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民黨陳氏兄弟其人其事(8)“肇和”号起義和陳其美遇害

作者:子名曆史

全國反袁失敗後,到處是一片白色恐怖。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人被扣以“亂黨”名目,嚴令通緝,他們隻好再一次逃亡日本,而其他一些反袁重要人物,也成為袁世凱緝拿的對象。

陳果夫由于在“二次革命”中的表現,他的行動也受到袁世凱偵探的注意,是以須格外小心。

有一次,陳果夫外出執行任務,發現有一個熟人追随自己不舍,這人原是陸中同學,後投靠袁世凱,充當偵探。

當然,陳果夫此時并不知道此人已當偵探,隻是覺得這人鬼鬼祟祟,十分可疑,大意不得,他立即作出決定,擺脫此人的跟蹤。

此時,剛好一輛電車過來,他忙跳了上去,待電車駛出一段距離後,又跳了下來,這樣,終于擺脫了偵探的跟蹤,脫離了危險。

這時候,陳其美已經随孫中山到了日本,繼續堅持鬥争,“東渡以來,日夕共謀,非欲雪癸醜之恥,實欲竟辛亥之功”。

他協助孫中山組建中華革命黨後,于1915年從日本回國,從運動海軍人員入手,掀起更大的反袁高潮。這樣一來,陳果夫與二叔再次見面。

在陳其美的主盟下,由周炎遊介紹,陳果夫正式加入中華革命黨,此後,他奉命負責聯絡通訊工作。

策劃這次海軍起義的行動,從一開始就不順利,本來,已将停泊在黃浦江的“肇和”、“應瑞”二艦運動得相當成熟,萬事俱備,隻等一聲令下。

國民黨陳氏兄弟其人其事(8)“肇和”号起義和陳其美遇害

“肇和”号巡洋艦舊照 圖檔來自網絡

但是,袁世凱那邊好像聽到了什麼風聲,突然決定要将“肇和”、“應瑞”二艦調離上海。但是,陳其美不想讓煮熟的鴨子飛掉,臨時決定提前起義,時間為12月5日。

據陳果夫回憶:

我當時是專負聯絡通信,及内部抄寫等工作。“肇和”艦的布告及陸上舉事的布告,就是我擔任抄件的一部分。

指令發出後,大家在漁陽裡候消息。忽然,孫祥夫回來報告,士兵半數已上船,還有一半為巡捕幹涉,不能上去,請示方針。

二叔這時擔任總司令的職務,囑我和周炎遊随孫祥夫同去,召集所部,設法上船,務必達到任務。

我們同到孫的寓所,才知孫部因為紀律不嚴,沒有上船的紛紛作鳥獸散,亦有在附近沐浴的。

正在召集時,“肇和”艦的第一炮已放,孫一面焦急,一面羞憤,意欲自殺。我同周同志竭力勸阻,并歸報總司令。

總司令正準備出發,臨行口号指令,要我和周同志協助,仍須達成任務。可是,我們雖多方設法,一因江面戒嚴,行動不便,二因星期不易租得船舶,不能上“應瑞”艦。隻好命孫集合全部人員在寓所候命,一面歸報總司令。

此時,總司令和參謀長蔣先生親到南市督戰,因為我陸路攻擊部隊,未能占領警署及其他目的地,乃由水路乘小船回法租界,約十一時左右到達漁陽裡5号寓所。

這時,陳其美、蔣介石、邵元沖、楊滄白、吳禮卿等人正在樓上開會,由于已進入嚴冬,外面北風呼嘯,天氣極冷,開會的同志冷得兩腳直跺,陳果夫便下樓來準備生火取暖。

忽然有人打門,他開了門,隻見門外站着五個兇狠的巡捕,均以手槍對着他的胸口,不準他亂動。

陳果夫想到樓上開會的革命黨人,必須拖住巡捕,不能讓他們沖上樓去,他急中生智,作出種種響聲,如“撼窗作聲,排門作聲,以腳勾倒椅幾作聲,以引起樓上的注視”。

正在着急的時候,另一革命黨人俞劍光恰從前門進來,陳果夫即揮手示意,但為巡捕察覺,即有兩個巡捕向前門追去,樓上開會的人聽聲音有異,又見巡捕追着捉人,于是,一個個都越屋而逃,等巡捕再上樓搜尋,開會的人全部逃光,巡捕撲了一空,毫無所得。

于是,他們便将陳果夫關在屋後面的亭子間,陳果夫看清巡捕隻扣了門而沒有扣窗,待巡捕出去後,便從窗門跳出,免遭衙獄之苦。

這個時候,“肇和”艦上的官兵不知外面情況,仍按預定計劃行動,昂首的大炮褪去炮衣,向制造局方向吐出陣陣火蛇,隆隆的炮聲成了指揮令,催促着革命黨人去戰鬥。

陳其美等革命黨人以為占領了“肇和”艦,便指令市區發動起義,以響應肇和艦,于是陸路紛紛舉義。

下午,起義仍在進行。為了便于指揮,陳果夫随二叔陳其美及參謀吳忠信冒險從租界出來,回到華界,

但此時,市區各路起義軍均告失敗,敵方到處布下軍警,準備緝拿革命黨人,陳其美等人隻好退回寓所。而漁陽裡5号已被敵人破獲,陳果夫遠遠望見住地周圍有生人,知道情況有變,急與陳其美等從旁逃避。

