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小院”更新幕後:解密拼多多農業投資曲線

作者: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李立 大理 上海報道

農業是拼多多的基本盤。拼多多最早通過“農地雲拼”模式搭建農産品上行通道,創新供應鍊成為其差別于其他電商平台的護城河。

眼下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越阿裡巴巴,成為資本市場熱議話題。新的問題随之而來,原有的商業模式如何持續支撐拼多多高增長?最近剛在雲南大理落幕的第二屆科技小院大賽揭開了拼多多“重倉農業”的最新布局。《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拼多多農業投資曲線發現,契合農業的投資周期長,拼多多在農業上亦是長線投資。

如果說此前拼多多主辦的“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農研科技的極客沖浪,重在研究前沿課題,那麼面向全國高校研究所學生的科技小院大賽,則更強調深入農村一線,解決實際問題,幫助農戶增加收入。通過成為系列農研科技大賽的幕後人,拼多多正在深入農業上遊産業鍊,甚至成為其中一部分。

“科技小院”重一線

2023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學生回信,高度肯定了科技小院師生紮根一線“解民生、治學問”的做法。

科技小院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和團隊于2009年在河北省曲周縣首創。15年來,科技小院師生們進駐了全國千餘個村莊,通過“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零費用”的農業技術示範應用新模式,實作了農業生産從種到收、全程“保姆式”系統服務,幫助老百姓實作增産增收。

記者注意到,與其他的農研大賽不同,“拼多多杯”第二屆科技小院比賽更強調深入一線解決實際問題,全國22所院校最終參加決賽的46支隊伍都拿出了實際結果,幫助農戶實作了增産增收。

塔裡木大學農藝與種業專業的研究所學生孫武,和同學從新疆阿拉爾市出發,一路輾轉來到雲南參加現場決賽,為的就是宣傳新疆紅棗。“我們在環境最惡劣的地方種出了品質最好的紅棗,當地農戶普遍收入不高,非常需要這樣的宣傳。”

“在新疆,普通紅棗每公斤大約20元,紅棗科技小院的富硒紅棗不僅果實緊緻甘甜,營養豐富,每斤能得多賣5~10元。”孫武告訴記者,導師吳翠雲囑咐,為農戶實實在在做點事就是參賽的主要目的。

塔裡木大學昆玉紅棗科技小院,在大美新疆綠洲農業中的風沙場景,讓大賽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李健強教授印象深刻,“他們代表占據1/7國土的新疆區域農業、林果業的發展。”

大賽的公開與透明也是吸引諸多專業院校參賽的重要原因,決賽選手現場路演,當場出結果,西南大學的貴州湄潭茶葉科技小院最終獲得二等獎,成績宣布的前一刻還在展位上積極推廣。

“科技小院幫助當地茶農使用了綠色高效專用肥、酸化土壤改良技術,生态複合套種技術,實作了減肥增産提質增收,每戶茶農平均增收1萬元。” 西南大學黃興成博士介紹。

“更新”幕後

除了更強調深入一線幫助農戶增産增收,記者注意到,拼多多也在成為科技小院大賽的“延伸”部分。

褚橙科技小院,是本次大賽的“人氣”團隊之一。21年前,雲南紅塔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褚時健包下哀牢山中段東麓的甘蔗地改種橙子,苦心經營,打造“褚橙”品牌。但花斑果和裂果一直是困擾褚橙品質最嚴重的問題。在嚴苛的選品要求下,褚橙成品率一度隻有54%,剩下隻能被低價處理或是銷毀,僅2022年直接經濟損失就高達2600萬元。

褚橙科技小院成立兩年來,在實踐中解決了花斑果和裂果的防治,成品率明顯提升,過去一棵樹結200個果子,裂果有二三十個,經過科技小院一番“救治”,現在降至兩三個。科技小院還建構品質與氣候預測模型,彙報人權鐵林介紹,該模型可實作提前45天對果實品質的預測。

另據記者了解,褚橙也和拼多多達成了合作,延伸“産學研”的新模式。2019年開始,褚橙在拼多多上開設旗艦店,銷往更廣泛的地區。為了幫助褚橙拓寬銷路,拼多多通過百億補貼等手段給予大力支援。

