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證監會準許首批比特币“交易所交易産品”上市和交易

作者:全球技術地圖
美國證監會準許首批比特币“交易所交易産品”上市和交易

科技戰略

美太空軍推進太空戰略技術研究所建設

美太空軍(USSF)1月8日消息,USSF為辛辛那提大學和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共撥款4990萬美元,資助其完成太空戰略技術研究所的第二項研究任務。此次研究主要涉及太空領域的信号(通路)、能源(機動)、運輸(後勤)方面,将重點采購立方體衛星停泊和加油技術及空間碎片減緩技術等。目前,USSF正推進太空戰略技術研究所(SSTI)建設,旨在通過與大學網絡合作研究具有變革型的太空技術,為提升美太空能力提供支援。據悉,SSTI 的第一項研究任務于2023年8月授出,重點在于通過天體動力學軌迹研究解決地球靜止軌道外的空間物體跟蹤問題;第三項研究任務于2023年12月21日發出,USSF将與至少三所大學共同研究先進太空動力和推進。

美國證監會準許首批比特币“交易所交易産品”上市和交易

據美國證監會(SEC)1月10日消息,美國證監會準許首批現貨比特币交易所交易産品(ETP)上市和交易,這是美國監管機構首次準許直接投資于比特币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獲批的現貨比特币ETF發行機構包括:Grayscale、Bitwise、Hashdex、iShares、Valkyrie等11家。SEC主席加裡.根斯勒同時強調,“投資者應該對加密貨币及其價值,以及相關産品的風險保持警惕”。

資訊

美國OpenAI公司上線GPT商店,有望孵化AI爆款應用

據路透社1月11日消息,美國OpenAI公司正式上線基于其大模型GPT-4等搭建的定制應用程式商店GPT Store。該應用商店主要針對ChatGPT付費版本開放,其中包括ChatGPT Plus、企業版Enterprise和新推出的付費版本Team。據官方統計資料,使用者已經建立了超過300萬個GPTs,GPTs是開發者使用GPT模型設計出的屬于自己的AI助理工具。随着GPT Store的上線,未來有望孵化出AI爆款應用。

美國土安全部尋求使用合成資料訓練機器學習技術

據MeriTalk網1月10日消息,美國土安全部正尋求使用合成資料訓練機器學習技術。美國土安全部表示,合成資料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模拟和複制真實資料的特征,同時能夠保護隐私并減輕安全危害。此外,美國首席資料官委員會還釋出了有關合成資料生成的資訊請求(RFI),以制定最佳實踐指南。

美國QuEra公司公布糾錯量子計算路線圖,計劃2026年實作100個邏輯量子比特

據QuEra官網1月9日消息,美國QuEra公司公布了一份其關于先進糾錯量子計算機的路線圖,計劃在2026年實作100個邏輯量子比特。該路線圖提出2024年推出一台具有10個邏輯量子比特和256個實體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2025年推出具有30個邏輯量子比特和3000個實體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2026年推出具有100個邏輯量子比特和10000多個實體量子比特的糾錯量子計算機。QuEra公司将“橫向門”視為一種關鍵技術,因為它能夠防止錯誤在量子比特之間傳播,能使量子計算在本質上具有抗錯性,可簡化量子糾錯。預計相關技術将深度推動邏輯量子電路技術發展。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展示大規模半導體3D內建

據TechXplore網1月10日消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大規模的半導體單片3D內建方法。單片3D內建提供了更高密度的垂直連接配接,因為它不依賴于兩個預先圖案化晶片的粘合,這種內建方法可以增加晶片上的半導體數量,進一步延續摩爾定律。這項研究有助于提高計算能力和降低功耗,并為電子裝置添加新的功能,如在計算晶片中整合傳感器等,通過将裝置垂直堆疊在一起,可以縮短裝置之間的距離,進而減少延遲和功耗。

生物

首次在亞南極哺乳動物中發現高緻病性禽流感

據英國政府官網1月11日消息,英國動植物衛生局(APHA)首次在亞南極地區南喬治亞島的大象和海狗中确認存在高緻病性禽流感(HPAI)。如果禽流感繼續在整個南極地區蔓延,可能會嚴重威脅脆弱的生态系統,對大型海鳥和海洋哺乳動物種群造成危險。

