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小涓:利用全球化新機遇,為穩增長增添新動能

作者:RDCY人大重陽

編者按

2024年1月19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承辦,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協辦的“第十屆(2024年·春季)宏觀形勢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會上釋出研究報告《Y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年人大重陽宏觀形勢年度報告》、《荒謬的叙事:西方興起“中國崛起頂峰論”的梳理及應對建議》。中國社科院大學教授、國務院原副秘書長江小涓就“2024年宏觀形勢展望”議題發表主題演講。以下為其演講内容:

江小涓:利用全球化新機遇,為穩增長增添新動能

▲中國社科院大學教授、國務院原副秘書長 江小涓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題目是《利用全球化新機遇,為穩增長增添新動能》。我有這麼幾點考慮。

第一,經濟企穩向好,穩住向好的趨勢要靠短期的政策組合,更要靠改革開放提供長期的新動能,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用“新動能”描述了下一步改革開放的積極作用。

第二,我們希望開放提供新動能,這個基本面是否存在?如果全球化萎縮斷鍊後退,這個動能是沒有的。是以,我們需要進一步看看全球化是不是在發展。一會兒我們給出資料,看疫情之後,全球化再一次加速,确實是提供新動能的。

第三,中國目前開放的國際環境和經濟環境和以前是非常不一樣的,下一步我們面臨的摩擦、競争、争鬥是完全不可避免的,某些國家對我們的打壓也不會消失,這些都将成為一個常态。面對這種态勢不要走極端,說國内市場大産業齊全,我們退回到國内來做内循環,但也不要盲目樂觀,說我們再一次可以借助大口徑外循環推動經濟的增長。我大概講這三點最主要的觀點。

我們2023年全年經濟增長5.2%,總體上恢複向好,達到了預期目标,恢複向好的同時也有很多亮點,社零增長,供給側,特别是高技術産業在加速和發力。整個市場信心有所恢複,比如民間投資9月份以來連續幾個月去掉房地産以後出現了正增長,這是好的趨勢。但總體上看,在經濟回升向好的大趨勢下,經濟下行的壓力也是存在的。

我們已經進入到疫情後的第二年,不能說所有疫情帶來的問題解決以後,經濟就會回穩向好,還是要看到一些長期的基本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包括以前低成本勞動力的問題,人口紅利的問題,低成本技術引進的機會等等,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而大口徑的外循環,大口徑的技術引進,大量的低成本勞動力都是我們過去多年非常重要的基本面,确實都在發生變化。是以,下一步經濟發展需要尋找新的增長和動能。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明确講到了“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内生動力”,除了政策面要保持力度和有效組合經濟以外,改革開放的内生動力确實是非常重要的一面。

中央從2022年經濟工作會議以後有過多次重點強調,2022年提出更好統籌國内循環和國際循環,更大力度吸引外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每一句提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去年5月5日二十屆中央财經委第一次會議,有幾句重要的話:要堅持開放合作,不能閉門造車,加強産業鍊供應鍊開放合作。李強總理在國外時專門講過一段話,防風險和合作是不對立的,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風險,不發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想象一下我們經濟向下的壓力,經濟出問題确實是最大的不安全。

8月份,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要求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大陸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資。那個檔案非常實。11月份全面取消了外資的準入。是以可以說中央是有遠見、高見和洞見的。背後就是對全球化到底能夠帶來什麼樣的新動力源的非常前瞻的了解。要不然白使勁,如果這個動力源不存在的話。

為什麼強調高水準開放?疫情之後,全球化程序再次加速。疫後時期全球貿易增長快于全球GDP增長。貿易的特點是,當經濟往下走的時候,一般比GDP下得更深,但GDP回升時,它一般會走得更快。

特别明顯,在這次疫情中間,2020年貿易跌的非常深,我們就講全球化,2022年國際貿易的恢複是非常快的。從全球貿易總額占GDP比重看,2020年跌到52.01%,這是過去26年最低點,2022年全球貿易占GDP的比重又升到60%。如果以貿易作為重要名額,這表明疫情之後,全球化在加速,外貿确實在提供新的空間和機會。