距離褚橙科技小院900多公裡的丹棱桔橙科技小院,重點研究晚熟柑橘産業鍊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優化了“愛媛38号”等桔橙的種植條件,提高桔橙品質和挂果率,增強桔橙産品附加值。這些科技桔橙也是拼多多涉農扶持資源重點覆寫的商品。平台通過直播推廣,給店鋪政策、流量等重點扶持,“愛媛38号”幾乎每個産季都穩居平台橙子銷量前三,成為銷售爆款。

“拼多多作為農研科技大賽的幕後推手,看似曲折,實際能從農業産業鍊最前端切入産業鍊。助力先進技術下鄉、科研成果轉化,實作優質農産品産銷對接。”接近拼多多的人士認為。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小院模式從最初幫扶一家一戶開始,更新到目前的3.0版本,位于大理市灣橋鎮的古生村科技小院是首個典型。

2021年,張福鎖院士牽頭,針對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情況進行深入調研,科技小院在幫助當地保護洱海的同時,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綠色轉型。

在古生村科技小院學生楊欣如看來,科技小院發展經曆了三個階段,1.0版本是一對一幫助小農戶。2.0版本開始與産業合作。3.0版本則是通過科技小院的科技創新和人才賦能,服務鄉村振興。

為什麼科技小院要更多與企業對接,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林萬龍告訴記者,企業可以幫助科技小院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實際問題,“要把科技小院看成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個模式。未來的科技小院,不僅要針對小農戶,針對傳統生産技術的更新,還要與現代産業、現代企業對接。”

重倉農業背後

農村市場曾經是電商平台,從阿裡巴巴到京東都曾經積極布局的戰場,為何卻成為後來者拼多多的護城河。

記者梳理發現,拼多多的農業布局亦是借助前兩者在農村市場的布局,曲線進入。借助拼團模式,拼多多快速進入農村市場,借助電商此前在農村布局的基礎設施,繼續拓展農産品上行和拼團模式帶來的爆發增量,幫助拼多多打通了“農地雲拼”的全新供應鍊。

完成快速增長和上市的拼多多,2021年間開始有意放大在農産品上行的優勢,将農業定位為其核心戰略。

“拼多多以現在的規模,保持長期高速增長,并不現實。未來增長還是需要有政策性、結構性的進化,從2021年開始就在調整部分發展政策,更加關注農業和核心科技,追求長期的高品質發展。”拼多多董事長兼CEO陳磊解釋了這種政策性調整。

“不過拼多多要将農業作為核心戰略,實施起來并不容易。”一位資本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是以拼多多進入農業的投資方式隻能是曲線進軍和長期投資,贊助農研大賽就是辦法之一。

拼多多最先發起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業界開始以為是玩票性質,更重噱頭。一位連續兩屆參賽的選手告訴記者,這種變化在于越來越接近實際生産,沒那麼“虛”。更強調對設施對環境的控制,怎樣去強調提高産量,進而影響生産成本的變動,再強的人工智能技術背後,歸根結底仍然是人。

記者梳理發現,拼多多贊助科技小院大賽已經是第二年。賽事更像是一個媒介,通過大賽深入産地,深化與一線科研工作者的合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平台可以第一時間對接優質農産品産銷。一系列動作背後,拼多多在農業領域的布局進一步延伸,從産銷對接擴充到參與前沿生産科技的研發、推廣,更深度參與到農業上遊産業鍊。

“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信号。”接近資本市場的觀察人士對記者表示,這表明拼多多對農業的投資進入長線階段,在農業方面嘗試打造“研發創新—先進生産—高效流轉”商業閉環。

這樣的長線投資也展現在拼多多董事會成員構成上,上述市場觀察人士指出,此前拼多多聘任荷蘭皇家科學院(KNAW)院士、法國農科院成員Ivonne Rietjens教授擔任獨董都意在參與農業科技研究的最前端,打造在農業科技圈内的影響力。這樣的動作在電商公司并不多見,但是展現了其在重倉農業的長期性和決心。

在上述市場觀察人士看來,通過拼團、百億補貼等形式,拼多多已經成為農産品上行的優勢管道。現在嘗試從供應鍊上遊打造商業閉環,雖然曲折,一旦成型就會成為其獨一無二的護城河。不過投資農業,注定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很難在短期内見效,拼多多需要更多投入與耐心。

(編輯:吳清 校對:劉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