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嶽飛年譜(上)

作者:鐵燕飛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太尉、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嶽飛的這首《滿江紅》千百年來始終令人誦之蕩氣回腸!

嶽飛年譜(上)

一、靖康之難後的泥馬渡江

北宋是中國曆史上政治、經濟、科學和文化最繁榮的封建王朝。在一百多年的時間内,人口從980年的3710萬迅速增至1124年的1.26億。

1126年,金軍攻克北宋都城汴京,“七世之廟,幾為灰燼之餘”,标志着北宋王朝經九帝、曆167年時間便由盛而亡。據《南渡錄》載,金太宗完顔晟在将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貶為庶人前,曾經分封二人一個為昏德公、一個為重昏侯。是以,"靖康恥"遠比“靖康之難”更廣為人知。

宋徽宗趙佶在十八歲時大婚,“每五、七日必禦一處女,得禦一次,即畀位号,續幸一次,進一階”。最終,趙佶在二十五年的時光裡一共生育了三十一個兒子、三十四個女兒。

康王,徽宗第九子。據說擅騎烈馬,能開硬弓。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一日,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改元“建炎”。這裡的南京不是現在的十朝都會、六朝古都,而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北宋時,宋王朝設四京: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泥馬渡江最早見于《使金錄》,“高宗為王尚書雲迫以使虜,磁人擊斃王雲。高宗欲退,無馬可乘,神人扶馬載之南渡河”。另據《南渡錄大略》,(康王)間道奔竄,倦息崔府君廟,夢神人曰“金人追騎且至,王宜速去,已備馬門前候矣。”康王驚醒,躍馬一日行七百裡,河既渡,而馬不前,視之才發現是一匹泥馬。無論是“崔府群顯聖”,還是“泥馬渡康王”,都是中國曆史中常見的故事,是對帝王将相的神人庇護、天命所歸的演義。真正流傳于後世的主要原因,卻是千年來中國民間對于趙構這位逃跑皇帝的無盡嘲諷。

但一些網絡詞條中,将泥馬渡江的故事定于1127年趙構倉惶之下,從揚州逃往江南,則是與故事背景和曆史事實不符了。

二、收拾舊山河的嶽飛

任何一個時代的結束,都意味着新時代的開啟。南宋的建立是從泥馬渡江的故事開始的,也是“宋室中興”時代的來臨。

南宋建立之初,宋金之間經常兵戎相見,最終雙方訂立和議,以淮河至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一線為界,形成了宋金長期對峙的局面,史稱宋室“中興”。隻是宋室的中興,更多的是一隅的偏安。

嶽飛年譜(上)

(一)大器晚成

嶽飛生于1103年3月24日,即宋崇甯二年癸未二月十五日,比他至死孝忠的宋高宗趙構小了4歲,比陷害他于風波亭的秦桧小了13歲。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當嶽飛成年以後,就遇到了靖康之難與宋室中興交融的戰亂時代。

嶽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飛生時,有大禽若鹄,飛鳴室上,因以為名。未彌月,河決内黃,水暴至,母姚抱飛坐甕中,沖濤及岸得免,人異之。

在傳統中,但凡被後世立廟設祠者,大都會有着天降異象的傳說。嶽飛也不能例外。“大禽若鹄”隻是後世的人民崇敬之情和善良願望的樸素表達,雖不一定說是春秋筆法,但卻是微言大義。

帝王誕生出的異象則以顯天命為要。《史記·高祖本紀》載:高祖,沛豐邑中陽裡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媪。其先劉媪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産高祖。

嶽飛年譜(上)

世為農。父和,能節食以濟饑者。少負氣節,沈厚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 、孫吳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學射于周同,盡其術,能左右射。

嶽飛年譜(上)

很多資料顯示,嶽飛家境窘困,七歲時才得母親的教誨,拾薪為燭,誦習達旦,方習得《千字文》。十歲時,入私塾,但也僅半年時間;十四歲時,從周同處得《春秋》一書。嶽飛的家庭雖然“世為農”,但能夠好《左氏春秋》 、孫吳兵法,學射于周同,應是小康之家。從其遺世墨寶來看,嶽飛的書法也非常的好。

十六歲時娶李氏為妻;十七歲時得子嶽雲。此為《宋史嶽飛本紀》所載,另有說先娶劉氏,後娶李氏。但清光緒錢汝雯所撰《宋嶽鄂王年譜》則辯正,“王(嶽飛)家無姬妾,五子二女皆李夫人出,并引《金佗宗譜李夫人傳》為證。

