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好五篇大文章|草莓紅、鄉村興

一月的黃起元村裡,一排排整齊劃一的草莓大棚環繞包裹着這座精美的小村,棚内白花紅果,點綴在翠綠的葉片間,甜香彌漫,棚外車水馬龍,人皆笑顔。

在聊城“草莓圈”,無人不知黃起元,這是當地有名的“草莓村”,草莓大棚326個、2000餘畝的草莓采摘基地,每年草莓産業實作收益2400餘萬元、解決就業崗位800餘個。

做好五篇大文章|草莓紅、鄉村興

“您别瞧現在我們村發展得這麼好,15年前,我們這裡還是個無特色經濟、無村集體經濟、無産業項目的‘三無’落後村。”“草莓書記”黃起元網格村黨支部書記尹承榮介紹說,“從‘落後村’成長為現在的‘草莓村’,都離不開咱們農商銀行的全力支援!”

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近年來,東阿農商銀行發揮紮根縣域、服務基層,着眼于服務鄉村振興,以産業為“媒”,聚焦地方特色種養殖業,将一份份充裕的信貸資金精準、及時地注入到特色産業中、送到農戶手中,更重要的是把金融“輸血”巧妙地轉化為了産業“造血”,使鄉村振興既找到了點,又找到了根,走出了一條金融與鄉村同頻共振、共促發展的共赢之路。

服務“心連心”,壯大一方産業

目前,正是草莓采摘的黃金時節。在黃啟元村的千畝大棚内,果農們或是采摘,或是打包,或是裝車,忙的不亦樂乎,都是為了今年的好收成。2009年在“草莓書記”尹承榮的帶動下黃起元村踏上了草莓種植的緻富之路。如今,村裡的草莓采摘吸引着周邊濟南、德州、聊城等遊客絡繹不絕。

做好五篇大文章|草莓紅、鄉村興

村裡的尹帥夫婦2023年正式關停了餐飲店,回村承包了3個草莓大棚。回家種地對尹帥夫婦來說是輕松的,透着科技感的大棚早卸下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負擔,回家的他們感到心中前所未有的踏實。

回家初期,兩人手裡加起來就10萬塊,勉強夠租地及基礎設施建設,但後續建設和營運遠遠不夠,眼看就要錯過最佳種植時節,他們找到農商銀行及時享受了24萬元貸款支援,草莓得以及時種植。

“參考同行的情況,今年我們預計總銷售額48萬元,純收入大概在12-15萬元。”說到未來,尹帥夫婦信心滿滿。

草莓紅,産業興,百姓富,村出名,像尹帥夫婦一樣的年輕人陸續回來了。村支書尹承榮掐指算了算,最近三五年,已有50多個年輕人,成為了新農民,過上了新生活。

做好五篇大文章|草莓紅、鄉村興

為支援好村裡種植産業的發展,東阿農商銀行緊跟村委規劃,發揮好自身網點覆寫廣、決策鍊條短、服務針對性強的優勢,運用好支農惠農的各類政策和産品,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并落實專人對接,開通綠色通道,做到貸款優先發放、額度優先滿足、服務優先提供,成為了黃起元發展特色産業路上堅強的金融後盾。

産業發展壯大了,村民們發展多樣化種殖的信心也更足了。在支援村裡草莓産業發展的同時,葡萄、櫻桃等産業也逐漸發展起來了,深入對接、精準施策,為每一個有創業意願、信用良好的村民送上了信貸支援。村民尹文承想擴大規模經營,需要資金支援。東阿農商銀行第一時間将15萬元“創業貼息貸”送到了他的手中,給他的創業路加油助力。

發展“肩并肩”,結出富民碩果

在黃起元村委辦公室一個榮譽獎牌引人注目,這便是2020年省聯社授予“農商銀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省級樣闆村”。指着這個獎牌,尹承榮頗有感觸地說:“這個牌子來之不易啊。早在2009年我們就與農商銀行合作,産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剛開始種的時候,有的村民連草莓什麼味道都不知道,就這樣農商銀行始終與我們同頻共振,在發展中我們始終肩并肩,幫着村民蓋大棚,一起把種草莓這件事幹起來了。”

“2016年到2019年,為了形成規模效應,我們從簡易大棚更新到高标準的鋼構日光溫室大棚,草莓的産量、品質才都上去;當時農商銀行還專門在我們村開的現場座談會,達成金融戰略合作協定,推出了‘大棚貸’‘好家風貸’等貸款,随用随貸很友善,我記得全村最多的一年貸款1300多萬元,就是這樣,把我們的資金問題解決了。”

做好五篇大文章|草莓紅、鄉村興

上午8時許,東阿農商銀行客戶經理又一次來到村裡駐點辦公。作為支農助農“主力軍”,東阿農商銀行不斷完善金融服務管道,通過整村授信、“四張清單”對接等多項措施,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讓村民少跑腿、資料多跑路,為農戶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管道。2016年以來,東阿農商銀行對該村累計提供貸款支援8400餘萬元。

在問及村裡下一步的具體規劃時,尹承榮表示:“前幾天第四屆草莓采摘節剛閉幕,旅遊越來越紅火,下一步我們正在建設兩個建成科技示範棚,同步實施的還有農家樂,建成後,将進一步拉長黃起元村的鄉村旅遊産業鍊。希望咱們農商銀行一如既往地給予我們全力支援。有你們做後盾,我們信心十足。”(張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