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什麼官差不怕累、不怕苦,争搶着去押送?

作者:趙趙的期待

前言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官差們為何不畏勞苦,反而争相搶着去押送?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心甘情願承擔這艱辛的任務?這其中蘊含着怎樣的傳奇和心理變數?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什麼官差不怕累、不怕苦,争搶着去押送?

流放路途,盡是千磨百折

古代女囚一旦被判了流放,便意味着等待她們的是漫漫長路上的千磨百折。她們要離開家園,被迫流落天涯。在路上不僅要忍受風餐露宿的艱難,稍有不慎,便會遭受來自官差和其他犯人的淩辱欺侮。

可她們又能怎樣?她們既不像富貴女子那般有家世可憑依靠,也無權勢可庇佑。唯有默默承受這命運的殘酷折磨,任憑腳下的荊棘劃傷她們嬌嫩的肌膚。

流放之路,終點又在何方?或許是茫茫荒漠,或許是深山老林。那裡荒無人煙,她們将在那裡忍饑挨餓,度過與世隔絕的殘生。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什麼官差不怕累、不怕苦,争搶着去押送?

為了活下去,她們不得不學習各種生存技能,學會在荒野中覓食,在郊外打獵。然而要做到這些,又豈是女子力所能及?

她們或許會被迫接納一些荒郊野外的男子,依附他們度日。然而換來的往往也隻有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淩辱。

當命運的大浪湧來,她們那脆弱的身闆又将承受幾時?當她們瀕臨絕境,是選擇放棄,還是堅持留下最後一線生機?這世間的古老永恒的問題,在流放路上被無限放大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什麼官差不怕累、不怕苦,争搶着去押送?

流放制度,古已有之

流放,做為一種刑罰手段,追溯起源已久遠。早在周朝時期,流放便成為大陸懲治犯人、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方式。秦漢時期,許多犯人被發配到房陵、上庸等偏遠地區;到了隋唐時期,西域與漠南也成為主要的流放地。曆史長河裡,曾有多少犯人被迫離開家園,來到這些與世隔絕之地。他們中的女子更是不計其數,她們成為流放制度下最大的受害者。

不但大陸有流放之法,西方許多國家也廣泛采用這一古老的刑罰手段。在羅馬帝國時期,大量政治犯和叛亂分子都被發配邊疆,遣送前線。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什麼官差不怕累、不怕苦,争搶着去押送?

他們要忍受惡劣環境與敵人威脅的雙重折磨。英國和法國等國也曾大規模使用流放的方式,将囚犯遠送北美殖民地,這為當地殖民者的擴張提供了人手,同時也給原住民文明帶來了巨大傷害。

可見,流放制度曆來服務于統治階級的利益。朝代更疊與否,它總是那樣殘酷、那樣熾熱地烙印在無數囚徒的身上。那些不幸的女子們,被牽扯其間,又豈能幸免這熾熱的痛楚?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什麼官差不怕累、不怕苦,争搶着去押送?

押解犯人,謂之“肥差”

然而對于那些押解犯人的官差而言,押送女犯可謂是最靈活腐敗的機會——這等肥差,實在難得。為何這肥差,能讓那些官差趨之若鹜呢?

其實,這些官差不過是本地衙門的一些雜役而已,地位低下,收入微薄。能成為押送犯人的護衛,對他們而言已是難得的機遇。這差事不僅有官府發放的路費、食宿費,還有可觊觎的犯人賄賂。對那些雜役官吏來說,簡直是一舉多得的好差事。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什麼官差不怕累、不怕苦,争搶着去押送?

更何況,他們還能趁護送之機遊曆他鄉,見識各地風土人情,可謂公款出遊。再者,這護送之責也為他們打開發财之門——有權勢的犯人往往會給予一定金錢、資源,以確定能安然無恙地達到流放目的地。有些官差甚至被“雇傭”為犯人的“保镖”,全程服侍。這其中的圖利空間,不言而喻。

而女囚犯更是官差趨之若鹜的差事——對官差而言,女犯無疑意味着更多“空間”與“可能”。畢竟在那封建社會,女人與男人比起來,更加脆弱、更易欺淩。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什麼官差不怕累、不怕苦,争搶着去押送?

