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位年輕乳腺癌患者的心路曆程——提燈前行找到生命的光

作者:健康新7點
雖然癌症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毀滅性的影響,但用另一種視角,重組了我的生活,讓我重新看待自己的生命和意義,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否則我會一直像小白鼠,在生命的齒輪上轉個沒完,以為那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Z女士
一位年輕乳腺癌患者的心路曆程——提燈前行找到生命的光

39歲的Z女士(化姓)是一名哲學博士。4年前離婚,帶着孩子從南方來到一所高校任教。2年前患乳腺癌,手術時12個淋巴結轉移。經曆了手術、化療、放療,目前還在接受靶向治療和内分泌治療。 “但是,我想,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提燈前行,找到自己的生命之光。”

近日,在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發起,江蘇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承辦的“共繪‘她’精彩,回歸‘她’自在”乳腺癌科普及患者關愛沙龍上,Z女士的發言引人深思、赢得了陣陣掌聲。她說,希望自己的故事可以幫助病友走出心理陰霾,同時也給健康人以警醒。

追求完美經常熬夜,30多歲患上乳腺癌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應該把快樂建立在可持續的長久人生目标上,而不應該隻是去看短暫的名利權情”。--複旦大學于娟博士的話言猶在耳。

Z女士的經曆,讓人想起了當年複旦大學的于娟博士。同為女博士,青年教師,同為乳腺癌患者,都有一個孩子。雖然她的家庭沒有于娟幸福,但好在,她的病情不如于娟嚴重,現在的醫學水準也遠超當年。

說起患病的原因,她說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來自癌症家族史,這是内因。母親和奶奶都是肺癌患者,姑姑是早期乳腺癌患者,都已經基本治愈。她是乳腺癌和肺癌的高危人群,本應該定期做相關檢查,但當年的她卻一直認為自己年輕沒當回事。

另一方面,自己的生活習慣不好,經常熬夜。現代人普遍壓力大,工作、生活節奏快,作為一個高知女性、完美主義者,她更是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休息時間少之又少。特别是四年前離婚,一個人帶着年幼的孩子從外地來到南京高校後,家庭的不完美,讓她更追求事業的完美,在教學和科研上不允許一點瑕疵,一直不斷地挑戰自己的極限。很多時候,孩子睡下後的深夜成為了她工作的“黃金時間”。那時的她以為,自己加倍的付出,能夠換取更多的回報,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

弦一直繃得太緊,遲早會斷的。一天洗澡時,她無意中觸到了乳房的腫塊,确診時已經有淋巴結轉移。

“如果可以重來,我甯可做一個不追求完美、在平凡中感受幸福的人。曾經以為,耀眼的學術光環和豐裕的物質條件很重要,實際上,與健康相比,那些都不值一提。” Z女士說。

相信科學,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同樣重要

世人大都談癌色變,Z女士認為這主要源自對癌症未知的恐懼。作為病人,需要化未知為已知,減少對疾病的恐懼,才能更好地信任和配合醫生。

患癌後,她像做學術研究一樣專研乳腺癌。手術後,她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醫生給的幾種方案中選擇。而是選好了治療方案,尋找和她想法一緻的醫師。就這樣幾經輾轉,找到了江蘇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惡性良性腫瘤内科張莉莉主任醫師。張主任特别“懂她”,治療方案和她不謀而合,治療中遇到各種問題解答精準到位,日常的關懷也讓她倍感溫暖。

她覺得,正是她具備了對癌症比較充分的認知,又遇到了可親可信的張莉莉主任,才逐漸克服了對癌症的恐懼,比病友們更堅定更樂觀地熬過了綜合治療,這是她生病後非常幸運的事。她特别強調,自己選擇治療方案這一點不值得其他病友學習。每個人對癌症認知的程度不同,畢竟術業有專攻。與其一知半解整天為治療方案發愁,還不如聽取專業醫師的意見。

她認為,對乳腺癌患者病友來說,心理支援和規範治療同樣重要。中國乳腺癌總體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83%,如何幫助治療期患者度過心理恐懼期,如何幫助康複期患者重新回歸社會生活,高品質地度過漫長的餘生,需要專業人士、病友家屬乃至全社會更多的關心關注。

一位年輕乳腺癌患者的心路曆程——提燈前行找到生命的光

張莉莉主任醫師在活動現場

涅槃重生,她找到了生命的亮光

30多年,一直努力學習工作生活,卻沒有得到對等的回報。婚姻和工作都不能盡如人意,确診癌症更讓她如當頭棒喝,感到命運不公平;手術切除了一側乳房後,她和大多數癌友一樣無助無奈無望。然而,痛苦的綜合治療本身卻也讓她有機會“涅槃重生”,找到了生命的亮光。

化療時她曾經極度虛弱。因為一側腋下做了淋巴結清掃,一側手臂做了深靜脈置管,雙手的功能受到很多限制,一頭烏黑的長發掉得精光,大腦也是混沌的“化療腦”……但随着身體對藥物适應力的增強,她逐漸開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開始慢慢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她認為,是癌症讓她有機會體驗到從極度虛弱的狀态中重新成長起來的自我賦能過程。

“我要繼續寫作,這是我能夠在這個世界上留下永恒痕迹的方式”。生病之前的她曾一度因為科研壓力而對寫作産生了抵觸心理,視之為應付考核的應景之舉,但患癌之後的她時常想起電影《尋夢環遊記》的一句話,“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這讓她撥雲見日,在内心中認同了寫作的意義。現在的她會利用空閑時間繼續寫作,主要是科研和學術方面的東西,也會記錄當下自己的思考。

寫作幫她從癌症中走出來,讓她的生活更充實,也更有意義。與患病前不同的是,她不再會讓自己太辛苦,也不再汲汲于任何功利性目的。 “我感覺自己借助癌症獲得了某種心理上的自由,開始學着放下不切實際的完美主義傾向,接受自己能力的邊界”。她笑着說。

“癌症讓我們脫離原來的生活軌道,但其中也有積極的因素,至少給了我們一個契機,給生活按下暫停鍵,重新認真思考很多問題。”Z女士說,希望其他病友不要一直沉浸在病情裡,癌症已經發生了,與其一直沉淪,不如重新找到一些能讓生命發光的東西,至少是感興趣的事,讓未來更有意義。

資料提供:江蘇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 胥林花

編輯:秦晶晶

稽核:龍斌

出品: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衛生健康欄目《健康新7點》

通訊員 胥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