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有三錯,一步踏錯,一生錯

人生有三錯,一步踏錯,一生錯

人生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會經曆無數選擇,自然會犯很多錯誤。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大錯不斷,小錯常有,人之常情。

但活得清楚的人卻知道,人生如棋局,不容兒戲,一着不慎,滿盤皆輸。

人生在世,有這三種錯誤一定不能犯。

因為,這些錯誤常常讓人踏空人生,輕則受傷,重則傷筋動骨,甚至半生軌迹改變。

01

錯把平台當本事

所謂“自知者明”,人第一要認清的是自己。

面對功勞,也一定要分得清平台的影響力和自己的實力。

有才華的人很多,但成功的人少,就是因為擁有了适合的平台。

沒有平台,英雄也會無用武之地。

平台有多麼重要?

白岩松曾經開過這樣一個玩笑:

“把一條狗牽進中央電視台,每天讓它在一套節目黃金時段中露幾分鐘臉,不出一個月,它就成了一條名狗。”

好的平台往往放大一個人的能力,但利令智昏,很多人往往在背靠平台資源閃閃發光的時候,忘記了因為誰才站在舞台中央。

《喬家大院》裡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考場上賣花生的窮秀才孫茂才,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大商喬緻庸。

當時的喬緻庸正為自己的商業帝國尋求人才,孫茂才一番“鲲鵬”理論,為自己赢得了加入喬氏旗下的門票,自此以後,人生崛起。

随着集團發展,喬緻庸富甲天下,孫茂才也因為“功勞顯著”成為了炙手可熱的人物。

人一旦有人捧,常常就失去了方向,于是各種膨脹也接踵而來。

自以為“功勞很大”的孫茂才,開始走偏,竟然動了想要謀奪東家财産的心,最後被喬緻庸踢出家門。

孫茂才當時并沒有意識到離開喬緻庸,自己什麼也不是。

他找到了喬緻庸的對手達盛昌的崔掌櫃,想要重新謀職。

他自信地說:“我能幫喬家成就大業,也能幫你賺到大錢。”

但他錯了,崔掌櫃給他澆了一瓢冷水:

“孫茂才,你要清楚,不是你成就了喬家,而是喬家成就了你!

沒有喬家,你至今還是那個在考場上賣花生的窮秀才!”

太把自己當回事成了悲劇,孫茂才客死他鄉,連送終的人也沒有,結局悲慘。

這時候他才清醒:

平台是平台,你是你,背靠平台的時候衆星捧月,離開了平台,因為缺少聚光燈,再也不會發光。

做人最大的無知,是認不清所處的位置。

作家李尚龍說:

“别把平台當作你的能力。

你要明白,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離開平台剩下的,才是你的本事。”

這是一個功利的世界,越是大的平台,卻不缺人才加入。

真正聰明的人,知道位置是别人給的,榮耀是别人捧的。

他們從不沾沾自喜,而是低頭低調,将平台的資源和優勢,轉化成自身的價值,為未來架起橋梁。

人生有三錯,一步踏錯,一生錯

02

錯把脾氣當性格

生活中我們有時候會遇見這樣一類人,脾氣很臭,一點小事就讓他們暴躁不已,脾氣發完,還不忘說一句:“我的個性就是這樣。”

這确實是一個個性解放的時代,但個性解放,不等于随處宣洩情緒,也不等于濫發脾氣。

性格反映的是人的綜合能力,不容易改變,脾氣卻是對某一件事,某一個人的态度,往往随着環境變動。

錯把脾氣當性格,擺不正人生定位,不合時宜的發脾氣,還标榜性格,往往危機倍增。

三國時候的名将張飛是個脾氣暴躁的人。

每次喝醉酒以後,就喜歡胡亂發脾氣,經常鞭打自己的部下出氣。

一開始,因為有關羽和劉備的提醒,張飛對自己的臭脾氣有所限制,也沒有引發什麼極端事件。

但是後來關羽死了,劉備太忙,張飛的人生也危機四伏了。

一次,他接到劉備讓他讨伐東吳的诏令,就讓自己的屬下範疆和張達三日内,完成全軍出戰的籌備任務。

沒想到,範疆和張達稍有質疑,想要寬限時間,就引發了張飛的怒氣。

他将兩人綁在樹上,各抽50鞭,還揚言完不成任務就要部下的命。

忍耐有限度,範疆和張達倆人一合計,張飛打罵也不是頭一回了,橫豎是死,不如先下手為強,自己找生路。

于是趁張飛醉酒熟睡的時候,割了張飛的項上人頭,投奔了東吳。

任何事情都有反噬,壞脾氣引發的心理積怨也是,忍一時,卻未必忍一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沒有人永遠不發脾氣。

然而過于自我,角度偏執,心懷抱怨無休止,總有一天會讓世界失去對你的耐性。

或早或晚,怒氣會反彈,最後可能讓人自食其果,人生萬丈不複。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

“在這種變化莫測的塵世上,遇事還是盡量把穩一點才好。穩,就是沉穩,就是沉得住氣。

凡事不論多麼緊急,總有它的解決之道。

如果你不能沉住氣,快速理清思路,就會失去思辨能力,眼睜睜地讓事态愈加不可控。”

人生往往赢在和氣,輸在脾氣。

适當的克制的壞脾氣,學會謙讓、包容、忍耐,才能讓感情長久,人生的路才越走越寬。

人生有三錯,一步踏錯,一生錯

03

錯把損友當至交

很多時候,周圍的人就是我們的命運。

有一種很紮心的悲劇,就是把損友當知己,被坑了還幫着數錢。

前不久有這樣一條的新聞,被廣泛關注。

江蘇揚州的沈大哥被交往了20年的好友給坑了。

大哥說,自己的這位至交,突然向他借款,自稱正在籌備化工廠,利潤很可觀,但是資金不夠,需要周轉。

因為關系太鐵,沈大哥想也沒想就給了對方45萬。

後來這位朋友又三番五次的來借錢,前後居然高達了159萬。

其中有一部分,還是沈先生,透支了信用卡才湊齊的。

但是到了還錢的時候,他才知道,化工廠子虛烏有,朋友人間蒸發,錢早就被揮霍了。

而為了不讓自己失信,他不得不把房子和車給賣了還債。

原本手頭還寬裕的他,竟然因為誤信了朋友,瞬間傾家蕩産。

沒有智慧的善良都是愚蠢的。

人的關系中,無底線的走得近,是一場災難,無底線的信任,也是一場災難。

孔子曾把朋友分為兩類,一類是“益友”,一類是“損友”。

他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意思是說,好的朋友靠譜、正直、誠信、格局也大,不靠譜的朋友,表面看着很好,實際如同小人,帶着極大地殺傷力。

朋友也分三六就等,交心對,但是一定要認真分析實際情況對待。

涉及到金錢來往,或者無底線的邀約,等有風險的情況,萬萬不能偏聽偏信,一定三思後行,要不真得毀一生。

每個人的修行都是終身的。

但錯把平台當本事,擺錯了重心,容易失衡;

錯把脾氣當性格,放縱了私欲,容易陷落;

錯把損人當知己,誤讀了人性,容易被吞沒。

當我們犯拎不清位置,掌控不了自己,識别不了人心的時候,這樣錯誤很可能就會颠覆一生。

我們連重新來過的機會也沒有了。

人生不易,且行且走且反思才是正途。

走好每一步,才能走遠一大步。

你要看清,才能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