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養老金并軌10年後,1954~1964年出生的老人,養老金是漲還是跌?

您是否曾在閑暇時刻,坐在陽台上,端着一杯熱茶,思索着退休生活的種種?可能在您的想象中,退休生活是和老伴兒在公園散步,是和孫子孫女嬉笑玩耍,但在這一切美好的背後,有一個現實問題不可避免地擺在面前——那就是養老金。今天,讓我們聊聊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特别是對于1954至1964年出生的老年朋友們來說,養老金并軌10年後,您的養老金是漲了還是跌了呢?

養老金并軌10年後,1954~1964年出生的老人,養老金是漲還是跌?

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中國的兩套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一方面,有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它主要面向企業、機關事業機關的從業人員。另一方面,還有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這是為那些16歲以上未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居民設立的。這兩套制度雖然目的一緻,都是為了保障我們的老年生活,但在細節上各有不同。

比如說,在繳費檔次上,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分為最低、中等、最高三個檔次,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則設定了最低限和最高限,共有15個檔次。至于養老金待遇,2022年資料顯示,城鎮職工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約為3600元,而城鄉居民則約為204元。

養老金并軌10年後,1954~1964年出生的老人,養老金是漲還是跌?

接下來,咱們聊聊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城鎮退休職工的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而對于城鄉居民退休人員來說,養老金則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說了這麼多,咱們再看看養老金并軌這件事。您可能還記得,2014年10月前,中國實行的是所謂的“雙軌制”。但自2015年1月起,養老保險制度進行了重要的改革。這個改革的過渡期定為10年,目的是為了在新舊制度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在這個過渡期内,退休人員被分為三類:“新人”是指2024年後退休的人員;“中人”是指在2014年10月至2024年10月間退休的人員;而“老人”則是指2014年10月前退休的人員。這個分類,對于了解養老金的變化至關重要。

養老金并軌10年後,1954~1964年出生的老人,養老金是漲還是跌?

讓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看看這個變化。假設有一位機關機關的從業人員A,他在改革前就已經退休了。按照當時的計算方式,他的養老金可能主要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加上一部分過渡性養老金。但在養老金并軌之後,這位從業人員的養老金可能會有所調整,因為新的計算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

養老金并軌政策的實施,其核心目的在于實作制度的公平與公正。這種改革,特别是對于我們這批1954至1964年間出生的老年人來說,意味着什麼呢?首先,它意味着養老金計算方式的統一,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不同群體間的待遇差距。比如說,以往城鎮職工與城鄉居民之間的養老金差距較大,但并軌後,這種差距有望逐漸縮小。

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并軌并非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對于不同年齡段的退休人員,其影響是不同的。以我們這個年齡段為例,由于我們大多數人在改革前就已經退休,是以養老金的計算主要依照過去的規則。但并軌後,可能會有一些調整。對于一些人來說,這可能意味着養老金的增加;而對另一些人,則可能面臨減少的情況。

養老金并軌10年後,1954~1964年出生的老人,養老金是漲還是跌?

在這裡,我想通過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假設我們有一位1958年出生的退休職工B。根據舊制度,他的養老金可能主要由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組成。但在并軌後,這個計算可能會有所變動,根據他的繳費年限和繳費額度,他的養老金可能會有所增加。這就是改革帶來的正面影響。

然而,我們也要意識到,并軌政策的實施并非完全沒有挑戰。例如,對于一些低收入群體來說,他們在過渡期内可能會感到養老金增長的速度不如預期快。這就需要我們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確定改革能夠更加平衡地惠及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