抵押物“加持”後,額度最高可達500萬元。

消費信貸的風控标準,能管住這種風險嗎?

銀行貸款利率随行就市,該降就降,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是,過度營銷、變相放水導緻的風險敞口擴大,應該予以警惕。

02

個人消費貸業務的風控水準一直是中國傳統商業銀行的短闆,最典型的是信用卡業務。

去年以來,部分銀行信用卡業務的不良率上升,已經引起了高度關注。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在《揭秘銀行信貸分布圖:哪裡投放最多,哪裡不良最高?》中,曾對2023年上半年主要銀行的信用卡貸款品質做過專門研究。其中最為明确的結論是:2023年6月末,信用卡已成為不良貸款規模最大的個人貸款業務。

最高額度500萬?強行拉動消費貸,銀行又在挖坑

圖/南方周末

招商銀行中報顯示,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貸款204.47億元,同比增加23.99億元,在該行上半年新生成不良貸款中占比高達2/3。

興業銀行的情況更為嚴重,截至2023年6月末,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163.17億元、不良率3.94%,均位列主要商業銀行前列。

信用卡業務是非常成熟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國内商業銀行的風控水準不過如此。大舉發力品類、管道更為複雜、授信額度更高的消費貸,難免讓人感到憂慮。

所謂“白名單”的打包團購操作,更讓人看到了商業銀行在個人消費貸業務經營的粗放。個人消費貸重在個人,風控稽核要落實到貸款者本人。對“鐵飯碗”身份大開綠燈的打包處理,明顯有偷懶之嫌。

過去對“鐵飯碗”身份的消費貸打包操作,靠的是地方政府财政的支撐,如今随着很多地方政府壓縮支出過緊日子,銀行還用“白名單”開綠燈,“偷懶”不足以形容,隻能說是了“很傻很天真”了。

銀行大力營銷消費貸的種種反常現象不禁讓人懷疑,此舉到底是為了配合提振消費的政策,還是為了機構的短期利益飲鸩止渴?

03

去年第一季度出現了“提前還貸潮”、“存款潮”餘波不斷,個人貸款業務的重鎮住房貸款也很不“争氣”。過去靠吃利差賺得盆滿缽滿的商業銀行,面臨利差消失乃至倒挂的窘境,日子也不好過了。

再加上地方債“化債”,将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轉化為銀行不良資産增加的長期壓力,商業銀行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

存款不能不收,存款利率降無可降,化過來的債還要消化,為了避免業績惡化,銀行隻能想辦法擴大貸款規模。超常營銷消費貸就成了為數不多的選擇,其中的無奈可以了解,但是怎麼了解,都不能降低風險的。

最高額度500萬?強行拉動消費貸,銀行又在挖坑

圖/圖蟲創意

個人消費貸的風險不是一成不變的,收入預期良好,還貸的能力和意願就強。反之,就是風險增加。

在經濟預期還沒有充分穩定前,強行擴大個人消費貸規模,明顯是逆勢而為。雖然可以暫時優化業績,美化“賬面”平衡的資料,但是這種賬面粉飾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突擊放貸,可能還會加劇周期性反噬。畢竟大部分消費貸是“短債”,一年半載為主,長的也不過兩三年。到時候還不出來,損失連本帶利出現在業績報表中,躲不過也藏不了,屆時又該如何處理?

債務壓力傳遞傳導到了最基層的個人消費貸,到時候再往哪兒傳、找誰去“化”呢?

04

衆所周知,脫離經濟宏觀形勢的信貸擴張即便是必要的非常措施,本質上還是寅吃卯糧的透支未來,副作用本來就很大。目前消費貸的存量規模和增速已經處于高位,并不具備大舉擴張的條件。

中國銀行業協會之前釋出的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消費貸款規模保持穩健增長,本外币住戶消費性貸款(不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18.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比2022年末高8.3個百分點。

按照這一增速估算,2023年年底消費貸款的規模至少達到了20萬億元的水準,而2023年我們的房貸餘額也不過40萬億上下。這意味着消費貸款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房貸餘額的一半以上,個人債務承壓能力還有多大增加空間呢?

最高額度500萬?強行拉動消費貸,銀行又在挖坑

圖/圖蟲創意

同比兩位數的增速,主要是“報複性”消費的短期現象,不可持續。人均10多萬的負債再加杠杆,肉身的“支點”真的受不了。

但是,一些專家很樂觀。

他們提出,中國居民杠杆率遠低于發達國家,還有提升空間。專家的依據是,2021年中國居民杠杆率為62%,發達國家居民杠杆率通常在80%左右。資料或許沒問題,但是了解肯定有偏差。

中國的人均GDP、個人所得距離發達國家水準,還有很大的差距。收入還沒“發達”,卻要杠杆率先“發達”起來?這個比較的基礎就不存在。不知道我們做錯了什麼,讓專家們産生了我們已經“發達”了的錯覺,我們應該找找個人原因。

再有,專家們可能忽視了,不同的收入預期條件下,居民的杠杆承受力大相徑庭。居民的收入預期大緻有三項主要構成,薪資收入、資産性收入和社會福利保障。這三個預期穩,花錢的動力大、信心足,加杠杆借錢消費先爽起來沒毛病。

現在我們好像也不夠“發達”吧?不要說和發達國家橫向比較,“今日之我”和“當年之我”相比,預期差距也不止十幾點了。這樣顯而易見的問題,也不知道專家們怎麼就沒看到,産生了“你們還能加杠杆消費”的錯覺。

最高額度500萬?強行拉動消費貸,銀行又在挖坑

圖/圖蟲創意

總之,随着中國經濟回暖、收入預期回穩,消費複蘇是可以期待的。相應的是個人消費貸款也會自然增長,對此應有充分的信心,大可不必拔苗助長地強行拉動。

商業銀行的經營壓力,也隻有在經濟重回增長軌道中徐徐化解,别無良策。

消費貸不可能成為房貸的替代,為商業銀行的業績添磚加瓦,歸根結底,銀行賺利差要靠經濟增長釋放紅利,薅個人客戶的短期行為隻會造成風險失控的危險。

經濟發展沒有捷徑,老百姓賺不到錢,銀行也賺不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