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銅價,未來兩年蹿升75%”的消息,近期可謂讓萬國國際礦業(03939)這一隻名不見經傳的金屬股大放異彩。
從盤面來看,截至1月11日收盤,其股價繼續走高,收漲3.09%,報于5港元。拉長時間線來看,1月8日以來,4個交易日,其股價已經錄得超22%的漲幅,而1月10日、9日其股價皆錄得超7%的漲幅,無疑是目前萎靡大盤中的一抹亮色。
(行情來源:智通财經APP)
雖然,對目前來看“銅價未來兩年蹿升75%”這則消息帶來的利好已經擺在了台面,但資本市場講究的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是以于萬國國際礦業而言,這是不是一場虛假的“風”呢?
“緊平衡”轉為“短缺”,銅價有望繼續上漲
關于這一答案,我們或許從具體行業資料找到一些“蛛絲馬迹”。
2023年,受勞資糾紛、環保抗議和需求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銅價曆經起伏——具體來看,截至12月18日,滬銅主力在年内累計漲幅3.61%,期間在一月份觸及年内高點71500元/噸,最低在五月下探至年内低位62690元/噸附近;國際銅主力年内累計上漲3.14%至61070元/噸。LME銅三個月合約年内累計上漲1.86%至8530美元/噸附近。
(圖檔來源:方正中期研究院)
簡而言之,在經曆了“震蕩”“探底”“反彈”這幾大波動之後,直至年底,銅價幾乎回又到了年初的水準。
不過,2024年以來,基于對多種宏觀因素的預期,目前投資者和市場似乎比較看好銅在未來兩年的表現。
據悉,銅是目前能源轉型中的關鍵金屬資源。“銅博士”,常用于電氣裝置、工業機械、建築和電線中,往往是衡量經濟發展的風向标。經濟增長會刺激市場對銅的需求,而當經濟前景黯淡,投資者希望對沖通貨膨脹和其他金融風險時,金價就會上漲。
2023年12月,美聯儲在FOMC會議上作出了明确降息表态,美元有望走低,是以以美元計價的銅将對外國買家更具吸引力。而随着美聯儲轉向降息,美元走軟,這無疑也成為了市場看好銅價未來的一大要素。
此外,在剛結束不久的聯合國年度氣候變化大會上,60多個國家表态支援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增加三倍的計劃。據了解,賤金屬是能源轉型的關鍵,廣義上賤金屬包括鐵、銅、鎳、鋁等在内的金屬,是制造電動汽車、電網和風力渦輪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科技,綠色能源轉型因素或也将推高銅價。
針對于上述利好因素,花旗銀行在12月釋出的報告中指出,到2030年,更高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将使銅需求增加420萬噸。花旗認為,這可能會在2025年将銅價推高至每噸15000美元,遠高于去年3月每噸10730美元的曆史峰值。較目前的8500美元左右飙升75%。
事實上,不止于花旗,近期以來惠譽、高盛等大行也均釋出研報看好未來銅價的上漲。
其中,惠譽旗下研究機構BMI表示,綠色能源轉型推動的需求增長,以及2024年下半年的美元貶值均有望推高銅價。高盛指出,目前預計2024年銅供應量将同比增長3%,而此前預計為增長5%。而由于采礦中斷,銅價将出現牛市。另外,高盛還表示,預測2024年精煉銅市場将出現53.4萬噸的缺口(之前預測缺口為15.5萬噸),這意味着市場将從“接近平衡”的狀态大幅收緊到“明顯存在缺口”。
當然,若想要進一步探究銅價未來一兩年的走勢,恐怕還需要結合供應和需求兩端說起。
需求方面,雖然地緣政治沖突、全球經濟放緩、高利率環境、疲軟的後疫情複蘇等因素可能抑制銅的傳統需求,特别是中國建築業低迷對全球銅消費的重要影響。但,新能源領域的快速發展,包括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電力傳輸和分布網絡等的銅需求增加,預示着未來銅市場的潛在增長,并在數年後形成難以彌補的缺口。這也意味着,盡管短期記憶體在挑戰,但新興領域的需求增長預計将為銅市場提供強勁的支撐。預計2024年全球精煉銅消費增長2.7%至2706.6萬噸。
供給方面,2023年11月,受環保因素影響,全球頭部銅礦之一的CobrePanamá停産。英國礦業集團英美資源也表示,為了降低成本,該集團将在2024年和2025年削減銅産量,其中将2024年銅産量目标從100萬噸下調至73萬噸至79萬噸。而此前,巴拿馬一座巨型銅礦也宣布關閉,将導緻明年全球銅供應較此前的估計減少75萬噸,相當于減少3%。對此,市場人士普遍預計,2024年将有40萬噸左右的銅産量受到影響。
