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苗沛霖:近代軍閥第一人,坑慘太平天國的三姓家奴

作者:莽子說
苗沛霖奸猾殘酷,能禦其下,凡有征調,莫敢少迕……多詐數,喜反側……其占地不甚多,力不能抗大敵,而招攜賊撚,皆能如意而進退之。——李鴻裔

苗沛霖,字雨三,安徽鳳台人。苗沛霖出身農家,自幼發奮攻讀,但多次科舉皆不仕,三十多歲才補為鳳台縣學生員,遂被時人輕視。苗沛霖在鳳台縣學依舊刻苦讀書,并尤愛研習兵書,且頗有造詣。鹹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陷南京占據江南,同時期,撚軍亦縱橫中原,清廷深陷南北兩線作戰的困境。

苗沛霖:近代軍閥第一人,坑慘太平天國的三姓家奴

為此,清廷下诏各地官紳自行組織團練,以“保衛桑梓”名義,打擊太平軍和撚軍。苗沛霖遂在鳳台武家集倡言“築寨”“積粟”“治兵”,但因威望不足,無一響應之人。這給初出茅廬的苗沛霖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通過此事苗沛霖知道在亂世中隻有實力才是王道,道德是最無用的東西。

在鳳台“吃癟”後,苗沛霖便跑到雉河集投奔撚軍領袖張樂行,因苗沛霖熟悉兵法,為撚軍出謀劃策,被撚軍内部尊為“紅筆師爺”,張樂行也尊稱其“苗先生”。在撚軍中混了一段時間後,苗沛霖發現撚軍實屬一群烏合之衆,終難成大事,遂背叛撚軍,重回鳳台打出“禦撚”的旗号,重申“築寨”“積粟”“治兵”的六字方針。因苗沛霖在撚軍時的威名,鳳台以及鳳台附近的州縣群眾紛紛前來歸附,實力大振。成為“連圩數十,擁衆數千,沛霖之名震兩淮”的一方豪強。

苗沛霖:近代軍閥第一人,坑慘太平天國的三姓家奴

彼時太平軍、撚軍與清軍在兩淮進行着殘酷的拉鋸戰,苗沛霖便在三股勢力之間縱橫捭阖,時而歸降太平軍、時而歸降清軍,時而歸降撚軍,可謂晚清版的呂布是也。苗沛霖也趁機發展自己的勢力,成為一個擁兵十餘萬,割據皖北的一方諸侯。

史載:“南通光(州)、汝(甯),西薄歸(德)、陳(州),東逾州來,北盡黃河之浒,連圩數千,衆數十萬,訟獄大小皆口決,縣令守符玺而已”苗沛霖還确立了“高築牆、廣聚糧、先滅賊、後稱王”的方針,割據之勢已成。
苗沛霖:近代軍閥第一人,坑慘太平天國的三姓家奴

鹹豐十年(1860年)八月十七日,當時歸降清軍的苗沛霖趁英法聯軍攻陷北京之際,舉兵叛清,攻取正陽關、三河尖、臨淮各關隘,一時間兩淮震動。鹹豐十一年(1861年)正月,苗沛霖派人到廬州聯絡太平天國後期第一名将英王陳玉成,并奉太平天國正朔,歸降太平天國。洪秀全冊封苗沛霖為奏王(全稱“兵部正夏僚頂天扶朝綱掃北奏王”),并訓示苗沛霖協同陳玉成聯合作戰。

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清軍雲集皖北,苗沛霖見清軍勢大,于暗中與欽差大臣勝保聯絡降清。陳玉成對此一無所知,苗沛霖以商議進兵方略為由,邀請陳玉成到自己的防區開會,于會間擒獲陳玉成,并将陳玉成解送勝保軍營。勝保素知陳玉成威名,欲招降陳玉成,陳玉成嚴詞拒絕,并大罵苗沛霖,不久後,陳玉成被清軍斬殺。陳玉成死後,太平軍的戰鬥力直線下降,2年後,太平天國覆滅。

苗沛霖:近代軍閥第一人,坑慘太平天國的三姓家奴

陳玉成死後,太平軍實力大跌,再加上撚軍首領張樂行父子也被僧格林沁擊殺。大清帝國的形勢一片大好,僧格林沁素知苗沛霖狡詐,早就想拔掉這個隐患。而苗沛霖也知道自己樹大招風,再加上此前降而複叛的前科,早晚被清廷處理。于是,苗沛霖在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十五日,聯絡撚軍悍将宋景詩再次叛清。斬殺署颍上知縣濮炜、署鳳台知縣蔡锷、主事秦承埙、知縣吳景春、懷遠典史魏文潮等,兩淮再次大亂。

苗沛霖反清後,清廷召在山東與撚軍作戰的僧格林沁赴安徽征讨苗沛霖,并集中湘軍、淮軍精銳從征,皆歸僧格林沁節制。十月二十六日,僧格林沁督傅振邦、陳國瑞、王萬清等部在蒙城大破苗沛霖所部,陣斬苗沛霖。十月二十九日,清軍攻陷苗沛霖老巢鳳台,擒殺苗沛霖妻徐氏、兒子苗連生。壽州、颍上、正陽關等地苗沛霖舊部悉數歸降清軍,至此縱橫皖北十餘年的苗沛霖集體全軍覆沒。

《劍橋中國史》作者費正清評價道:“苗沛霖則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軍閥,一個毫無原則的武夫,能随時與任何人結盟,并以制造分裂為自己的事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