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唱響光明論,先除“愛國賊”

作者:冰川思想庫
唱響光明論,先除“愛國賊”

這種出于龌龊目的,扛着“愛國”旗号、打壓經濟活力的極端思維,是不可能赢得普遍認同的。

撰文丨魏英傑

西安華清池(宮),印象中我至少去過兩次。

參觀途中,必經一處楊貴妃裸體雕塑。每次見了,都覺得和周邊景點不搭調,但也沒怎麼在意。

反倒是看到很多遊客争相在雕像前合影留念,有人甚至會把手放在貴妃胸部,覺得惡俗得很。

唱響光明論,先除“愛國賊”

▲西安華清池的楊貴妃雕塑(圖/網絡)

這事情,也曾見諸媒體報道。據說,景區從業人員苦不堪言,越勸越摸的人越多。我沒注意貴妃雕塑的提示牌寫的啥内容,有人拍過照片,上面寫的是“文明拍照,貴妃歡喜”。

可見,這種風氣由來已久,成了一種痼疾。

沒想到,現在卻有人跳将出來說雕塑袒胸露乳,非常不雅。網上投票,還有不少人支援這種論調。這就搞笑了。景區何錯之有,貴妃又何辜,平白無故惹來一身騷?要說不文明的,難道不是那些舉止粗魯的遊客嗎?

楊貴妃的棺材闆,都快壓不住了。

01

讓人發怵的是,即使受了這樣的無禮批評,景區從業人員也不能不禮貌地表示,會把相關建議記錄下來并向上級部門反映。

尊重各種意見,這當然沒錯。隻是這背後還隐藏着一種思維,就是在某種所謂“民意”面前,很多人甯可選擇沉默,而不敢理直氣壯地維護正道。

為什麼我對這種思維保持警惕?

按照這種思維,古希臘、古羅馬的雕塑都要統統銷毀,我們公共場所的許多藝術雕塑也是命運堪憂。而我知道,這尊雕塑從矗立在這裡,到人們見怪不怪,甚至還樂于“親密接觸”,是走過了一段很長的路的。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别說裸體雕塑,就是雜志封面出現衣着暴露的女性、吻照,都會被批為“毒草”,扣上搞“資産階級自由化”的大帽子。

中國的改革開放,其實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點一點地祛除極左思維,一點一點地撬開空間,進而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作為完整經曆了改革開放程序的一名70後,這就是我們見證過的曆史。現在有人充當“衛道士”,想回到過去那種封閉保守的日子,這說輕一點是害人害己,往大了說是誤國誤民。

這種極左思維,往往還打着“愛國”的旗号,以貌似絕對正确的口号,行擾亂民生、吸引流量之實。

例如,近日南京有商場搞年終促銷活動,在商場内部張貼了推廣圖案,卻被人怒斥,這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旭日旗”。“這裡是中國南京,不是日本東京,你們搞這些東西幹什麼?”

一時間,網上又是一片義憤填膺、激烈聲讨。

最終,這家被指稱“資本很硬”的商場不得不撤下宣傳素材,聲明“我們一定深刻檢討,加強對文化宣傳的審查和管理”。

在強大的網絡輿論面前,商場毫無辯解和申訴餘地,隻能低頭認錯。然而,這家商場真的是張貼了具有日本軍國主義色彩的“旭日旗”?設計這些廣告圖案,真的是惡意辱華嗎?

實際上,這名質疑商場的所謂“愛國人士”,才是刻意隐藏真相的人。

光看質疑者拍的照片,讓人感覺這些圖案的色調、風格确實有“日系文化”的影子,但是看了整體設計圖案後,你就會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唱響光明論,先除“愛國賊”

▲舉報者網上發的圖檔(圖/網絡)

唱響光明論,先除“愛國賊”

▲商場的設計原案(圖/觀察者網)

所謂“紅日”和“旭日旗”,在整體設計中,不過是代表喜慶氛圍的煙花和代表紅紅火火、團團圓圓的紅色圓形圖案。在節慶文創設計中,紅配金是最流行的元素,這種設計風格随處可見,毫無新意可言。