由此,可以看到,随着多重擾動因素漸成常态,全球銅礦供給增量有望持續收斂,同時受新能源領域的快速發展,全球銅需求未來則有望呈現增長之勢。但需要注意的是,短期來看,在充滿風險與挑戰的2024年,尤其是上半年,銅價依然可能會面臨一定回調壓力。不過,随着全球精煉銅供給有望由“緊平衡”轉為“短缺”,中長期銅價中樞料将上移。
基本面不足,打鐵還需自身硬
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随着全球精煉銅供給由“緊平衡”轉為“短缺”,銅價未來上漲顯然并不是一場虛假的“風”。
但問題來了,萬國國際礦業能把握住這次機會嗎?這恐怕需要結合其基本面說起。
在港股市場一衆金屬概念股中,萬國國際礦業并不算“起眼”。該公司于2012年登陸港股市場,上市以來其股價一直在5港元水準線徘徊,最低迷時股價曾不到1.2港元。近期以來,受銅價上漲消息利好,其股價也終于算是沖破了5港元這一“關口”。
該公司主要于在中國及所羅門群島主營采礦、礦石選礦及銷售精礦産品業務。其中,精礦産品包括銅精礦、鐵精礦、鋅精礦、硫精礦、銅精礦中的金、銅及鋅精礦中的銀以及鋅精礦中的铟。該公司通過其子公司還從事勘探礦産資源業務。
進一步來看,萬國國際透過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擁有“宜豐萬國”全部股權,而宜豐萬國則擁有新莊銅鉛鋅礦大量有色多金屬礦産資源(位于中國江西省的生産礦“新莊礦”),包括銅精礦、鐵精礦、鋅精礦、硫精礦、鉛精礦以及金與銀的副産品。公司還于2017年還完成收購西藏昌都縣炟地礦業有限公司(“西藏昌都”)51%應占權益,據悉西藏昌都擁有中國昌都縣哇了格鉛銀礦的大量鉛及白銀礦産資源。此外,該公司還于2020年收購祥符金嶺有限公司的77.78%權益,其擁有位于所羅門群島的一處金嶺礦90%權益,有大量金礦産資源。
2023年上半年,受不斷攀升的金價影響,萬國國際礦業營收和利潤皆呈雙高位數增長之勢。
據财報資料披露,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實作收入為5.81億元,同比增長75.9%,主要是由于金嶺礦的銷售增加所緻;實作毛利為2.79億元,同比增長74.7%;實作期内溢利為1.79億元,同比增長105.75%。
除了營收、利潤等核心财務名額稱雙高位增長之勢之外,該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保持較高水準:期内,該公司毛利率約為47.9% ,淨溢利率約為30.9%。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拉長時間線來看,萬國國際礦業的基本面似乎則并不總是呈現高增長之勢。
成長能力方面,近幾年來整體表現較為波動。2019年至2022年,該公司營收同比增長率分别為-2.97%、348.05%、44.49%、-66.17%。營收增速表現并不穩定,其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率亦比較波動,同期增速分别為-23.02%、56.13%、123.08%、-6.66%。
(資料來源:choice)
另外,從現金流表現來看,由于公司流動負債較高,萬國國際礦業短期也不乏一定的資金流動性壓力。據choice資料披露,2019年至2022年,該公司的流動負債不斷走高,分别為2.89億元、3.10億元、3.311億元、4.87億元,同期該公司流動資産則分别為0.50億元、1.04億元、2.95億元、4.22億元。流動負債近乎完全覆寫了流動資産,該公司短期資金壓力不容小觑。
截至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流動資産為5.74億元,流動負債為5.28億元,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1.76億元。由此可知,萬國國際礦業雖然擁有“金礦”,但亦不能表明公司不存有一定資金壓力。
綜上所述,結合前幾年的财務資料來看,萬國國際礦業的基本面并不算“能打”。2023年上半年業績高增,顯然是行業增長之勢助力所緻,未來能否繼續保持高增長之勢依舊還是一個未知數。這也意味着,若想要抓住這陣“,該公司還需繼續完善“内生外延”能力,通過技術改造和更新進一步增厚公司“肌肉”, 畢竟除去“時也,勢業”助力之外,“打鐵還需自身硬”亦是公司保持硬實力的關鍵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