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新報告釋出:去年月嫂月均收入8824元,外賣員跻身藍領收入前三名

最新報告釋出:去年月嫂月均收入8824元,外賣員跻身藍領收入前三名

1月23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下屬研究中心釋出《2023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通過對藍領群體調研和招聘資料分析,洞察藍領群體在求職、就業方面的現狀和趨勢。

報告顯示,2023年藍領群體月均收入為6043元,與去年基本持平,其中月嫂、貨車司機和外賣員月收入水準較高,分别為8824元、7641元、6803元,位居藍領群體收入前三。細分産業來看,随着産業結構的持續調整,第三産業的藍領工資水準正逐漸攀升,第二産業中,建築零工、普工等傳統藍領群體收入處于中等水準。此外,同屬于服務行業的保潔、保安和服務員在藍領群體中收入較低。

最新報告釋出:去年月嫂月均收入8824元,外賣員跻身藍領收入前三名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藍領平均月薪逐漸接近白領

據中國新就業形态研究中心公衆号,藍領群體既包含在制造業、建築業、傳統服務業等行業就業的勞動者,也包括在數字經濟背景下,依托網際網路平台衍生的新就業形态工作者。報告顯示,2023年藍領群體的平均月收入為6043元,與去年基本持平。其中月嫂、貨車司機和外賣員月收入水準較高,位居藍領群體收入前三,同屬于服務業的保潔、保安等傳統藍領收入相對較低。

盡管受城市發展水準不同,職業收入存在地區差異,但新就業形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藍領群體的收入水準,例如外賣員的收入在三四線城市仍具有較強的競争力。此外,随着産業結構的持續調整,第三産業的藍領工資水準正逐漸攀升。第二産業中,建築零工、普工等傳統藍領群體收入處于中等水準。

過去十年,藍領群體平均月收入顯著提升,由2012年的2684元增至2023年的6043元,是原來的2.26倍,與白領群體的平均月薪相比,二者的差距逐漸減小。

最新報告釋出:去年月嫂月均收入8824元,外賣員跻身藍領收入前三名

目前,大陸已進入人口紅利的關鍵轉變期,各行各業在産業更新與智能制造的趨勢下,用工需求持續提升,過去人們從事藍領工作往往是出于被動、無奈,更向往白領職業的高薪與體面。然而,近年來随着人們擇業觀念的轉變與藍領職業薪酬競争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求職者開始根據自身條件與興趣,主動選擇加入藍領行業,特别是以外賣員、快遞員等為代表的新藍領,在藍領工作中實作個人持續穩定的發展。

新就業形态的職業包容性更強,以外賣員為例,随着餐飲和外賣市場向三四線城市深入拓展,帶動本地外賣業務增長,為外賣員在本地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報告顯示,外賣員的本省就業比例高達73%,僅次于服務員。工廠普工、月嫂、保潔、建築零工跨省流動情況較為普遍,這與制造業用工需求和城市服務需求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有關。

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的工作強度都具有短時高壓的特點,訂單高峰期以外的時間可以靈活安排。是以自由也成為新就業形态勞動者的就業關鍵詞,近7成外賣員認可工作的多勞多得屬性。此外,新就業形态勞動者權益保護也取得了積極成效。截至2023年9月,已有668萬名新就業形态人員被納入職業傷害保障範圍,支付職業傷害保障待遇共計4.9億元。職業傷害保障具有社保的普惠性特征,未來有望覆寫更多行業企業和藍領職業,如貨車司機、網絡主播、網約家政、平台零工等。

“半月入賬4萬的瓦工”引熱議

專家:大學生要淡化學曆,強化技能

據紅星新聞,日前,一段90後泥瓦工一家三口半月收入4萬元的視訊引發網友熱議。據海報新聞報道,在山東濟南,1997年出生的謝恩松做泥瓦工已經9年,做瓦工的第二年他就入手了一輛十幾萬的車,第7年按揭買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期房;以其一單160平方米新房的活計為例,工期15天,連工帶料,謝恩松一家三口能拿到4萬元左右。

對于“泥瓦工一家三口半月入賬4萬元”所引發的讨論,深圳某裝飾工程公司負責人韓先生表示,“160平米的房子,包工包料,半月4萬塊錢”屬于正常現象。但泥瓦工并不能保證工作的連續性——通常而言,市場行情好的話,一年能做九個月,不好的話隻能做五六個月。貼磚勞工陶先生則表示,“因為貼地磚要蹲着,有時候需要蹲一天,年紀大了腰就受不了。”

廣州某裝修公司負責人呂女士表示,在裝修行業,如果是夫妻的話,年收入20萬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技術水準還不錯,就會一直有活幹。“而且工裝的話不限時間,可以工作8小時,也可以工作10小時、12小時,這樣三個人半月賺兩三萬是有可能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半月收入4萬元的泥瓦工”,近期引發關注的還有“3年掙102萬的外賣員”“3年收入108萬的快遞小哥”等消息。據勞工日報,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預測,随着出生人口的變化,十年之後,技能人才的薪資待遇會高于學術型人才。而且,技能型崗位的地位、待遇正在逐漸提高,“隻是一些把工作分為三六九等的偏見和成見,還需要時間扭轉。”

他表示,現實在變,觀念也需随之轉變。“如今提倡淡化學曆,崇尚技能。國家需要技能型人才,一些技能型崗位緊缺,如果年輕人都希望去做高大上的工作,會造成結構性就業難。大學生要學會淡化學曆,強化技能。”

編輯|王月龍 杜恒峰 杜波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國新就業形态研究中心、紅星新聞、勞工日報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