跨國投資,沒有像貿易那樣回到曆史新高,但止跌回升确實也是非常明顯的。世界100強跨國公司有個跨國公司開放指數,每年會通過世界投資報告算這個數字。

我們按照海外資産比重,海外雇員比重和海外銷售比重三項的算術平均簡單測算,發現過去2012年以來都超過60%,大概在2020年也是跌到了60.5%的低點。好在疫情之後又在穩步向上走,說明跨國公司還是繼續在全球布局,因為海外資産、海外銷售、海外員工都是全球布局的辨別。是以,疫情之後,全球化還是在快速發展,無論是從貿易還是投資看。

科技全球化發展就更快了。複雜産品專利多國擁有的國家數在快速擴張。在現在的技術條件下,一些最頂級産品都是多國用自己的優勢組合起來的産品,科技全球化比剛才講的貿易和投資其實發展得要更快一些。是以,疫情之後全球化在繼續發展。

中國确實和别人的環境不太一樣,我們受到的阻礙是比較多的,無論是跨國公司出于自身競争訴求還是國際政治、軍事格局給我們帶來的打壓,使我們和以前都很不一樣了。外資在華投資也進入到調整階段。對此一定要理性看待,努力争取。

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來改善外商投資環境,讓他們穩預期,增強在華經營的信心,這很重要。我們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也要看到外資的比重受很多重要因素的影響。

01

國内産業成長非常快

2016年之後,我們的頭部企業和跨國公司在水準分工基礎上處在同一個檔次的産業和産品在迅速增加。是以,很多跨國公司在中國和我們頭部企業競争是非常不容易的。其實這個趨勢也不是今天開始的,美國、日本的家電企業都紛紛走了,機械工程行業、通訊裝置行業都有走的,諾基亞很早就撤走了,那時候既沒有信心和也沒有預期的問題,就是和中國企業相比的競争力問題。

我們還是比較擅長檢讨自己的,一有外資走就總覺得我們哪兒沒弄好。有時候是很正常的調整。東芝在大連的企業去年12月份撤了,我們就檢讨,可是東芝過了幾天就在東京股市退市了,這個企業有自己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再加上疫情之後,全球經濟軍事格局變化等,收縮戰場,戰略退縮,跨國公司進行調整很普遍,不要把所有的離開都解讀為我們自己的問題。

上世紀後二十年和本世紀前二十年,很多跨國公司從南韓、日本挪到中國來,這是不同發展階段的調整。很多跨國公司到中國時是看重我們低成本勞動力,90年代勞動力才400美元,2000年是大概1000美元多一點,現在是大概1萬美元。是以,這時候勞動密集型産業到工資更低的地方,比如印度、越南,都是挺正常的調整。總的來講,不要過多地把跨國公司在華的的調整和自己環境是不是好,外資是不是有信心完全連起來。

我們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要好好改,同時要看到整個局面的變化。不少國外電商企業也試過中國本地市場,很不容易與本地電商競争,發現最好做的就是把中國的商品賣到海外去,是以線上上新開的店60%都是中國的。

對國内好企業來講,資金不是大問題,如果不能帶來好的産品和技術或者所有者權益方面更好的設計,跨國公司隻有資金吸引力并不足。是以我們要理性看待,努力争取更多的外資進來,但不要過于從自身找問題,不惜代價留住的成本很高,長期看也留不住。不如找有用的地方下手改進環境,做出有意義的事情。

02 現在“水準分工”比重顯著上升

從加持合作為主到合作競争,競争為主。過去是垂直分工,跨國公司生産模拟制式手機,我們生産、玩具、服裝、箱包,上世紀90年代我們産業不是打架的,各自把自己做好,雙方一交換,各自消費者都獲益。

2016年之後,水準分工在快速提升,很多國内企業技術提升很快,已經不比其海外同類企業差。有些跨國公司在華合資企業的産品比其海外母公司的技術水準都好。在這種變化下,為什麼跨國公司不能做一些戰略調整呢?