美國農業部撥款超2600萬美元與賓夕法尼亞州合作加強食品供應鍊基礎設施

據USDA官網1月10日消息,美國農業部(USDA)農業營銷服務局(AMS)根據彈性糧食系統基礎設施計劃(RFSI)與賓夕法尼亞州達成合作協定,撥款2600萬美元用于增強供應鍊彈性的項目。賓夕法尼亞州将用該資金資助旨在通過提高農場和食品企業及其他合格實體供應鍊中間的能力和彈性來加強該州食品系統的項目。

荷蘭科研團隊首次利用胎兒腦組織開發大腦類器官,有助于腦部疾病模拟和藥物研究

據Cell網1月8日消息,荷蘭馬克西瑪公主中心和Hubrecht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首次利用人類胎兒腦組織開發出在體外自組織的大腦類器官,為大腦發育研究和相關疾病的治療開辟了新道路。該類器官由小塊胎兒腦組織培養而成,約有一粒米大,但構成複雜,包含外放射狀膠質細胞等許多類型腦細胞,并具備大腦特定區域的各種特征。此外,該團隊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在模型中引入癌症缺陷,使其具備腦癌模組化潛力。該成果有助于了解兒童腦癌、神經發育疾病,以及進行癌症藥物開發和特定基因突變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Cell期刊。

中國研究團隊開發出新型引導編輯器,效率更高、脫靶效應更低

據學術經緯公衆号1月10日消息,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團隊開發出适合不同場景的基于環狀RNA的引導編輯系統CPEs:(1)基于切口酶的引導編輯器niCPE;(2)基于雙鍊核酸酶的引導編輯器nuCPE;(3)可拆分niCPE的引導編輯器sniCPE;(4)可拆分nuCPE的引導編輯器snuCPE。實驗結果表明,該編輯系統可高效實作雙基因、三基因甚至四基因的引導編輯,具有優良的特異性,且幾乎未檢測到脫靶效應。多類型的CPE系統在生物研究、疾病治療和作物育種等多場景中将發揮巨大潛力。

英偉達推出生成式AI藥物發現平台,與安進達成合作

據生物世界公衆号1月10日消息,英偉達與安進(Amgen)子公司deCode達成新合作。deCode将利英偉達的超級計算機和BioNeMo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為其新的基因組學基礎模型提供支援。人工智能藥物開發生物科技公司Recursion和英偉達推出并示範Recursion的人工智能藥物發現軟體LOWE。該軟體基于大語言模型,可執行複雜的藥物發現任務,并使用自然語言界面協調濕實驗和幹實驗,還提供廣泛的資料可視化。

美國科學家開發新型有機光電突觸,或将用于仿生眼及自動駕駛視覺系統

據DeepTech深科技公衆号1月8日消息,美國普渡大學研究團隊受人眼視網膜工作原理啟發,開發出新型有機光電突觸。該突觸內建了光感覺、光電信号轉換處理、現場存儲和資料處理等功能,可識别分辨率約10微米,且能識别不同的光信号,模拟人腦學習過程。單層突觸陣列可作為人工視網膜,在不使用複雜的人工神經網絡的情況下進行面部識别。該研究為模拟人類視覺奠定基礎,有助于大規模可程式設計電路的神經形态硬體的應用,如自動化和自動駕駛純視覺系統。

能源

法電将為英國在運核電廠投資13億英鎊

據中核智庫1月10日消息,法國電力公司(EDF)宣布2024-2026年将為英國5座在運核電廠投資13億英鎊,使英國核發電量到2026年保持在目前水準。在5座在運核電廠中,4座分别擁有2台先進氣冷堆機組,另1座擁有1台壓水堆機組。法電自2009收購英國能源公司進而接管這些核電機組以來,對英國核電廠投資總額已接近90億英鎊。法電目前的目标是盡可能使8台先進氣冷堆機組保持現有運作功率,并将唯一的壓水堆機組延壽20年至2055年。

