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30多年收養10多萬中國兒童, 背後有什麼陰謀?

作者:草根練劍

摘自網絡: 原創 南齋讀書

誰拒絕父母對自己的訓導,誰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機會。——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對于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一對善良的父母更值得珍惜。

好的父母,可以治愈孩子的一生,是以常言道,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是根草,就是這樣的道理。

美國30多年收養10多萬中國兒童, 背後有什麼陰謀?

但是,總有一些孩子,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成為孤兒,他們生活在孤兒院裡,彼此照料。

但是孤兒院畢竟隻能保證溫飽,無法讓他們得到足夠的關懷。

是以,收養就成為了一個很好的途徑,經過嚴格的審查,為每個孤兒都找到自己适合的家庭,進而讓他們獲得健康、豐沛的人生。

根據相關報道,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兒童得到領養,和養父母組建一個新家庭。

美國30多年收養10多萬中國兒童, 背後有什麼陰謀?

不過有一個現象始終讓人不解,因為在衆多領養人中,有相當一部分的都是美國人。

僅僅在過去的三十年間,中國就有十多萬兒童被領養到美國,86%都是女孩。

那麼,為什麼美國人不在本土領養?

而他們的領養對象,為什麼又大部分都是女孩呢?

今天,我們就從深淺兩層原因,去分析一下這個“怪現象”。

  • 古老思想、遺棄女嬰

如果說中華文明走到現在,有什麼是陋習中的佼佼者,那麼必定是“重男輕女”。

因為這種古老思想作祟,是以導緻很多女孩,都陷入了深重的人生困境中。

甚至有人為了拼出一個男孩,接二連三的生育,“姐弟家庭”屢見不鮮的。

而相比于這些“姐弟家庭”,還有一類人的性質更加惡劣。

他們會選擇在生育之後,發現孩子不是夢寐以求的兒子,于是人為的遺棄女嬰,這種情況,在老年人的世界裡非常常見。

而被遺棄的女嬰,大部分都會被送進孤兒院中。

當然,除了一些思想陳腐的老人之外,很多家境貧寒的人們在生育後,為了保證未來的“利益”最大化,是以他們通常也會丢棄在體力上有所劣勢的女孩。

當然,這背後的邏輯還是重男輕女。

美國30多年收養10多萬中國兒童, 背後有什麼陰謀?

除此之外,很多未婚先孕的男女,生出孩子後,就隻能送養,但是女孩依舊很不受“歡迎”。

那送養不出去的女孩,最後又流入了孤兒院。

基于以上種種原因,這也造成了孤兒院和現實生活中的情景截然相反。

美國30多年收養10多萬中國兒童, 背後有什麼陰謀?

女多男少,這幾乎成為了孤兒院中的一大頑疾。

  • 收養比例、女多男少

除了孤兒院中,天然的男女比例失衡之外,美國人更多的會選擇收養女孩,往往是和他們的思想息息相關的。

這麼多年,很多人都走進了一個誤區中,那就是美國人思想開放,不會重男輕女。

事實上,美國人也會重男輕女,但是他們相對來說,不會像某些人那麼明顯,給予待遇、學習上的差別對待。

美國人重男輕女,更多是展現在“愛”的配置設定上。

舉一個在美國很常見的例子,美國家庭如果兩個孩子都在讀書,那麼他們得到零用錢是一樣的。

但是家庭中的男孩,往往會常常收到父母的電話和關心,女孩則更多的采用了放養的方式,關注度驟減。

但是當面對收養時,他們卻往往會希望領養一個中國女孩。

首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美國人所存在的刻闆印象,他們天然的會認為,中國女孩是孝順、乖巧的代名詞。

美國30多年收養10多萬中國兒童, 背後有什麼陰謀?

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社會并不發達。很多女孩子會更趨向于“傳統”,是以中國女孩會自然而然的肩負起養老的重任。

這一點在美國是很難發生的,因為他們的社會疏遠,父母子女之間,往往感情淡漠。

這就使得很多美國老人,陷入了老無所依、老無所養的境地。

那麼,對于很多美國領養人來說,養個中國女兒,是給自己的老年生活上保險。

其次,還是要回歸到中國重男輕女的問題。

因為重男輕女,是以傳統家庭裡,往往不會主動的選擇丢棄男孩,除非這個男孩生了嚴重的疾病或者是身體上有重大缺陷。

這也就導緻了一個必然的局面,那就是殘疾、無力的男孩,往往要和健康、可愛的女孩競争領養機會。

那麼顯而易見的是,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身體健康的女孩子。

畢竟收養人的目的是很直白的,就是希望有個孩子,能夠讓自己家庭圓滿、含饴弄孫。

如果選擇收養殘疾兒童,那麼要付出的責任和錢财将會翻倍提高,這實在是一樁不劃算的“買賣。”

  • 收養苛刻、費心費力

其實自從大陸的《收養法》頒布後,很多不同國家的人都會來中國領養。

因為我們抱有了一個态度,那就是——不論膚色、不論國籍,隻要滿足條件,都可以進行收養。

這種一視同仁的态度,令很多美國人得到了被尊重的感覺,是以他們也更願意來到中國進行收養。

其次就是,因為美國本土的收養政策非常之于苛刻,他們甚至是沒有一定之規的。

縱然是收養人好不容易通過收養政策,但是繁瑣的手續也會讓人望而卻步。

美國30多年收養10多萬中國兒童, 背後有什麼陰謀?

以美國的俄亥俄州為例,要收養一個兒童。

首先要經過家庭情況的評估,他們不僅要保證孩子吃飽穿暖,還要求能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光這一條就會勸退很多人,畢竟美國人的大學學費極其昂貴,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擔的。

其次哪怕是财力可以滿足收養條件,那麼也需要排隊進入領養程式,而且這無法保證收養人能夠收養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兒童。

而且在正式啟動收養程式前,收養人的家庭還要做詳細的心理評估、家族犯罪史等等。

美國30多年收養10多萬中國兒童, 背後有什麼陰謀?

這些花費加起來,通常要用整整十萬美金。

是以,從進入領養程式到兒童正式入駐新家,往往要花費兩三年,甚至五六年的時間。

這漫長的等待,自然讓家庭和孩子之間,産生了深不可測的隔閡。

更多像陌生人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無法建立情感連結。

但是對于中國來說,隻要這些領養家庭,可以保證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那麼在程式和花費上都會有相應的簡化。

是以,在這樣的兩相比較下,美國人自然是喜歡來到中國進行兒童收養的。

但是這些現象在最近幾年已經有了緩解,畢竟中國人富裕起來了,養娃壓力也沒有那麼大。

是以,很多中國人也願意獻出愛心,領養孤兒。

但是無論是中國領養人,還是美國領養人,隻要能給那些可憐的孤兒一個溫暖的家,一切便已經足夠了。

讓每一個兒童都綻放出最美的笑容,才是我們整個社會的共同目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