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寒假,據說大家都換了一種“卷”法

今年,北京國小生的寒假放得挺早的。

有的學校1月11号就放了,到2月26日左右才開學。

這麼一算,前前後後差不多有45天的假期。

是以這個超長寒假怎麼過?

是得好好研究研究了。

前幾天出差。

在北京南站,就看見有很多人帶着孩子、拉着行李箱去趕高鐵。

可能都是趁假期帶孩子出去玩兒的。

今年冬天旅遊的氛圍感,在寒假之前就已經拉滿了。

先有“廣西小沙糖桔”勇闖哈爾濱。

後來“雲南野生菌”“四川小熊貓”什麼的也都組團到東北那嘎達玩去了。

今年寒假,據說大家都換了一種“卷”法

眼瞅着東北的旅遊火了,各地文旅局最近也都在放大招,各種花式卷。

都想趁着寒假、春節,拉動一下本地的旅遊經濟。

今年寒假這麼長,想帶娃出去玩的人還真不少。

最近問了幾個朋友。

打算去哪的人都有。

有國外遊的、也有國内遊的;

有想去溫暖濕潤的南方的、也有想去冰天雪地的北方的;

有想找個地方躺着的、也有想找個地方深度遊的。

各地文旅局算是沒白忙活。

大家寒假帶娃出門的花樣,可以打一主食。(大家猜猜是啥,留言區最先猜出來的3位姐妹,我會送一份龍年小禮物)

還是那句話,旅遊就是從自己待膩的地方去到别人待膩的地方,感受一種不一樣的生活。

換換腦子,換換心情。

今年寒假,據說大家都換了一種“卷”法

除了旅遊,想趁着寒假彎道超車的人也不少。

我有一個朋友,是一位海澱媽媽。

在沒放假之前,就已經給孩子選了各種課。

前幾天,我說,孩子們終于考完試了,咱們抽空出來聚聚吧。

結果,她甩給我一張表。

嚯,從早晨到晚上,安排得那叫一個滿。

上午數學、下午國文、晚上英語,每天如此。

朋友說,她得陪孩子上課,節前是聚不上了,看看節後吧。

果然,不怕同學是學霸,就怕學霸放長假。

今年寒假,據說大家都換了一種“卷”法
今年寒假,據說大家都換了一種“卷”法

這個寒假究竟應該怎麼過?

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這幾天,我也在琢磨,這個寒假到底該咋過?

也看了一些别人家父母給孩子做的寒假計劃表格。

但看了幾張以後,我就放棄了。

算了,這不是我這樣的老母親該看的表格。

因為我沒有能執行這樣計劃表的兒子。

我的兩個兒子,他們腦中的寒假和這樣的表格完全不搭。

小張早早就在盼着放寒假,因為放假就可以去滑雪了。

吉米也在盼着放寒假,因為放假就可以去挖沙子、泡池子了。

面對兩個在假期隻想吃喝玩樂的兒子。

我也制作不出什麼彎道超車的計劃。

隻是在心裡大緻盤算了一下這個假期需要幹的幾件事。

小張的機器人集訓和比賽,有兩周。

吉米的休閑娛樂一條龍由老張帶着,安排在二月初。

那個時候我在歐洲有工作安排,順便帶着小張玩幾天。

回來之後要安排小張滑一周雪。

然後就是大家一起補作業時間了。

這大概就是我給這個躺平家庭制定的松散的寒假規劃。别看松散,還有一些安排不開呢,我還得見縫插針地安排個三四天的全家遊。

今年寒假,據說大家都換了一種“卷”法

當然,對于寒假究竟該怎麼過?

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01

對于一些孩子來說,寒假可能就是休息站。

尤其是對于那些平時學習特别緊張的孩子來說。

寒假,就是停下來歇歇的好時機。

寒假不僅救了老師的命。

可能也救了那些平時特别緊繃的孩子的命。

前幾天,看到一個心理專家在視訊裡說。

寒假是批量制造“精神病”的時間段。

,時長02:19

因為有些緊張學習了一學期的孩子,在寒假不僅得不到休息。

反而還被安排了比上學時還緊密的各種課外班。

我們大人工作一周還有休息日,每隔幾個月還想放下所有工作,去度個假。

但孩子卻一年到頭得不到休息,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

換誰誰不瘋?

