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子觀虎鬥 | 在武磊傷敵有限,自損更多的情況下,能收獲平局就算不錯了

在經過上一場比賽的判罰之後,中國隊在這屆亞洲杯上将要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其實已經不言而喻了。
是以,鑒于最後一場比賽還要對陣東道主,那麼這場對陣黎巴嫩的比賽就變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生死戰,中國隊但凡想要出線,這場比賽就最好赢球。
然而,不管是從揭幕戰上黎巴嫩對陣東道主的表現來看,還是從國足對陣塔吉克斯坦時的表現來看,這一目标都不會那麼簡單的實作。
而且說白了,我們想出線,黎巴嫩人也是這麼想的。
基于這樣的考慮,揚科維奇在這場比賽還是做了一些調整。
這個調整指的不是人員層面上,徐新和張玉甯登場,而是在基本的攻守平衡上,揚科維奇略微回收了一些。
這展現在開球之後,上一場比賽無球時會前壓出來的劉彬彬,上半場完全打成了一個标準的右翼衛,無球時會時刻落在張琳芃的身側:
這一考量,很可能是從對手的角度出發的。
黎巴嫩當然不算強,但國足自己也不強,是以你不得不防,在對手也打成三後衛,邊路會有翼衛前插進攻的時候,你需要給現在的張琳芃一定的保護。
然而這樣一來,國足在向前的時候就會面臨更大的難度。
原因很簡單:上一場比賽,劉彬彬經常是在邊前衛的位置上啟動的,那麼這場比賽他這一點的啟動位置就垛後許多了,是以很多時候,前鋒指望不了自己的身側能有一個幫手快速接應上來。
說白了,活兒就得前鋒自己幹了。
然而開場3分鐘,國足的雙前鋒三次背身拿球全部失敗:
哪怕是上一場替補上來表現不錯,賽後得到球迷表揚的張玉甯,也基本占不到什麼便宜,但這一點沒什麼毛病,因為揚科維奇可以輕松地做出将其換下的決定。
主教練就把你當個耗材,張玉甯也說不出什麼。
而在後邊,中國隊也暴露了上一場開大腳的毛病,黎巴嫩逼搶上來,沒有中場來接,我們的後衛就傾向于做風險最小的決定:掉球也掉到前邊去。
畢竟如果你不這麼做,哪怕是對手逼搶力度一般的時候,也可能會出失誤:
然而和上一場比賽相比,國足的信心還是多了一點,是以在第11分鐘,還是能打出這樣的推進的:
這就算很不錯了。
然而在這種基本能和對手打個平手的局勢下,率先打出威脅進攻的是黎巴嫩隊。
比賽第24分鐘,黎巴嫩後場大腳送到前鋒線上,我們的中場回落速度太慢,導緻黎巴嫩拿下二點,從外圍直接起腳遠射:
接下來,劉洋在對抗中輸給對手,又讓黎巴嫩打出了一次右路的傳中進攻,頭球高出橫梁:
然而在同一時期,我們的進攻品質并不高,這就暴露了我們在這場比賽的核心問題:進攻端的體系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本場比賽,揚科維奇在進攻端的布置順序是,張玉甯負責突前,戴偉浚打邊前腰,劉彬彬落回去和中後場隊友一起組成防守體系,在這其中,既不用和對方中衛怼身體,也不用常态性落回去防守的特權球員就是武磊。
享受了如此優渥的戰術環境,武磊就應該打出最全面的戰術能力,以此反哺隊友的消耗,但在比賽第11分鐘這個鏡頭,你就能發現其中的問題:
在身前無人限制的情況下,可以帶球向前的武磊卻一定要第一時間把球傳出去,不僅要傳從後邊沖刺上來的劉彬彬,而且還傳大了。
這一球裡,暴露出來的問題就是,武磊對自己的有球技術和身體能力也沒什麼信心,是以就和後衛們一遇到逼搶就開大腳的思路一樣:
就算掉球,也盡量别掉在我這。
當你衆星就位,卻捧的是這樣的月亮時,很多事情你就指望不上了。
比如這一球:
張玉甯把球斷下來,武磊第一步也晃過了對手,接下來至少也該繼續向角旗區帶球,繼續奪取縱深,進而讓後邊上來的隊友斜向穿插肋部和中路,但他選擇了放慢節奏,等隊友上來。
再比如這一球:
在張玉甯已經在強側形成支點,把球交給了身旁無人,身前一片空當的武磊時,他卻選擇了橫向帶球,繼續交給劉彬彬,然後進攻節奏就又慢下來了。
别忘了,劉彬彬在上半場可是翼衛啊。
戰術上的二前鋒,地位上的當家球星,一拿球就找翼衛,這進攻還如何打出威脅呢?
