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永貴葬禮僅一人來送别,三鞠躬後繞棺一周,淚流滿面默默離去

作者:哈哈啦啦

陳永貴是大寨農業生産模式的主要開創者,也是以被一路提拔,成為主抓農業生産的副總理,對大陸的農業發展做出了貢獻。陳永貴對大寨模式堅定擁護,堅持在全國推廣大寨模式。隻是因為大寨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導緻在一些地區的開展效果并不理想。

在這種情況下,農業改革勢在必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适時而生。可陳永貴對此堅決反對,還與其他上司同志産生了沖突。可在陳永貴的葬禮上,一個外人不請自來,為他送行,這人三鞠躬後繞棺材一圈,淚流滿面匆匆離去,讓陳永貴的家人大為驚訝。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陳永貴葬禮僅一人來送别,三鞠躬後繞棺一周,淚流滿面默默離去

改變命運

陳永貴出生在山西昔陽縣大寨村,當時是1914年,彼時的中國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煉獄中掙紮,陳永貴自小就飽嘗了貧困的滋味。因為沒有出路,為了生存,陳父甚至将自己的妻子和女兒都賣給了地主家裡當丫鬟,才勉強維持生計。

陳永貴的少年歲月中,感觸最多的就是打工,吃不飽飯,受統治階級的壓迫和毒打。他打心眼裡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可是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民,他無力去改天換地。就這樣他在痛苦中度過了少年歲月,直到中國共産黨帶領革命隊伍推翻了萬惡的舊社會。

陳永貴葬禮僅一人來送别,三鞠躬後繞棺一周,淚流滿面默默離去

打土豪,分田地,農民兄弟當家做主。陳永貴做夢也不敢這麼想,可這一切在黨的上司下都實作了。他的家人得以團聚,家裡還分到了田地。這翻天覆地的變化,讓陳永貴看到了希望,他的命運改變了,他高興,打心眼裡高興。

為了不辜負黨,為了讓家人的生活更加幸福,陳永貴開始埋頭苦幹。他對農業生産的熱情和拼命,感動了他們村的支書。于是村支書經常與陳永貴一起探讨該如何發展農業,陳永貴也盡己所能去思考,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意見。

陳永貴葬禮僅一人來送别,三鞠躬後繞棺一周,淚流滿面默默離去

村支書覺得陳永貴踏實肯幹,對農業生産很有見地,是個可造之材,就推薦他入了黨。入黨後的陳永貴更加努力了,他帶動大寨村民,不斷探索優化農業生産模式,最終總結出了大寨村的一套獨有的農業發展模式。

在這套模式下,大寨村的農業生産連年增長,遠遠超過了其他村子,就算是災年,大寨村還是能夠按要求上繳公糧,村子裡的村民也都有糧食吃。這樣的成績在當時的中國是非常罕見的,于是大寨經驗成了全國矚目的焦點。

陳永貴葬禮僅一人來送别,三鞠躬後繞棺一周,淚流滿面默默離去

出任副總理

1964年,毛主席等國家上司人接見了陳永貴。陳永貴将這些年來在從事農業生産中積累的經驗和大寨村的農業生産模式,還有未來的發展思路一一向上司們進行彙報。中央上司層覺得這樣的經驗可以推廣到全國去。于是農業生産學大寨,在全國興起。

陳永貴作為大寨經驗的創造者和總結者,進入了中央,成為了主管農業生産的副總理。這是人民的選擇,也讓陳永貴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他堅信大寨經驗是最好的農業生産經驗,在哪裡都會取得優異的成效。

陳永貴葬禮僅一人來送别,三鞠躬後繞棺一周,淚流滿面默默離去

陳永貴上任後,開始在全國不遺餘力地推廣大寨經驗。随後就出現了一些大家預期不到的情況。

因為大寨經驗是完全基于大寨特有的自然和社會環境而創造出來的,在全國的很多地方都不适用。有些地方因為土地貧瘠,有些地方因為農民生産熱情不高,各種情況都有。

事實也證明,這種模式不能完全比對所有農業生産環境。在這種局面下,開展農業生産改革勢在必行。經過很多人的嘗試和努力,在1978年,一個新的農業生産模式誕生了,這就是在安徽推行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

陳永貴葬禮僅一人來送别,三鞠躬後繞棺一周,淚流滿面默默離去

這種新的模式能夠極大帶動農民的生産熱情,打破過去固有的大鍋飯生産模式,得到了農民的極大擁護,是以對農業生産的提升效果也非常明顯。于是該繼續學大寨經驗,還是在全國推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成為了一個熱議的話題。

陳永貴堅持要繼續推行大寨經驗,反對農業改革。但華國鋒等中央上司同志,都覺得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比大寨經驗更适合在全國範圍進行推廣。因為意見不統一,陳永貴與很多同志都進行了激烈的争吵。

陳永貴葬禮僅一人來送别,三鞠躬後繞棺一周,淚流滿面默默離去

葬禮上的意外現身

因為這樣的争吵,很多人都覺得陳永貴與華國鋒水火不容,徹底鬧翻了。可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華國鋒的心裡,從未怨恨過陳永貴,就在陳永貴的葬禮上,華國鋒也成了唯一一個到場的外人。

1986年,陳永貴在北京去世。按照他的遺囑,他要求自己的葬禮不請人,不大肆操辦,是以參加的都是陳永貴自己的親屬。但誰也沒想到,華國鋒竟然到場了,在未接到邀請的情況下,華國鋒還是決定去送自己的老友最後一程。

陳永貴葬禮僅一人來送别,三鞠躬後繞棺一周,淚流滿面默默離去

華國鋒到了葬禮現場,滿含熱淚的向着陳永貴的遺像三鞠躬,然後緩緩的圍着棺材走了一圈,并向陳永貴的家人表達了自己的敬意,随後他就離開了現場。華國鋒的這一舉動,戳破了他與陳永貴不和的流言。

陳永貴雖然在工作上與華國鋒有過分歧,甚至還因為自己的堅持與華國鋒有過激烈的争吵。但這都是工作上的事,初心隻是為了發展中國的農業。是以無論再怎麼争吵,華國鋒始終都還是将陳永貴當作自己的知心老友,是以他才會親臨葬禮現場為陳永貴送别。

陳永貴葬禮僅一人來送别,三鞠躬後繞棺一周,淚流滿面默默離去

小結:

華國鋒和陳永貴都是老一輩中央上司人,他們勵精圖治,努力為中國的發展做出貢獻。他們雖然有過激烈的争吵,但那并非出自私心。他們是坦誠的夥伴,是真正的君子之交。做人,做事,對得起公心,對得起良心,是老一輩上司人留給我們最珍貴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