官差們理所當然認為自己有權力利用這種弱點,換取各種好處。而這些弱勢女子,又豈能抵抗?她們隻能靠出資收買這些官差的庇佑,以求生路。然而,花再多錢,也無法換取她們的尊嚴——它早在她們被流放的那一刻,就已蕩然無存。

官差、囚犯,強弱懸殊的關系,在流放路上被無限放大。這弱肉強食的暗潮,最終沖刷的,是那些女囚犯殘存的尊嚴與體面。可她們除了默默承受,又還能做些什麼?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什麼官差不怕累、不怕苦,争搶着去押送?

隻有家世可依靠,方得幸免水深火熱

流放路途之艱辛,實非尋常百姓能想象。家境優渥的犯人尚可憑借金錢化解這苦難,借助官差之力,安享其中。然而對絕大多數女犯而言,她們隻能任人宰割,任由命運擺布。

沒有背景的女囚若想稍減磋磨,隻能依附有錢有勢的流放對象。這些女子成為有權有勢犯人的附庸,任其擺布,才能在這流放路上苟延殘喘。可是,她們不過是從一個牢籠跳到另一個牢籠,仍是失去尊嚴的奴仆,沒有絲毫自由。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什麼官差不怕累、不怕苦,争搶着去押送?

更悲慘的是那些良家婦女,在這個過程中失去的還有名節。她們名正言順做了丈夫的妾,仍要忍受妻妾宗法之苦。然而這點苦,與她們逃過一死的命運相比,又算得了什麼? 她們無奈地選擇了屈辱,以求一線生機。然而,她們真的留住了性命,卻失去了生命中一切值得留戀的東西。

封建社會的悲哀,在流放路上展現得淋漓盡緻。生存與尊嚴間的選擇,讓她們備受折磨。而那些家道中落的女子,命運則更是凄慘——家無依靠,她們隻能默默忍受命運的一切擺布,直到生命走到最終的盡頭。可她們的屍首,又有誰會在乎?流放路旁的枯骨,不知埋葬了多少古老冤魂,隻剩漫漫孤獨。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什麼官差不怕累、不怕苦,争搶着去押送?

性别、權勢、家世,決定了一個女子的生與死。在那個冷酷的時代,這三者缺一不可。可我們又豈能苛責她們的選擇?當下上合一的大勢,驅使着她們走向毀滅,又有誰能身懷定慧,奮然抗争?這大千世界,從不做無謂掙紮的容忍。人們隻能在浪潮中掙紮,哪怕它正奔着命運的深淵。

那些不幸被流放的女子們,在命運的浪潮中匍匐前行。她們手中握着生存的微光,卻要付出無數折磨和屈辱的代價。這種痛苦的呐喊,不曾被記錄;她們的故事,也未曾被世人所知。或許,這荒蕪的大地上,曾經走過她們倉皇的步伐;如今,隻剩下幹枯發白的骨骸,在黃沙間訴說着無聲的哀鳴。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什麼官差不怕累、不怕苦,争搶着去押送?

時至新日,方知女人幸

幸而時過境遷,女性的命運才得以改變。如今的曆史已翻過新的一頁,女人們走出家族的枷鎖,多了選擇,也有尊嚴。時過境遷,人們未忘那些昔日不幸的靈魂。這些古老的哀嚎已真實地抵達了人們心中的柔軟,警示着日後世代的女子們。

當這哀痛的曆史被抽離出那個年代的框框,呈現在我們眼前。那些不幸的靈魂,終于得到了憐憫;她們刻在曆史長河中的血淚,也終于有了意義。唯願今生不再重演那樣的罪行,不再讓任何一個人,背負如此沉重的屈辱與痛楚。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什麼官差不怕累、不怕苦,争搶着去押送?

結語

歲月似水,奔流了多少冤魂的故事。而我們顯然無法代替曆史的程序,隻能在當下守護生命應有的體面,不讓任何生命被輕易踐踏與洗劫。這時光荏苒的意義,或許已然呈現——我們謹記曆史,珍惜生命,也尊重每個生命背後飽含的苦痛淚水。

隻願時光靜好,生命安康。不再有任何一人,任何一群,遭此折磨與洗劫。歲月靜好,生命本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