是以,如果孩子平時學習就很累。

寒假就讓TA好好歇歇吧,别安排那麼緊密的學習任務了。

弦繃得太緊,容易崩。

張弛有度,才能走得更遠。

02

對于一些孩子來說,寒假可能是加油站。

比如有的孩子平時學習壓力也不大,接下來打算參加一個比賽或者一項額外的考試。

平時上學,沒有充足的時間來準備。

正好可以利用寒假來加加油。

至于是加95号的還是97号的油,可能也要因人而異。

03

對于一些孩子來說,寒假可能是緩沖帶。

特别是高年級的孩子,平時學習節奏很快。

下學期又要面臨一些比較重要的考試,比如、中考、聯考。

寒假完全不學習也不太現實。

對于這樣的孩子來說,寒假可能就要安排得松弛一點。

有玩有學,别太累也别完全荒廢。

今年寒假,據說大家都換了一種“卷”法

至于究竟要把寒假當成休息站、加油站還是緩沖帶?

這可能就要看你有個什麼樣的孩子以及你家的具體情況。

比如小張,因為他接下來打算沖一下FCE的考試。

是以,這個假期,他除了吃喝玩樂,還要在英語方面加加油。

而對于習慣性躺平的吉米,因為還沒上國小。

是以無論平時學成啥樣,他可能都會把寒假過成“休息站”。

今年寒假,據說大家都換了一種“卷”法

寒假怎麼過,

遵從自己的内心就好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說法。

孩子的假期旅遊也分等級。

一等家庭帶孩子出國研學。

二等家庭帶孩子參加高端體育活動。

三等家庭帶孩子國内遊。

今年寒假,據說大家都換了一種“卷”法

我發現,怎麼有人那麼熱衷于比較。

什麼事兒都要分出個三六九等。

還有家長說,因為不能帶孩子去好一點的地方旅遊感到愧疚。

實在沒這個必要。

有一句土話叫,有多大腳穿多大鞋。

家裡什麼條件,就給孩子與之比對的物質生活就好。

家長有時間有餘力的,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

家長沒時間沒餘力的,就帶孩子在家附近玩玩。

趁着過年,走走親戚,看看家裡老人。

感受一下年味和親情,也是一種長見識。

我見過在知名景點,拿着手機玩的孩子。

也見過在鄉間小路上跑得無比盡興的孩子。

見世面并不一定需要多高的門檻和昂貴的費用。

而是看過、走過、 體驗過世界的很多面之後,能有更廣闊的視野和心胸,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是以,沒必要和别人比。

真要比起來,可能每個人也都有每個人的“不得已”和“不如意”。

就像很多人問我,為啥假期旅遊去遠一點的地方,比如出國旅行,隻帶小張一個人,不帶吉米。

今年寒假,據說大家都換了一種“卷”法

因為老張不能出國,家裡的老人都不能跟着。

我對自己有清楚的認知、也不想把度假搞得精疲力盡。

獨自帶兩個幼子出門,老張擔心,我也很難兼顧。

吉米還小,對他來說,讓他去佛羅倫薩(此處舉例)接受藝術熏陶,還不如在家門口泡池子來得開心。

是以,所謂的假期安排。

不用看别人卷學習着急。

看别人去旅遊也着急。

所謂盡力而為,找到一個最遵從内心的選擇就好了。

看《等風來》的時候,我對阿奶說的這段話記憶深刻。

“人不能太貪心,得了千錢想萬錢,當了皇上又想成仙,人就長了兩隻手,就是進了金山銀山,也隻能拿兩樣東西,拿了金銀镯就拿不了玉如意,哪能要什麼有什麼,遇事别較真,寬心一點,煩心事是越想越多,總能過去!”

今年寒假,據說大家都換了一種“卷”法

是以,不論什麼事兒,根據自己的條件,做最适合的選擇就好。

不必覺得虧欠誰,也不必盲目攀比。

大家寒假是怎麼安排的?歡迎留言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