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言談間,除了感受到一位風燭殘年老人的凄涼,還有對苦難的思考…

作者:三木老楊

文 | 三木老楊

言談間,除了感受到一位風燭殘年老人的凄涼,還有對苦難的思考…

昨天中午出奇的冷,我卻迎着凜凜寒風,沿街四處尋找補自行車胎的人。這其間遇到了一位年近九旬的修車老人。言談間,除了感受到一位風燭殘年老人的凄涼生活,更多的是對苦難生活的思考。

這是怎樣一位老人呢?隻見他蜷縮路旁一個修車攤位,滿頭白發亂糟糟的随風擺動,見我狼狽不堪地推着電動車艱難前行,主動打着招呼“年輕人,要補胎嗎?”,像看到救星一般,我大聲應答道“是啊,應該是紮胎了,您幫我看看!”。

說話間,我已經把電動車停在老人攤位旁。或許是年老體弱的緣故,隻見他半蹲着身子,極其艱難的向着車子挪了過來。然後,顫巍巍的擡起左手轉動着車胎。看他吃力的樣子,我趕忙上前幫忙。随口問了一句“老人家,您高壽啊?”,老人頭也沒擡的說:“八十多了,幫我拿下打氣筒”,……。

原來是車胎紮了釘子,老人建議換個新胎。我問他多少錢?老人随口說“四十吧”。就這樣,老人開始卸車胎,看着老眼昏花的他吃力擰着扳子,有些于心不忍的我主動做起了“臨時學徒”,和老人一起拆着車胎。其間,我再次詢問起老人的身世經曆。原來他今年已經八十七歲,三十年前下崗後,因為友善照顧老母親就一直在這裡修自行車。後來,老母親去世了,自己的老伴又癱瘓在床二十多年,就這樣在這個行當裡一幹就是三十多年。聽着老人輕描淡寫的講述着自己的凄慘身世,我的心裡酸溜溜的。時不時,老人還提醒我幫他打打下手。

言談間,除了感受到一位風燭殘年老人的凄涼,還有對苦難的思考…

半小時後,車子終于修好了。我起身準備微信掃碼付錢,老人有些尴尬的說“年齡大了,也不會用這些高科技!”,我趕忙拿出了錢包裡很久都不曾使用的現金。

言談間,除了感受到一位風燭殘年老人的凄涼,還有對苦難的思考…

在将現金交給老人的刹那,看到的又是怎樣一雙手!隻見顫顫巍巍的手指關節上滿是一道道血口,紮心的疼。原本想給他四十元的我,随手拿一張五十元人民币遞給了老人家。轉身便騎車離開了,身後傳來老人的呼喊聲:“多了,多了,年輕人!”

寒風撲面而來,就像生活中的不幸擋也擋不住。那一刻,忽然想起俄國作家普希金那首小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将會來臨…”。對于一個年近九旬的老人而言,快樂日子還需要等待多久!

(圖檔源自網絡)

言談間,除了感受到一位風燭殘年老人的凄涼,還有對苦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