日本洋馬公司正在研發船用混動四沖程氫能發動機

據fuelcellchina 1月11日消息,日本洋馬公司正在研發船用混動四沖程氫能發動機,該發動機與瓦錫拉(Wartsila)推出的氨發動機類似,使用少量生物燃料點火引擎,并與氫共同燃燒。洋馬公司計劃在2024年開始對一台6缸發動機進行岸上驗證測試,目标是在2026年之前驗證試點點火發動機的運作。同時,洋馬還計劃設計另一種隻運作于氫燃料的發動機,包括用于點火的發動機。洋馬将與日本油輪公司Uyeno TransTech合作,建造混合動力船舶,該船舶同時使用氫能發動機和電池,在上層甲闆上安裝集裝箱化的氫電發電機。

海洋

挪威準許商業深海采礦引争議,歐盟和英國呼籲“暫時禁止”

據環球時報1月11日消息,挪威議會準許了政府開放挪威部分大陸架進行商業性海底礦物勘探和生産的提議,同意在挪威和格陵蘭島之間的約28萬平方公裡的北極海底進行勘探,這使得挪威成為全球首個開放商業深海采礦的國家。在準許該項深海采礦提議前,挪威近海管理局先後進行了4次考察,發現多種稀土礦物,其中包括歐盟關鍵原材料清單中的14種稀土元素。歐盟和英國對挪威此舉表示擔憂,并呼籲其暫時禁止這種做法。

航空

南韓計劃将于2024年量産KF-21自研戰機,為實作空中現代化軍事能力提供支援

據韓聯社網站1月10日消息,南韓防衛事業廳表示,計劃于2024年量産南韓自主研制的超聲速戰機KF-21,為實作空中現代化軍事能力提供支援。若量産如期進行,KF-21有望于2026年正式服役,将取代韓空軍老化的F-4“幻影”和F-5“虎”式戰機。目前,南韓防事業廳正在針對FD-21進行極端環境測試,旨在驗證KF-21機身和航空電子裝置在極端天氣條件下正常運作的能力。

美海軍完成對雷神公司高超聲速反艦飛彈原型的關鍵技術審查,标志着海軍高超聲速能力取得關鍵突破

據TheDefensePost網站1月10日消息,美海軍完成對雷神公司高超神速反艦飛彈原型的關鍵技術審查,标志着美海軍高超聲速能力取得關鍵突破。高超聲速反艦飛彈作為美海軍“高超聲速空射進攻性反水面戰”(HALO)項目的一部分,将成為海軍遠端火力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該飛彈作為一種高超聲速空地武器,計劃裝載于艦載型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中,飛行速度将達5倍聲速。

航天

美太空軍授予微軟公司價值1980萬美元合同,用于研發虛拟現實訓練環境系統

據SpaceNews網站1月9日消息,美太空軍授予微軟公司一份為期1年價值1980萬美元的合同,用于開發“內建、沉浸式智能環境”(I3E)虛拟現實訓練環境系統。根據合同,該系統将基于微軟2023年虛拟現實空間模拟工具研發,配備HoloLens耳機、Azure雲平台以及用于建構共享AR體驗的網格架構,為實作互動式場景提供支援。該系統旨在使太空軍能夠進行基于實體的衛星行為模組化、情報分析工具以及太空兵器推演,為增強太空軍太空态勢感覺提供支援。

美國SpaceX公司利用“星鍊”衛星和T-Mobile公司的網絡頻譜實作首條短信的收發

據cnbc網站1月11日消息,美國SpaceX公司利用“星鍊”衛星和T-Mobile公司的網絡頻譜實作首條短信的收發。SpaceX公司利用于1月初部署的具備直連手機能力的“星鍊”衛星成功發送首條短信,并由地面普通智能手機成功接收。根據計劃,SpaceX公司拟于2024年開始提供手機衛星直連服務,實作文本的傳輸能力,并預計在2025年開始提供語音、資料和物聯網等傳輸連接配接服務。