由此導緻的問題,就是武磊所在的右半扇,一直在消耗劉彬彬,而這一切都建立在張琳芃身側的保護力量可能被削減的基礎上。
就像第34分鐘這個回合,國足後場門球開出來,張玉甯争一點,然後武磊丢二點,黎巴嫩一個大腳就打到了張琳芃身側,後者踉跄之下送出角球:
這個角球,最後變成了這樣的防守壓力:
而在此之前,黎巴嫩則用這樣一次反擊考驗到了國足的防守:
上半場補時階段,黎巴嫩也是在中圈斷球,一個大腳再次打到張琳芃身側,黎巴嫩隊長的遠射擊中球門:
而國足的進攻想要打出來,就得指望本來是進攻第三人的戴偉浚,他需要頻頻在左肋和左邊擺弄他隻能算紮實的基本功,進而為國足在制造進攻:
上半場國足的威脅進攻,都是這樣打出來的。
是以國足在戰術上的問題出在哪裡,其實非常清晰。
武磊做一個僚機很好,但他的有球技術讓他打不了核心位置,尤其是在這個年齡之下,沒有了速度優勢,就更不配擁有這個戰術地位了。
即便用最粗略的角度來看國足的前場三人組,力量、速度、技術三元素,張玉甯和戴偉浚勉強能占力量和技術,現在的武磊和速度則是沾不上邊的。
然而,你很難在首發名單上就勾掉武磊,不僅是因為球隊地位這麼簡單,而是從技術角度來說,他确實是國足進攻端在門前嗅覺上最好的一個人,資料上也能支撐這一點。
否則,你解釋不了下半場武磊在這次定位球裡剛好出現在落點上的原因:
隻不過嗅覺好,不見得就能把球舔進去,就像下半場第65分鐘這次角球二攻裡:
是以哪怕上半場表現如此糟糕,武磊還是險些成為了國足的進球功臣,但國足之是以能獲得這次角球機會,其實是人家劉彬彬通過沖刺制造的:
當武磊幹不了活兒,也進不了球的時候,确實就可以将他換下了,因為你換了他,有可能抓不住機會,但不換他,後場有可能就要崩潰了。
因為在第52分鐘,黎巴嫩又打出了一次威脅進攻:
是以揚科維奇有一點好,他能看出來這個問題,上一場70分鐘區間換武磊,這一場60分區間換武磊。
這樣一來,後場就能保住了,在黎巴嫩的進攻逐漸式微之後,中國隊輸球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唯一的懸念就是能不能赢?換句話說就是能不能抓住機會?
結果和上一場一樣,确實抓不住機會:
比賽就此結束。
沒有赢下黎巴嫩是非常可惜的,因為這一場的國足明顯不像上一場,尤其是前半段那麼緊張,球員的自信心還是有所回升的,是以上、下半場,國足都能打出一點套路來。
但你現有的實力就是這樣,打出的這點套路是不足以在單個球裡考驗到對手的,尤其是在你的核心球員相較于打擊對手,其實是在更多地傷害自身的時候。
這其中的不足就更明顯了。
而這一點,早在打南韓的世預賽時,我們就已經提到了:
是以,國足所能寄予希望的就是調整。
注意,我們所說的是調整本身,而不是調整上來的具體的人。調整能讓國足恢複一點體能,展現出自己在力量上的微小優勢,更重要的是,調整能讓國足在首發階段不得不犯的錯可以被彌補,這才是國足在這兩場比賽的優點。
但錯誤被彌補,不見得就指向進球和獲勝,畢竟比賽不是一支球隊在踢的東西,你想赢,對手則不想。
這勢必會導緻某些事情的真面目被很好地掩蓋住,但我想說的是,别看隻是兩場平局,依然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