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宮書德|七律——臘八節吟

作者:豐融春秋

七律——臘八節吟

作者 宮書德

宮書德|七律——臘八節吟

釋迦乳糜樹菩光,

徹悟形銷牧女襄。

一瞬如來全福壽,

三生百姓聚豐藏。

庶民佛粥尊先祖,

官廷花筵拜帝隍。

民俗傳承千百代,

夢梁轶史蕩芬芳。

注釋:花筵,華美豐盛的宴席。

宮書德|七律——臘八節吟

資料:(一)臘八節,俗稱“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臘八節來源于上古道教臘祭,神農氏“始作臘祭,以告上蒼”。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大陸喝臘八粥的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

(二)臘八節是為了紀念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釋迦牟尼是古印度淨飯王的兒子,生來就可以享受富足的日子。但因為當時的社會局勢混亂,在婆羅門的統治下,人民的生活水深火熱,他不滿婆羅門的統治,是以選擇出家修道。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普度衆生”,他希望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我們在學習曆史的過程中,也了解過釋迦牟尼,他離家的過程中生活是艱難的,在六年的修道中,每天堅持僅食一麻一米。後來,百姓為了紀念他的苦難,把臘八這一天用來紀念他,也因為如此,臘八成為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二)釋迦牟尼在悟道之前,曾與牧羊女相遇。當時,釋迦牟尼十分饑餓,但乞食無門,牧羊女便将他引進到家中,為他準備了乳糜,使他得以在菩提樹下靜坐冥想,最終悟道成佛。是以,牧羊女被認為是佛教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被尊稱為“供養第一”。在佛教藝術中,常常出現牧羊女供養釋迦牟尼的場景。

宮書德|七律——臘八節吟

(2024.1.17 于海口美林東方酒店)

宮書德|七律——臘八節吟

作者簡介:宮書德,男,1942年7月1日生,1961年7月入伍,曾任指導員、教導員、協理員等職,退休前任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政委,大校軍銜。長期從事政治工作和軍事公文草拟,給首長當秘書多年。退休後,“豆腐塊”文章見諸報端50多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台新鮮早世界節目播出我的稿件近6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