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藥駕”也有隐患!吃了這些藥千萬别開車

作者:錦觀新聞

進入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高燒、咳嗽等症狀“輪番上陣”,不少人是以中招。但是,有部分人生病後并沒有好好休息,仍然“帶病工作”,這其中,就有不少人選擇吃藥後繼續開車上路,殊不知,這背後也存在着一定的交通安全風險,嚴重的可能還會引發交通事故。

案例警示

服感冒藥後駕駛釀事故

案例一:

2023年1月,重慶一名女子駕車行至一處彎道時,車輛突然失控撞上路沿,導緻車輛四輪朝天翻車,所幸駕駛員并未受到嚴重傷害。

經交警調查,發現該名駕駛員已持續感冒3天,當天服用了感冒藥後開車外出。該駕駛員本就因持續感冒導緻身體不适,頭暈眼花,再加上感冒藥效發作變得更困,最終實在撐不住閉上了眼,結果導緻了事故發生。

“藥駕”也有隐患!吃了這些藥千萬别開車

案例二:

2022年11月,紹興柯橋,一輛小車由于不明原因停在快速路匝道出口路邊,當時正值晚高峰時段,車流量大,萬一發生交通事故後果不堪設想。還好沒多久,巡邏的交警經過發現了這一情況。

經交警調查,發現該名駕駛員因喉嚨痛,在開車前服用了阿莫西林藥物。因該名駕駛員平時對阿莫西林就有藥物過敏反應,但其事發前幾天服用卻并未出現反應,是以心存僥幸在開車前就又服用了兩粒,結果沒想到出現了嚴重的過敏反應,直接開車在路上行駛時暈倒在車内。

“藥駕”也有隐患!吃了這些藥千萬别開車

那麼,為什麼服藥會影響駕駛?哪些藥物服用後不能開車?對此,記者采訪了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臨床藥師張文以及成都交警二分局車管科民警劉元志。

藥師回應

多種藥物可能導緻嗜睡 不建議服藥後駕駛

“抗過敏的藥物,比如撲爾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吃了都會引起嗜睡、頭暈。鎮咳類藥物一般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現在常用的右美沙芬和福爾可定,也會引起嗜睡症狀。”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臨床藥師張文介紹。另外,成人使用的雙氯芬酸鈉也會引起頭痛,服用這類藥物後駕駛車輛都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其實,不僅僅是治療呼吸道疾病的藥物,隻要是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鎮靜類藥物,都不建議吃完之後駕駛車輛。張文告訴記者,例如一些抗癫痫的藥物,吃完後也可能會全身乏力、嗜睡,導緻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已經出現感冒症狀,或者已經确診呼吸道疾病,不管是否用藥都不建議大家駕駛車輛。一方面,感染病毒後本身就可能存在頭暈、頭疼、乏力。另一方面,藥物作用也可能會存在個體差異,即便服用了不影響駕駛的藥物,有些人也可能會出現頭暈嗜睡的症狀。”張文表示,服藥之後剛開始可能沒有症狀出現,但貿然開車藥效可能會在行車途中起作用,這樣一來會更加危險,是以還是建議感冒後不要開車。

“藥駕”也有隐患!吃了這些藥千萬别開車

交警提示

如不得不吃藥 建議6-8小時後再駕駛

據了解,世界衛生組織曾列出七大類服用後可能影響安全駕駛的藥品,包括抗組胺藥、抗抑郁焦慮類藥、鎮靜催眠類藥、解熱鎮痛藥、抗高血壓藥、抗癫痫藥、降血糖類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或者過度疲勞影響安全駕駛的,不得駕駛機動車。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餘淩雲曾接受媒體采訪表示,目前針對“藥駕”,主要是從結果來看。通常情況下,交通事故發生後,會根據實際需要,檢查是否服用國家管制目錄裡所列出的藥品,至于目錄以外的藥品,并不會特意追究。

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注意服藥後的駕駛安全?“首先在開藥時,應該主動向醫生詢問藥物對駕駛的影響,以及藥物正确的服用方法和時間。另外,服用前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特别要注意藥物的禁忌症和副作用,如果會出現注意力分散、頭暈、嗜睡等症狀,千萬要謹慎服用。”成都交警二分局車管科民警劉元志表示,如果廣大市民在服藥前已知對自己有影響,但是不得不吃,建議服用後等待6-8小時,待藥效不良反應消除後再開車上路。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張偉進 胡瑰玮 責任編輯 何齊鐵 編輯 王淇 部分圖檔來源 西部決策 鶴城網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