由于指揮中樞遭到破壞,各方聯絡也中斷了,軍事進行益感困難。陳其美斷然決定,雇小船,登上“肇和”艦,然後憑借軍艦優勢,殺出血路,占領他埠,作為根據地,以圖再起。

考慮到船上既無糧草,也缺燃料,便派陳果夫負責采辦,并将得來物品運送上艦。

陳果夫接受任務後,迅即派人往市内采購物品,自己則到江邊雇小船,以便運輸物品,他很快雇得一船,到指定地點等候。

但是,采辦物品的人卻遲遲未到,等了兩三個小時,仍是杳無人影。陳果夫無法,隻得傳回。

國民黨陳氏兄弟其人其事(8)“肇和”号起義和陳其美遇害

“應瑞”号巡洋艦舊照

此時,“肇和”艦已處于孤軍作戰的境地。由于袁世凱派淞滬護軍使楊善以大量金錢收買了“應瑞”艦上的官兵,“應瑞”艦背叛革命黨人,協同“通濟”艦,向“肇和”艦施行夾擊。

在“肇和”艦上指揮的革命黨楊虎等人以為“應瑞”艦是自己人,毫無戒備之意,當“應瑞”向“肇和”連發數炮後,楊虎等人才如夢初醒,倉促應戰。

結果,官兵死傷無數,艦上的氣爐也被炮彈擊中,氣爐炸裂,又造成同志死傷多人。楊虎等見大勢已去,便易裝泅水而逃。

敵軍很快占領“肇和”艦,不及脫逃的人員悉行就義。至此,這場轟轟烈烈的讨袁戰争,即以失敗宣告結束。

肇和起義雖然失敗了,但烈士們的英魂卻并沒泯滅,其不屈不撓的鬥争精神始終激勵後人,永遠奮進,意義十分重大。

正如國民黨重要上司人邵元沖後來所總結的那樣:

這次起義“不僅影響到全國,而且影響到世界。在國内可以打破袁世凱武力萬能的迷夢,促進一般人的覺悟。在國際上可以揭破袁世凱種種欺騙的宣傳,糾正袁世凱兵力能夠鎮壓全國的錯誤。

同時,在本黨中間,也是以重新鼓勵起各同志積極的勇氣,在各處做種種發難的準備。是以,不久雲南起義以後,各省都能很快地響應,到底推倒了袁世凱的帝制,這後來很大的成功,實不能不說因肇和戰役,傳播了最初偉大的發難種子所得效果”。

而陳果夫在肇和舉義中所作的各種工作也是不可埋沒的。他親眼看到了革命黨人屢仆屢起、永不言敗的頑強鬥志,他不能忘記,二叔陳其美在肇和起義失敗的當天,鼓勵同志們的話:

“革命事業,失敗不足怕,我們應該檢讨得失,及時再起,必有成功的一天。革命黨人不可頹唐,意志消沉,則永遠不會有成。是以,我們以後仍要積極進行,革命的成功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想到這些,陳果夫似乎明白了更多的社會、人生意義。

陳其美幾次讨袁,屢敗屢起,其不屈不撓的意志令袁世凱既害怕又仇恨,必欲除之而後快。

袁賊通過他的黨羽,在上海以巨金買通了國民黨的一名叛徒李海秋。李海秋探知陳其美經濟十分拮據,想募款起事,又苦于沒有辦法。于是,李海秋便派人出面組織了一個鴻豐煤礦公司。

國民黨陳氏兄弟其人其事(8)“肇和”号起義和陳其美遇害

陳其美舊照 圖檔來自網絡

他找到陳其美,說是鴻豐公司有塊礦地,預備向日本抵押借款,如果他能從中介紹簽約,将來借款成功,可以40%幫助他作革命軍費。陳其美聽了大喜,當即答應與鴻豐公司經理見面。

5月18日,李海秋等5人來到薩坡塞路14号陳其美的寓所,陳十分高興,在客廳裡招待他們。一會兒,李海秋說忘記把合同底稿帶來,起身出門去取,陳其美在客廳繼續與其他4人交談。

這時,“外面忽然闖進兩個兇徒,拔出手槍向他射擊,頭部連中數槍,頓時氣絕”。等到陳果夫等聞訊趕來時,陳其美已死約一小時,締造民國的一代豪傑與世長辭。

陳果夫失去了親人、導師,不僅在革命路上徘徊猶豫,無人指點,甚至連生計也發生了困難。

他在上海呆不住了,也不想在險惡之地繼續呆下去。他覺得前路灰暗,禍福難測。殘酷的現實如一盆涼水澆滅了他的理想之火,他不禁發出了“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的慨歎。

他要找個避風港,遠離革命和政治的漩渦,于是,便打點行裝,步履蹒跚地回到了家鄉湖州。

陳果夫的軍事生涯結束了,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也結束了。對于這段不尋常的軍旅生活,他還是頗為留戀的。

抗日戰争時期,他在一次對青年的講話中,以十分惋惜的心情回憶道:

“我很慚愧,因為身體不好,落了伍。我很希望我的身體完全恢複,再恢複我的軍人生活,和現在一般青年一樣,熱烈地參加這一次偉大的抗戰。”

他把自己的落伍歸結為身體不好,實際上,他思想的猶豫徘徊、意志的不堅定,則是主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