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戴新偉:我在2023年讀到的幾本好書

戴新偉:我在2023年讀到的幾本好書

戴新偉:我在2023年讀到的幾本好書

《徐敦仁日記》,張劍整理,鳳凰出版社2021年9月

歲杪讀到晚清金石學家吳雲緻金安清(字眉生)信劄兩通,涉及當時江浙一帶官員學者動向,“蔣廉訪已升川藩”雲雲,或指蔣志章,江西鉛山人,是著名詩人蔣士铨的曾孫,于同治六年由浙江按察使升任四川布政使。想到他,是因為2023年讀的《徐敦仁日記》,徐氏正是蔣志章的幕僚,随其入川,日記記錄了在川見聞,終于陝西(蔣志章在陝西巡撫任上去世),整理者張劍先生有《一位晚清書啟師爺的風雅生活》介紹此書。徐敦仁功名隻得秀才,同年中有洪鈞、汪鳴銮,洪鈞狀元及第的消息,他也鄭重地記下了。但他的日記,很少見到清中期後周旋于封疆大吏之間的幕僚特色:上下交通,大發議論,愛好尤多,勤于讀書。徐氏能詩,其中記與同僚遊成都名勝浣花溪,文筆清新。一個有趣的細節,徐氏買了不少碑帖臨摹,其目的卻是為了寫好字——幹好書啟工作。這部日記或可視為晚清沒有上升空間的師爺群體的真實寫照,也是曆史上不太出名的文人墨客的生活記錄。鳳凰出版社“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叢書收錄了名家大家的日記書信,但也有不少類似徐敦仁這樣的平凡人物,有名無名,才能體會到曆史的完整。這大概也是這套叢書越來越受到讀者重視的原因。

戴新偉:我在2023年讀到的幾本好書

《潘祖蔭日記》,潘佳、潘裕達整理,中華書局2023年2月

此版收入的日記比上古版全,對照讀上古版的存疑之處,此版基本都正确,可惜兩版均無索引。此版有一優點,即收了潘祖蔭早年日記(與翁同龢一起外差),記錄甚勤,酬唱頗多,頗見清麗之筆。後期則幾是潘大人之工作日志,不要說議論,就是多餘的話也不見了。可見其為官之謹慎。這是潘祖蔭日記與翁同龢等人日記最大不同之處。不過,因其長期在中樞工作,盡管簡短,也給人研究、想象之處。細節亦複不少,試舉二例。潘祖蔭有書名,又是重要大臣,一是為皇帝、慈禧代筆,寫字、題記等,數量很大,這些他反而沒有忌諱,正大光明地記下了(每次的賞賜也記下了),也許這也是皇室信任的憑證。二是寫對、寫扇,每次都在幾十件以上,這個數量說明潘祖蔭的書寫品質是能保持一定的水準(似乎也可以推及過去有書名的人)。記得有朋友對當代書法家有錯誤的作品(還不一定是錯别字)感到不解:他們就不能重寫一個?讀潘祖蔭的日記,确實更令人不解。

戴新偉:我在2023年讀到的幾本好書

《約翰生傳》,詹姆斯·鮑斯威爾著,蒲隆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23年4月

很少有人會不喜歡約翰生博士以及鮑斯威爾這部“我所知道的約翰生博士”吧?多年前讀愛德華·紐頓的《聚書的樂趣》,其中《一言難忘》《詹姆斯·鮑斯威爾和他的書》兩篇文章,诙諧而感人,可惜一直都是選譯本。蒲隆先生這部全譯本長達1600多頁,耗費十年心血,制作工藝精美上乘,插圖百餘張,可謂完美之作。鮑斯威爾作為約翰生博士的親随、秘書、弟子,他的記載采錄都令人如聞其聲,也是優于其他傳記的地方——他對當時人所寫的約翰生傳也加以痛批,我們自能相信其理由。他采用的文本雜沓紛纭,原汁原味,告訴我們很多博士的故事、妙語、段子,後世撰述的“規範化”大約失掉的正是這些趣味。順便說一句,蒲隆先生的序言、贅言都寫得很感人,他的第一本譯作《洪堡的禮物》(索爾·貝婁的長篇小說)早些年一讀難忘。

戴新偉:我在2023年讀到的幾本好書

《奧斯丁問題:“方寸象牙”上的群幾之思》,黃梅著,三聯書店2023年9月

因為喜歡讀簡·奧斯丁,這幾年沒少攢關于她的傳記和評論集。黃梅女士這部專題論集十分期待,她那本《推敲自我:小說在18世紀的英國》,啟我良多。這部《奧斯丁問題》,主要“推敲”奧斯丁的六部長篇小說,以罕見的深思提出不少問題。比如她對《勸導》主人翁安妮的性格分析,對她的搖擺,在長時間等待、失望中産生的負面的東西,有着很深刻的認識,這些問題,往往會随着故事的跳躍被忽略。這是一本值得奧斯丁迷關注的好書。

戴新偉

責編 劉小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