二十歲時因募從軍,後因父卒還鄉。據宋朝兵制,宋軍有三種軍人。“天子之衛兵,守京師、備征戍,曰禁軍;諸州之鎮兵,以分給役使,曰廂軍;選于戶籍或應募,使之團結訓練,以為在所防守,則曰鄉兵。”嶽飛初次從軍,實為鄉兵,也就是地方部隊。

(二)初出茅廬

嶽飛年譜(上)

二十四歲時,嶽飛第三次從軍,見康王于相州補。在初露鋒芒的同時,開始了之後十五年的收拾舊山河的軍旅生涯。

康王至相,飛因劉浩見,命招賊吉倩,倩以衆三百八十人降。補承信郎。遷秉義郎,隸留守宗澤。

此時的嶽飛雖然是一員勇猛無敵的戰将,但已經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宗澤是以授以陣圖。飛曰:“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顯示了其作戰因時因勢而為的機動靈活性,澤是其言。

但久受吓的康王,雖然在張邦昌的迎奉下即位,并無率軍北渡,恢得中原的勇氣。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後僅一個月,即遷徙至揚州,以垂拱之治為名,一邊享受着溫柔鄉,一邊做好了時刻渡江南逃的準備。飛是以上書,但被以越職奪官歸。

飛無奈之下,詣河北招讨使張所,所問,“汝能敵幾何?”飛答曰:“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并以“栾枝曳柴以敗荊”,“莫敖采樵以緻絞”兩個春秋典故。前者,類似于張飛喝斷長闆橋時的疑兵之計,後者為驕兵之策。所遂待飛以國士,從借補修武郎(正八品),充中軍統領,晉升為武經郎(從七品)。

複歸宗澤,初為“從八品秉義郎”,再為留守司統制。期間,嶽飛曆經數戰,曾奪其纛而舞,身被十餘創,擒金将拓跋耶烏,刺殺黑風大王,屢立戰功。

建炎二年七月,26歲的嶽飛在汜水關(虎牢關)射殪金将,大破其衆,轉武功郎。

在嶽飛的軍事史上,不僅有八百破十萬,更有八百破五十萬的傳說。

建炎三年,賊王善、曹成、孔彥舟等合衆五十萬,薄南薰門。飛所部僅八百,衆懼不敵,飛曰:"吾為諸君破之。"左挾弓,右運矛,橫沖其陣,賊亂,大敗之。

王善等本是被宗澤招降的義軍,甚至可以說是流民。宗澤逝後,繼任者杜充擔心軍心不穩,用離間計鼓動義軍火并。杜充沒有将義軍用于抗金,而予剿滅和驅散,不僅是宋朝的罪人,其還是扒開黃河堤壩禦敵的第一人,造成豫、魯、皖、蘇一帶二十餘萬百姓淹亡,因瘟疫死亡人數近百萬,千萬人無家可歸,成為宋朝殺人最多的人,成為中華曆史上的罪人!此役中,嶽飛因功借補英州刺史。

嶽飛年譜(上)

王斌《宋朝農民起義新探》(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15、12)

宋朝的莺歌燕舞掩蓋不了百姓的苦難。《水浒傳》中智劫生辰岡的故事,真實的反映了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和百姓們“求一日飽食不可得”的社會現實。

在319年的兩宋曆史中,從宋太祖乾德三年(963年)的第一次農民起義—— 朗州(今 湖 南 常 德 )汪端起義,到宋朝末年(1275年)的最後一次農民起義,宋代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其數目多達434次,是中國曆代王朝中最多的。宋朝最著名的幾次起義分别為: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順起義、北宋末年的方臘起義和宋江起義、南宋初年的鐘相楊幺起義。

但因為外部民族沖突與内部階級沖突的始終并存在等原因,農民起義隻是縮短了宋朝的曆史,并沒有直接導緻其最終的滅亡。

建炎三年。杜充将還建康,飛曰:“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複取之,非數十萬衆不可。”充不聽,遂與俱歸。

嶽飛在當時還隻是個小人物,不管願不願意,隻能随波逐流。

杜充這個政治正确的人,實際是個投降派。他忠誠的隻是一時的權力與利益,當金軍南下渡江後,其一邊高喊着抵抗、一邊悄悄渡江投降了。因為他的殘忍,江淮大地洪水滔天;因為他的主動放棄,南宋王朝再也沒有能力染指開封;因為他的投降,南宋頓失長江天險。

南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待續)

­#精品長文創作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