跨國公司剛進入中國時,我們技術水準低,國内消費水準低,那時給我們的技術都是他們淘汰的技術或者很一般的技術,但對我們來講都是很大的改進,是以它不會吝啬的,那是互相加持、你好我也好的時期。現在我們最想要的技術是跨國公司最先進的技術,有時真的不願意給,不願意培養競争者。但是他們又看我們市場大,又看我們産業鍊好,是以也不願意放棄這些利益。

現在跨國公司兩面性是常态,到國内來與我們合作,彼此獲利,但又希望我們不要在他本土市場或第三方市場和他競争,是以在本土或海外又說一些不同的話。再加上政治軍事方面的背景,國家之間博弈的背景,未來這将是常态,既合作又競争,合作時不忘競争,競争時不忘合作。

03

我們仍然很需要對外開放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産業鍊最全,這是我們的突出優勢。同樣也要看到另一方面,就是我們對資源能源類産品的需求更多。按人均算我們許多重要資源能源相對短缺,但當經濟總量較小時并不是突出限制。

現在經濟總量比以前增加了很多,1990年中國GDP隻占全球的2%,現在接近20%了,但資源并不會增加,為什麼要稱為禀賦資源?天生給定的,比如原油、淡水、土地及多種礦産等資源。是以,能更多開放、更多利用全球資源,對我們、對那些資源富裕的經濟體是雙赢的。

還有我們有優勢的新産業新産品,例如電動車、太陽能元件,锂電池等,我們有技術和成本優勢,在全球市場上有競争力,就要多開發利用全球市場。面對當下的國際格局,我們要更多地提加自立自強,對那些被卡被限的技術,要加快自主開發。但兩面性和平衡點永遠都是存在的。

更多利用國外技術,就能在更高起點上加快推進大陸科技自立自強的程序;反之,大陸自主創新水準愈高,就愈能在更高水準上推進國際科技合作。是以,我們要具備平衡這個關系的理念和能力。要擺布好,互相加持來做。高舉科技全球合作的大旗,這既符合大陸自身利益,也有利于實作全球合作共赢的重要理念。

除了以開放促發展之外,還要以開放促改革。2022年和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這個有特别明确的表述。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用的是“積極加入CPTPP等高标準經貿協定,主動對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标準,深化國内相關領域改革。”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對标國際高标準經貿規則,認真解決資料跨境流動、平等參與政府采購等問題,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都明确提出對标全球高标準,以開放推動國内改革。對标高标準經貿協定要求國内市場體系向更符合國際相關規則的方向推進,其中大部分也是我們改革的重點方向。

高标準經貿規則、協定涉及邊境措施和邊境後措施。要求國内産業在保護知識産權,綠色生産,勞工保護,政策透明度,規範補貼等方面,都符合相關國際規則。這些都和國内高标準市場體系建設大方向是一緻的。是以,向這個方向努力是增強國内外投資者信心、穩定預期和鼓勵長期投資的重要保障。

04 小結

中國經濟穩定發展需要政策支撐,更需要改革開放的新動能。外部環境仍然提供多種機遇,也有很大挑戰。面對那些企圖将我們排除在全球化程序之外的動作,“小院高牆”也罷,跨國公司的兩面性也罷,國際政治環境也罷,總之有很大的力量希望把我們排除在全球化之外,減緩我們的增長。

總之挑戰很大,前所未有。但是,我們要看到全球化的機遇,參與進去是我們的需求也是全球共同發展的需求,就要盡力克服障礙,努力抓住新機遇,參與全球分工體系并不斷提升水準,繼續以開放賦能發展和促進改革。

// 人大重陽

///

RDCY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向中國人民大學捐贈并設立教育基金營運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進階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營運管理4個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系、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内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網誌|@人大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