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募基金2024開年第一“鬼故事”:大量基金經理離職緻大盤下跌

公募基金2024開年第一“鬼故事”:大量基金經理離職緻大盤下跌

公募基金2024開年第一“鬼故事”:大量基金經理離職緻大盤下跌

鬼故事的本質在于對未知事件強行進行解釋。2024年開年以來大盤連續下跌,諸如“大量基金經理離職導緻大盤下跌”一類的陰謀論便甚嚣塵上。然而如果仔細審視2023年12月以來變更基金經理的公募基金類型與性質,則可以發現此類言論純屬無稽——其持倉規模根本不足以影響大盤。

涉及基金規模未超500億

1月3日到4日間,國内社交媒體上出現了衆多關于“大量基金經理離職導緻A股大盤下跌”的言論。

有财經部落客稱,“經過多方了解,發現了今年一個大變化。就是因為業績問題,大量基金經理離職和小機構清盤。導緻了年後新淨值排名起始階段,新接手的基金經理開始大批清倉,把上一任的持倉全部砍掉,調倉換成自己的模式。曆年開年之後這類抛壓都有,但一般不會引起市場動蕩。但2023年換人實在太多,就變成了這種結局。機構跑路的原因,與行業無關,純粹離職的人太多了!”

此外,還有人羅列出了具體的離職基金經理數量:“最近的行情就是機構出清階段,因為去年業績太爛,最近一個月有128名公募基金經理離職,涉及到200個基金産品,新上位的基金經理會剁掉老經理留下的倉位,換成自己的風格。現在‘機構含量’成為衡量股票優劣的關鍵名額,機構越多越差,反之就比較安全”。

僅僅從字面上來看,上述言論就有嚴重的邏輯漏洞——新上任的基金經理在清倉前任的持倉并調倉換成自己的風格時,不僅在賣出股票,同時也在買入股票;對于A股市場而言,存量機構資金并沒有減少。這種情況下,如何“出清”呢?

同時,上述言論中提及的基金經理離職資料,是可以通過金融終端進行求證的。Choice終端資料顯示,從2023年12月1日到2024年1月4日,一共有346條公募基金變更基金經理的公告。其中,跟蹤指數,基金經理不主觀選股的ETF基金及指數型基金公告有51條;貨币型基金、純債或者偏債混合型基金的公告有176條;股票型或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公告有119條,涉及基金數量為113支(A、C份額合并計算),與上文提及的資料并不相符。

再者,基金經理變更并非都是“因為業績太爛”,這一事實也與“鬼故事”的核心邏輯不同。上述113支股票型或偏股型基金中,有35支基金淨值在過去一年及過去三年時間裡都沒有出現超過20%的跌幅。截止到2024年1月10日,2023年12月26日公告變更基金經理的華商上遊産業股票A(005161)在過去1年及過去3年的漲跌幅分别為-8.3%與24.84%,分位排名分别為110/845與12/511,位于同類前列。2023年12月30日公告變更基金經理的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混合A,在過去1年及過去3年的漲跌幅分别為20.73%與19.88%(成立不滿3年),其分位排名同樣位于同類前列。此外,中科沃土沃鑫成長精選混合A(003125)、民生加銀量化中國混合A(002449)、富國智華穩進12個月持有期混合(FOF)A(015757)、前海開源澤鑫混合A(005323)、華泰保興吉年福(005522)等基金都取得了不錯的相對業績。

最重要的是,就算這些基金一分不留全部調倉,其加總規模對于A股市場的影響也十分有限。2023年12月1日到2024年1月4日公告變更基金經理的113支股票型或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有接近一半是規模在1億元人民币以下的“迷你基”。其中規模最小的是新沃通盈靈活配置混合(002564),規模僅為0.08億元。規模最大的是華商甄選回報混合,該基金A類份額規模為71.44億元,C類份額規模為23.55億元,合計規模94.99億元。如果把這113支基金的所有份額淨資産進行加總,則總計規模為488.03億元,對于近期已經縮量的滬深兩市每天6000億元以上的成交額來說,幾乎微不足道。

行業“頭部”花式擺爛

不過,通常來說,“鬼故事”之是以能得以廣泛傳播,往往是因為其包含了一定的真實認知并切中了閱聽人心中的恐懼。

這表現在,首先,公募基金整體業績不佳,而變更基金經理的基金大部分業績都十分難看。上文提及的,在2023年12月1日到2024年1月4日間釋出公告變更基金經理的113支股票型及偏股型基金中,過去一年或過去三年時間裡,淨值跌幅超過20%的基金有78支,合計規模為348.16億元,占比達到了71.34%。其中,一年期業績最差的當屬國聯新機遇混合(001261),該基金近一年錄得虧損51.75%;此外,上銀新能源産業精選混合發起式、金鷹多元政策混合、彙添富社會責任混合、金鷹民族新興混合等基金近一年也錄得超40%的跌幅。三年期業績最差的同樣也是國聯新機遇混合,該基金近三年錄得虧損58.95%;此外,光大陽光智造混合、海通核心優勢、彙添富經典成長定開混合、金鷹多元政策混合、中銀中國混合(LOF)、嘉實研究精選混合、彙添富ESG可持續成長股票、大摩量化配置混合、彙添富碳中和主題混合、彙添富社會責任混合等基金近三年跌幅均在50%以上。

其次,當基金業績暴跌,淨值看似“無可挽救”時,部分基金公司的“賭性”更強了。舉例來說,2023年12月27日到2024年1月3日短短的一周時間裡,彙添富基金旗下6支基金釋出了變更基金經理的公告,涉及彙添富ESG可持續成長股票、彙添富經典成長定開混合、彙添富社會責任混合、彙添富碳中和主題混合、彙添富行業整合混合與彙添富優勢企業精選混合。從業績來看,除了彙添富優勢企業精選混合外,其它5支基金近三年跌幅都在50%左右。對于這些“爛尾”基金,彙添富的安排是——讓缺乏管理經驗的新人基金經理拿去練手。其中,王天宜、邵蘊奇與李靈毓之前完全沒有公募基金管理經驗;沈若雨和劉昇的管理經驗甚至不如原來單獨管理基金的趙鵬程與趙劍,隻有跳槽到彙添富不久的詹傑從業時間稍久一些。然而,截止到2023年三季度,彙添富碳中和主題混合存續規模仍然高達17億元以上,彙添富社會責任混合的規模也在7億元以上,前者99%以上持有人為個人,後者97%以上持有人為個人。持有人已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他們将繼續為基金公司的決策買單。

與此同時,對于混合型基金而言,清倉股票可能确實更有利于排名。中信建投睿溢A(002640)近三年漲跌幅為-24.89%,但近一年漲跌幅為-0.72%。短期業績改善并非是因為基金經理随行就市變換持倉風格,而是因為這支基金已于2023年二季度清倉了所有股票持倉并全部換成了債券,是以,其分位排名也從近三年的522/524上升到了近一年的348/1222,其僅六個月排名更是達到了前4%(51/1297)。在大盤整體下行的大環境中,基金公司與基金經理确實可能出于排名考核的壓力而選擇更具防禦性的資産。(本文首發于钛媒體APP,作者|陳齊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