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大師是留洋回來在北大教書時,著名的國學家黃侃也在北大任教。
黃侃是個狂士,看胡适這樣提倡白話文的新派學者不舒服,整天對胡适橫挑鼻子豎挑眼。
比如黃侃曾經說,胡适整天提倡白話文不用文言文,那麼他的名字就不要叫胡适,而是應該叫“去哪兒”。胡适聽了,哭笑不得。
胡适大師
黃侃這人雖然有才學,人品卻不怎樣,特别懂得賣關子。他講課的時候講到精彩處,經常說“這裡有個秘密,僅靠北大這幾百塊錢的薪水,還不足以讓我講,你們要聽我講,得另外請我吃飯”,用這方法來訛學生請他吃飯。
黃侃教授
胡适名氣很大,但是著作卻不多。他的專著,除了一篇暴得大名的《文字改良刍議》,此外還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這半部書。衆多讀者都認為胡适大師寫了上半部之後,下半部很快就出來。沒想到,等到花兒也謝,都沒有下半部的影子。
黃侃一看,樂了,有次上課,對學生說:"古時有秘書監,胡适之可謂著書監矣。"
下面的學生聽得糊裡糊塗,問其原因。黃侃這次倒沒有賣關子,一本正經的解釋到說:“監者,太監也,下面沒了。胡适著書《中國哲學史大綱》隻有半部,也是下面沒了。”
學生聽了,都抱腹大笑。
胡适大師和常凱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