美國銥星公司“銥星”星座計劃相容大衆市場智能手機5G網絡标準,提供标準化手機衛星直連服務

據SpaceNews網站1月10日消息,美國銥星公司計劃使“銥星”星座相容大衆市場智能手機5G網絡标準,拟于2026年提供标準化手機衛星直連服務。此前,銥星公司于2023年11月正式加入了為5G網絡制定全球通信标準的3GPP聯盟,為未來通信網絡标準化制定提供支援。此外,銥星公司推出“星塵計劃”(Project Stardust)的手機衛星直連新戰略,旨在與晶片制造商和裝置制造商建立專有合作關系,以開發标準化手機衛星直連網絡定制服務。

新材料

英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磁驅動聲學超材料可實作聲場調制

據phys.org網1月10日消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磁驅動聲學超材料,利用該材料可通過獨立動力學對空間線圈單元進行主動重新配置以實作聲場調制。動态元磚是一種獨立動态空間螺旋超材料磚,元磚内裝有一個可驅動的軟機器人磁流變彈性體瓣,通過瓣膜可以直接控制發射的超音波。研究人員通過3D列印技術制造出元磚外殼以及靜态和動态襟翼,并将合成磁性納米顆粒與Ecoflex混合的磁性混合物澆注到3D列印模具中,再将玻璃闆放在模具頂部并将模具放在磁鐵上使磁性混合物固化制造出瓣膜。研究人員将靜态和動态元磚結合在一起,在超表面内建立混合元磚堆棧,将動态元磚放置在超表面的邊緣,并對動态元磚進行磁性調節,通過模拟和實驗實作精确的聲音調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通訊材料》(Communications Materials)期刊上。

沙特阿拉伯撥款1.82億美元用于采礦業勘探

據路透社網站1月10日消息,沙特阿拉伯政府制定了一項價值1.82億美元的礦産勘探激勵計劃,旨在發展國内采礦業,開發豐富的磷酸鹽、金、銅和鋁土礦礦藏,以擺脫對石油經濟的過度依賴。沙特正在實施“2030年願景”經濟轉型計劃,發展旅遊業、工業和采礦業等行業,提高非石油GDP占比,以實作收入來源多元化。沙特工業和礦産資源部部長班達爾·阿爾霍拉耶夫(Bandar Al-Khorayef)表示,沙特未開發的礦藏儲量價值已從2016年預測的1.3萬億美元躍升至2.5萬億美元,未來還會發現更多礦藏,政府計劃在2024年向國際投資者頒發30多個采礦勘探許可證。

先進制造

歐盟資助意大利特倫托大學800萬歐元開發具有感覺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的機器人

據特倫托大學官網1月9日消息,意大利特倫托大學(University of Trento)工業工程系上司的“Inverse”研究項目獲得歐盟800萬歐元的資金支援。該項目旨在開發具有洞察力和自學能力的機器人,能夠在沒有人類幹預的情況下自主調整行為。該項目側重于開發具有認知能力的機器人,能夠了解周圍環境、人類意圖和需求。這些機器人将自主決策行動,适應并進行必要的調整,進而實作憑直覺感覺的互動。Inverse項目将在汽車和重工業領域進行實際應用。在汽車行業,機器人将在建構、拆卸和回收電動車輛電池方面進行測試。該項目于2024年啟動,研究團隊計劃在2027年前制造第一個可在實驗室中測試的工作機器人原型,以模拟真實工業環境。

澳洲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4D列印技術,使用雷射控制液态金屬

據昆士蘭大學官網1月10日消息,澳洲昆士蘭大學澳洲生物工程和納米技術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for Bio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AIBN)研究人員成功開發出一項創新的4D列印技術,能利用雷射控制液态金屬制造形狀可變的軟體機器人。這項技術可以通過紅外雷射誘導液态金屬執行一系列機械任務,如彎曲、抓取、舉起并釋放重達其五倍的物品,或者回到預先程式設計的形狀。該技術有望在航空工程和醫療裝置領域得到應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END-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注明

美國證監會準許首批比特币“交易所交易産品”上市和交易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隸屬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大陸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态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号,緻力于向公衆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位址:北京市海澱區小南莊20号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