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兒幹貨#
01、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釋義】人在窮困潦倒之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的品德;在富貴顯達之時,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這句話,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兩千多年來立身處世的座右銘,也是最強有力的心理武器。
當他們窮困不得志時,以“獨善其身”的清高,撫慰着那顆失落的心;當他們飛黃騰達時,以“兼善天下”的豪情,為迷茫的心指明方向。
是以,無論“窮”還是“達”,這句話都是一劑絕對見效的心理良藥,是戰無不勝的思想武器與法寶!
0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釋義】我孝敬自己家的長輩,推廣開也尊敬别人家的長輩;我愛護自己家的子女,推廣開也愛護别人家的子女。
這是孟子對“大同之世”的了解,同時也是将自我私心,上升到社會美德的一種表達。
每個人,每個家庭都不可能脫離整體而單獨存在,而每個人都不能脫離這兩個時期:在年老時需要人的扶助,在年幼時需要人的關愛。
是以,我們應盡自己的能力,去愛護照料身邊的老人和小孩,努力營造出和諧的社會氛圍。
用協助和關愛,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03、人之忌,在好為人師。
【釋義】與人相處的忌諱,莫過于喜歡做别人的老師。
好為人師,喜歡教導别人的人,往往自以為是,自以為了不起,一副高高在上的氣魄。
但是要知道,沒有人喜歡被别人說教,更是讨厭那些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别人的人。
是以,“好為人師”者看似聰明,實則愚蠢;意在求榮,往往自取其辱。
是以孟子說它是做人的大忌,此中智慧,值得深思。
0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釋義】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壓服他的意志,這樣的人才可稱得上為大丈夫。
張骞出使西域時,在河西走廊被匈奴抓獲。
匈奴單于為了拉攏張骞,使他放棄出使月氏的念頭,進行了種種威逼利誘,還給張骞娶了匈奴的女子為妻。
但張骞始終不忘漢武帝交給自己的神聖使命,沒有動搖為漢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決心。
在匈奴留居了13年後,終于逃了出來,先去了月氏部落,又傳回了長安,圓滿完成了使命。
張骞是真正的大丈夫!
05、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釋義】君子做事失敗了,不會抱怨老天,也不會抱怨他人。
生活中有一些人,他們一遇到困難、挫折和麻煩,就牢騷滿腹。
埋怨上天不給自己好運氣,抱怨他人有過錯,就是不自省自己有什麼過錯和責任。
阿東年近三十,工作不穩定,對象也沒有找到,可是他沒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開始抱怨别人。
他怨父母沒有能力給他安排個體制内工作,怨親友不給他介紹好工作,好對象。
豈不知,是他自己根本沒有上進心,親戚給介紹工作,他進去不是上班打遊戲,就是跟上司鬧别扭,這樣的人,别人再怎麼幫扶也是沒用的。
唯有做一個“不怨天,不尤人”的人,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成為生活的強者!
06、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釋義】人不可以沒有羞恥之心,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真是不知羞恥呀!
當一個人做了愧對某個人的事時,他就不敢面對他,一旦見到,就會滿臉羞紅。
有這種心理反應,就證明這人還有羞恥之心,他會檢討自己,下次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還有一些人,用不法手段撈取了第一桶金,他立馬改邪歸正,回報社會,以洗刷自己的罪孽之心。
一個人做了錯事,還知道羞恥,進而勇敢地改正錯誤,這樣的人是有良心的人。
相反,若一個人犯了錯誤,做了對不起别人的事,還以為自己做得對。
還拿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理論,變本加厲地幹損人利己的事,這就是敗類,最終會衆叛親離。
07、 君子之守,修其心而天下平。
【釋義】君子的操守,是從修養自身開始,進而使天下太平。
修身才能齊家,齊家才能治國,治國才能平天下,這是一個人成功的步驟。
而要修身,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後再去完善自己的行為。
自我修養好了,然後再把自己的家庭整頓有序,家庭整頓好了,然後國家才能安定繁榮。
為國家的安定繁榮而努力奉獻,最後才能使天下太平。
是以,無論你有多麼高的理想,多麼遠大的追求,都先從完善自身做起。
而不是把自己還沒整明白呢,就去操心别的事,因為就算操心了也弄不好。
08、夫妻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釋義】愛别人的人,别人也會經常愛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會經常尊敬他。
我們給予世界什麼,這個世界也會回報我們什麼,“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如果你平時愛做好事,樂于助人,為社會做貢獻,那麼當你處于困境時别人也會幫你。
是以,造福他人,實際上是造福自己,因果循環,從來不虛。
人心都是互相的,想要得到就得舍得付出,想要被愛就得首先去愛,想要尊敬就得對人尊敬。
生命是一種回聲,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願我們真心待人、真情待人,那麼必将會被世界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