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看似簡單的事情上,孩子心裡清楚得很,可在做的時候卻事與願違,任你喊破嗓子磨破嘴皮,他依舊是我行我素。 性子急脾氣大的家長,就會對着孩子一通吼叫, 無外乎“再不聽話,我就不給你買糖吃了!”“你怎麼那磨磨唧唧的,快點,快點!”“這麼點事你都做不好,真是笨死了,還能做什麼!”你随意地發洩的牢騷,對于你來說似乎覺得沒什麼,但對于孩子來說味道就全變了,他們會覺得你是在威脅他們。慢慢的,孩子會産生逆反心理,甚至有的孩子會因為過于内向而與媽媽産生隔閡。
一向學習很好的小溪,在一次考試中考的不太理想,媽媽看到他的成績後非常惱火:“一天到晚就知道玩,能考好才怪呢!”看着無動于衷的小溪又變本加厲的說:“從今天開始,每天寫完作業後,不許再看卡通片了,好好看看課外書。”小希本來不想跟媽媽争辯,一聽媽媽說不讓看卡通片後,就控制不住情緒了,他對媽媽說:“為什麼不讓我看卡通片? 我隻是一時疏忽答錯了一道題,難道就說明我沒有認真學習嗎?”媽媽聽到小溪的反駁更加生氣,她沒想到小希會頂撞自己。 媽媽大吼道:“你沒考好還有理了? 還這樣跟媽媽說話,我說不讓看卡通片就是不讓看。趕緊給我看書去!”說着,還把電視遙控器藏了起來。小溪說不過媽媽,隻好委屈啵咧地回屋裡哭了起來。
考試成績不好,孩子自身也會很難受,特别是有些自尊心強的孩子,可能已經在心中埋怨自己很久了。而此時的媽媽不但沒有安慰孩子,跟孩子一起尋找原因,還莫名地對孩子一通吼叫、數落甚至是威脅,這樣做隻會增加自己與孩子間溝通的障礙,對解決問題不會産生任何的正面作用,媽媽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也是非常不稱職的。
月月是個馬虎粗心的孩子,媽媽為此很生氣,可是她知道自己越是訓斥孩子,孩子越是不認真。媽媽決定和月月一起解決這個問題。一次,月月寫完作業後,把作業交個媽媽看,媽媽認真地看了一遍對月月說:“今天作業寫得不錯,雖然做錯了幾道題,但是字迹很清楚啊。”月月聽了媽媽的話後,非常想要得到媽媽的肯定:“媽媽,剛才有點累了,數學作業再檢查,潦草的那部分我休息一下再重新寫一遍。”媽媽高興地說:“寫作業的時候感覺累了就休息一下,我想你認真寫的作業一定也會得到老師的表揚。寫完作業我們一起去看卡通片。”月月高興地接受了媽媽的意見,認真地完成了作業。
同樣是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這位媽媽采用溝通的方式,既肯定了孩子維護了孩子的自尊,還讓孩子超額完成作業,一舉兩得。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明事理,幫助他們去弄明白自己應該怎樣做,怎麼做才能讓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不是孩子真的不聽話而是媽媽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越不聽你越吼,越吼越不聽,在你和孩子之間形成惡性循環。不難看出,暫時性壓制孩子的教育毫無成效的,以吼叫威脅糾正孩子也是自欺欺人的,也是媽媽們最不稱職的表現。媽媽們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注意跟孩子的說話方式,選好解決問題的角度。吼叫威脅隻能讓孩子更逆反,而逆反的背後就是孩子潛在的心理問題,隻要你不去碰觸就不會愈演愈烈,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做一名稱職的媽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