再說,“旭日旗”的射線角度、射線數量,都和商場設計圖案不同,不是所有的紅色圓形都是“紅日”,也不是所有帶射線元素的都是“旭日旗”。按照這麼說,所有帶太陽和光芒的設計元素,都成“敏感源”了。

唱響光明論,先除“愛國賊”

圖/網絡

這事情,連觀察者網的編輯都看不下去了,發了文章和視訊,直指“南京商場被惡意捏造‘旭日旗’,‘低級紅’不該有流量”。

觀察者網都要與之劃清界限,足見對惡意攻擊者有多麼不屑。

02

類似通過刻意剪輯手法羅織罪名、攻擊無辜的事例,不止一起。

就在半個月前,南甯地鐵2号線亭洪路站的一幅廣告宣傳畫,也被人舉報是是“日本旭日旗”。

從網圖上看,“紅日”“射線”等元素是都有了,但是風波吹起後,細心的人發現,網圖呈現的隻是刻意裁剪過的畫面,所謂“旭日旗”原來是中國體育彩票釋出的宣傳畫中折扇的扇骨部分。

唱響光明論,先除“愛國賊”

▲舉報者發的圖檔(圖/網絡)

唱響光明論,先除“愛國賊”

▲廣告宣傳畫完整畫面(圖/網絡)

是以,在央視網轉載的來自中國青年報的一篇評論直言,這是捕風捉影、斷章取義、帶偏節奏、故意挑事。

盡管如此,南甯地鐵官方也隻能第一時間撤下廣告,聲稱将“進一步提高廣告管理水準”。明明沒錯,也不得不低頭,面對來勢洶洶的“舉報”,多數機關和企業、個人,都隻有忍氣吞聲。而越是如此,越是助長了某些人的嚣張氣焰。

事實上,這些人嘴上喊的是“愛國”,心裡想的都是生意。現在很多人也都看懂了,動辄投訴這個企業那個商家,無非是為了博取眼球、收割流量。

上網的人多了,出現不同聲音很正常。但這明顯不是網絡輿論的自然呈現,事實是,這部分聲量越來越大,壓過了更多理性、客觀冷靜的聲音。

任由這些人胡攪蠻纏,不僅直接損害商家的合法權益,而且所造成的危害遠大于此。網際網路無遠弗屆。這種鬧劇傳到外面去,讓人怎麼看,怎麼想?

如果連區區一尊裸體雕像都容納不下,連商家的正常促銷活動都會被上綱上線,這難免會讓人疑慮,這還是一個開放、包容、熱情的中國嗎?

要我說,這才是真正“唱空中國”的聲音。由着這些人打着“愛國”旗号肆意攻擊商家和企業,商家怎麼安心做生意,外資怎麼放心來投資?

03

一段時間以來,在公開場合上,很多人都不願談及類似的敏感話題。其中一個原因就在于,跟這些人較勁不值得,也惹不起。

正常在工作、做生意的人,誰吃得消天天被人糾纏、上綱上線?“惹不起、躲得起”,也就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心态。

但是,明明知道這種現象對社會、對國家影響非常惡劣,為什麼就不能公開大膽說出來?對這種公然犯下的惡保持沉默,是否也是一種不負責任?

我曾主編過一本《重新發現改革》的書,書裡講述了這個國家是怎樣在一片“荒土”上重建市場經濟、走向繁榮的過程。

改革開放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夾縫中殺出的一條活路。改革初期,連允不允許開設個體戶,一個工廠可以雇傭多少勞工,都引起過一場又一場軒然大波。回頭再看,真是筚路藍縷、步履維艱。

唱響光明論,先除“愛國賊”

圖/圖蟲創意

對于我們這一代人,至少對我而言,改革開放就是一種信仰,早就融入了個體的精神血脈。是以,我深信不疑,這種出于龌龊目的,扛着“愛國”旗号、打壓經濟活力的極端思維,是不可能赢得普遍認同的。

這就是我思慮良久,還是要說點話的原因。真的,不能再任由這些“愛國賊”上蹿下跳、綁架公衆情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