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牧之野:回見

作者:秦安戰略

【編者按】本文為作者授權,“秦安戰略”獨家原創刊發,轉載自公衆号“牧之野”,有很多精彩内容,歡迎大家關注。

世界變化得很快。

兩年前我拍抖音的時候,覺得小視訊雖然表現張力更好,但與文字相比膚淺了不少,再加上很煩打開抖音全是各種帶貨,所有表現的目的最後圍繞的都是變現,似乎這就是這個世界的全部。

牧之野:回見

每天都困于算法,在各自的資訊繭房,是以後來幹脆就不拍了,就寫寫文章就好。

我是2014年開始寫公衆号的,到今年十月,整十年,最開始也是看到了時代的變化,web2.0-3.0的漸進,于是就投身進去。

日更是從2019年開始的,到現在四年多。

在這些過程中,一開始熟悉的号、作者, 慢慢都消失了,并不是我做得多好,我其實很懶,每天就是随便寫寫,但即便如此,走着走着,慢慢就沒有人了。

我就是悠閑地走着,十年前什麼心态,現在依舊什麼心态。

寫作是一種精神的放松,每天工作忙碌之餘,那些生活觸動靈魂的瞬間,思考的碎片,坐下的時候,就自然流淌出來。如果不每天拾遺,一覺之後,有時感覺都像是上輩子的事。

而铢積寸累,一路走來,不論結論如何,正确率如何,精進的方向沒有變,實事求是不會變,回首這一年年,感覺沒有荒廢時光。

特别是這三年,感覺自己上了一個小小的檔次,四十多歲的年紀,不是件容易的事。

牧之野:回見

張一鳴說,你對一件事情的本質認知就是你在這件事情上的核心競争力,同時也是你的邊界。

每天的事每天做,每天做一點點,每天都盡量比之前的邊界挪動一點。

除了這些,那現在,又面臨必須做出新的變革的關頭。

一方面,2023年AI的迅猛發展,已經讓我看到了一個新紀元,我可能不适應,但必須擁抱。

我寫過一些文章,做過一些探索,可是,紙上得來終覺淺。要想更好的擁抱AI時代,以及AI引發的資料革命,就必須精進一步。

我們的财富,未來相當一部分将會以資料的方式存在。

簡而言之,你是否有辨識度,取決于AI是否熟悉你。

要想讓AI熟悉你,你必須有自己的資料陣地,以及自己的特色。

短視訊,不管喜歡與否,它與元宇宙,都是未來的必然趨勢,會合流,而文字、公衆号,雖然重要,但閱聽人面已經比較窄了。

它是個放大鏡,如果你很普通,它會無限放大你的普通;如果你很有特點,它會讓你長處被更多靈魂相似的人看到。

我們不應帶着成見去看短視訊,覺得上瘾和費時間,實際上,就像金錢和權力也是中性詞一樣,不同的人使用它,效果完全不同。

是以,如果你有不被資訊繭房拘束的意識,警惕輿論傳導背後的目的,能夠在其中擷取自己的資訊,那就是一把成長的利器。

另一方面,2024年後,驚濤駭浪會是常态,普通人的焦慮、困惑會指數膨脹,但是,卻很難有一種心安。

牧之野:回見

其實董宇輝效應的背後,底層邏輯是焦慮的無處安放,是信任的稀缺。

不想要算計,也不想要人設,隻需要一個互相抱團取暖的地方,小小的桃花源、小森林。

是以,依舊是十年前的我,也不想帶貨,不想變現,不琢磨怎麼把你口袋你的錢弄到我的口袋,就是把每天的所思所想,跟大家瞎聊一下。

一個陌生人的聊天,神神叨叨、可有可無的聊天。

再加上突發事件越來越多,一天好幾個,沒法單獨成文的,卻又緊急需要說說的,用一兩分鐘,談談自己的愚見,供大家參考。

大家活得都挺累的,總得有個放下心牆,卸下僞裝,聽聽真話,有個地方可以小心啜泣,安心安放你的無力感,如果三觀一緻的人能互相幫幫忙,就更好了。

這便是我的目的。

好了,牧之野的桃花源很小,容不下那麼多心,是以,牧之野的小森林裡,希望能成為你的心靈歸宿。

抖音ID:牧之野的小森林。

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