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bbit R1買家秀翻車:問個問題比Siri還墨迹,響應速度遠不及釋出
金磊 西風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衆号 QbitAI
号稱要幹翻所有APP的Rabbit R1,短短5天時間已經賣了50000台!
什麼概念?
一台售價199美元,Rabbit R1已經賺得盆滿缽滿——1000萬美元。
而之是以如此受到熱捧,無外乎其複古的設計和簡潔的操作。
例如在CEO呂騁(Jesse Lyu)的實測操作中,隻需對它說一句“Play Feel Good Inc”,這首歌就播放出來了:
再如拿着它對着螢幕中Discord論壇,問一句“大家在讨論什麼”,Rabbit R1就可以對“看”到的内容做出總結:
但與此同時,現在拿到真機的網友卻曬出了與呂騁所展示的截然不同的一面。
這位網友讓Rabbit R1“看”了一眼菜單,并提出問題:
食用它們最好的方式是什麼?
Rabbit R1在收到問題後先是說了一句“讓我看看”,然後……
足足近20秒的時間,空留網友舉着機器駐足等待(手動狗頭)……
這位網友甚至表示:
想象一下,你在一個嘈雜的環境中,它第一次不能完全了解你(或者你隻是說錯了),糾正錯誤的過程得花費1分鐘了吧。
真機實測視訊一出,本在熱度上的Rabbit R1,瞬間吸引了更多網友的讨論和争議。
争議點之一,就是機器響應時間過慢的問題,有人将其歸結為LLM自身處理速度的問題;也有人認為這是所有AI終端都有的通病。
但由此引發了Rabbit R1爆火背後更大的一個問題——
這樣的AI硬體為什麼會如此爆火?它到底适不适合當下和未來
以至于有人還直接曬出了這樣的一個視訊,認為Rabbit R1做個APP就夠了:
而面對這些諸多問題,我們發現,呂騁在一次深度訪談中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為什麼不是一個APP?
呂騁認為Rabbit的确可以是一款軟體産品,但從他的角度來看,他的背後還有一家企業。
如果Rabbit隻是個APP,這就意味着蘋果公司能接觸到它的代碼,這無異于是分享了公司的知識産權。
其次,他們還不得不同時為iOS和Android開發維護這款APP,這期間還需要大量的持續資金投入。
最重要的是,同其它APP一樣,Rabbit會被放在同一個平台上,這給呂騁帶來了一種不安感:
如果明天出現了一個更好的應用怎麼辦?使用者忠誠度幾乎為零!
之是以有諸多顧慮,和Rabbit R1搭載的全新作業系統——Rabbit OS,也有一些關系。
Rabbit OS采用的底層AI技術,不是類ChatGPT的大語言模型技術,而是基于“大型動作模型(Large Action Model,LAM)”打造。
大型動作模型更強調“行為”,雖然從實際展示來看,大型動作模型和大語言模型能實作的功能看起來相差不多,但搭載這種技術的Rabbit OS在聽到人類自然語言發出的指令後,能了解人的複雜意圖,自主操作APP完成任務。
呂騁将這種技術的重要性與多點觸控技術類比,以至于他們想要建構專門的硬體裝置來運作它,以此作為對這種技術的保護,也是為了降低風險。
此外,呂騁補充道,Rabbit R1的關鍵處理在雲端,使用者資料比在大多數小批量硬體上的更安全。且還有一個好處,可降低硬體成本,由此每台裝置可以省下一些利潤來支付AI處理費用,比如說Rabbit為使用者購買支付ChatGPT服務。
經過一番解釋,呂騁引出了Rabbit R1背後真正可擴充的業務:
人們教Rabbit來做他們自己的事情,本質上是在創造Rabbit,而不是使用APP,當使用者銷售他們自己的Rabbit時,Rabbit OS将會從中抽成。
但這對于使用者而言,似乎還是沒有很好地說明Rabbit R1在當下和未來究竟有什麼意義?
換言之,也是網友們關心的另一個核心問題“是否會是昙花一現”。
我們把時間線再拉長一點,不妨從呂騁以往打造過的産品入手來看。
也曾“釋出”過炫酷AI硬體
呂騁,是AI領域的華人連續創業者,西交利物浦大學畢業,創立渡鴉科技(Raven Tech)。
2017年,百度全資收購渡鴉,呂騁擔任百度智能家居硬體總經理;同年,他便帶領團隊釋出了百度首款智能音箱Raven H。
後來在2018年CES上的露出,讓《華爾街日報》直接将這款音箱封為當年的最佳産品。
然而即便風光一時,但從結果上來看,消費市場對此并不買單。
在百度一年後,呂騁選擇離職百度,在美國創立了以AI為中心的公司Cyber Manufacture Co.,也就是今天Rabbit的前身。
呂騁有一個愛好——酷愛收集複古合成器,這讓他和瑞典音頻硬體公司Teenage Engineering的創始人Jesper Kouthoofd建立起了聯系。
Teenage Engineering專門做電子裝置及相關産品的設計和制造,小型掌上遊戲機Playdate,就是其與軟體開發公司Panic聯合推出的。
不過從目前銷量的結果上來看,也是較為一般。
再後來就到了Rabbit R1,呂騁同樣也是選擇與Teenage Engineering合作設計。
至于對這款産品最初的想法,呂騁自述:
手機雖是生活中“必需品”,但自訂閱了iPhone的每年更新換新服務,越發覺得與iPhone之間的情感連接配接不斷被抹去。
換句話說,他對手機已逐漸不感興趣了。
在與Teenage Engineering團隊讨論了一番後,雙方一拍即合,對Rabbit R1的構想和設計逐漸清晰了起來——打造将AI和複古結合的小玩意。
呂騁還将裝置和《寶可夢》虛構電子裝置Pokédex相比較,Rabbit就相當于是寶可夢寵物。
(Pokédex是一個電子圖鑒,用于記錄玩家遇到和捕捉的各種寶可夢的資訊)
現在顯然也是已有不少網友get到了這一點:
不過從呂騁打造的爆款AI硬體中,我們也能看到些許相似之處。
例如Rabbit R1和Raven H一樣,都是在CES中亮相并走紅。
至于Rabbit R1這次的熱度和銷量能持續多久,就需要交給時間來作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