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些時候,我們PConline陸續針對于普通辦公使用者、創意工作者和遊戲玩家詳細解析了,如何在英特爾和AMD平台中選購輕薄本、工作站以及遊戲本,在價格大緻相同的情況下究竟誰更具備優勢。除了這三類使用者外,筆記本使用者中還存在着一類很容易被忽視但大量存在的群體——企業使用者,我們當然不會忘了有着這部分需求的朋友們,在2023年的年末,PConline将繼續為這部分使用者提供選購建議,本篇文章就将貼合實際辦公場景下的應用,詳盡分析企業采購下的商用筆記本,英特爾酷睿平台與AMD銳龍平台,誰是更合适的那個?具體到用來進行對比測試的兩款處理器分别為來自英特爾的13代酷睿i5-1350P和來自AMD的銳龍Ryzen 7-PRO 7840U。
一、商用機型與普通消費級産品的差別
我們先要來簡單介紹一下商用機型與普通消費級産品的差別,讓大家能夠了解這兩種産品的不同。商用機型與普通的消費級輕薄本雖然在外形形态和硬體配置上看上去都差不多,但在設計理念上其實存在着較大差異。
普遍來講,商用機型在外觀上會更加低調務實一些,并且在可擴充性、鍵入體驗、接口上也會整體稍好一些,不過兩者之間最重要的差距還是售後和企業級功能這兩大方面,商用機的售後往往要比消費級産品更完善、更有保障,并且在硬體和軟體層面提供電腦的管控與保護,可以做到防止資料洩露或更全面的遠端管理等等(關于企業級的相關功能,本文在性能測試後的部分也會提及)。
二、機型選擇
在機型的選擇上面,這次我們最終敲定了來自惠普的商用本家族EliteBook 800系列的EliteBook 840 G10(酷睿版本)以及EliteBook 845 G10(銳龍版本),兩款機型屬于同一型号,“840”與“845”隻是為了區分處理器,兩者分别搭載了英特爾第13代酷睿i5-1350P,支援英特爾vPro平台;AMD銳龍R7-PRO 7840U,支援AMD PRO平台。他們二者的具體配置情況如下:
HP EliteBook 840 G10與845 G10隸屬于HP EliteBook 800系列,是惠普的中高端商用筆記本,其采用全金屬材質打造,手感出色溫潤,邊角處理的也幹淨利落,銀灰色的配色與簡約大氣的設計讓它可以輕松出入各類高端商務場景。
鍵盤和觸摸闆的鍵入體驗相當優秀,回彈都幹脆而又迅速,對于需要經常打字的商務人士來講,這套鍵盤和觸摸闆絕對在Windows筆記本中屬于上乘的了。
小插曲:确定要進行本測試項目後,在機型選擇上面我們确實犯了難,主要原因在于,雖然消費級市場中搭載AMD銳龍處理器的筆記本已經挺常見的了,但在商用本領域,想找到一台同型号下既有英特爾酷睿版又有AMD銳龍版的産品就有些難了,在我們選購機型時,為數不多具備AMD銳龍處理器的商用機型線上上很多區道中基本就沒有貨。
比如在JD商城中,搜尋EliteBook 845 G10,隻能找到鍵盤膜或螢幕保護膜
AMD銳龍處理器在商用本中并沒有被廣泛搭載,商用機型還是以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為主,企業使用者更注重穩定性、普适性以及英特爾vPro平台所帶來的可管控性,在這方面,AMD銳龍還沒有被企業主和很多公司的IT部門所認可。
三、接口與無線網卡,商用使用者應該更看重的兩大配置點
除了處理器上面的差距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兩台相同型号的産品由于不同平台所導緻的一些其他配置點的不同,在講CPU之前我們這裡先主要講一下兩個對于商用使用者強相關的方面。
無線網卡
酷睿版搭載的無線網卡為英特爾自家的英特爾 AX211。
銳龍版搭載的無線網卡為MT7922,由AMD與聯發科共同推出,代号RZ616。
從規格來看二者并沒有什麼大差別,均支援Wi-Fi6、Wi-Fi 6E,160MHz頻帶、2x2天線,藍牙5.3,但目前網絡上普遍認為英特爾自家的無線網卡在穩定性上面會好于其他無線網卡的提供商。
在Wi-Fi6初期,英特爾的無線網卡供貨量穩定,實裝上的機器數量巨大,是以英特爾無線網卡的驅動要比其他廠商更成熟,并且搭配自家的酷睿處理器,在适配程度上也會更好一些,無論是筆記本還是桌上型電腦,英特爾的AX200/AX201/AX210/AX211等幾個型号的無線網卡絕對是明星級的标杆産品。
AMD選擇與聯發科合作共同推出無線網卡,他們的第一代Wi-Fi 6無線網卡MTK 7921即RZ608在速度、頻帶、藍牙等方面的規格都不是很盡如人意,MT7922即RZ616是他們推出的第二代Wi-Fi 6無線網卡了,補齊了一代時的短闆。
另外還要提到的是工作溫度,英特爾官網中明确辨別了,AX211的工作溫度為0~80℃,要比很多其他無線網卡的0~70℃更高。在筆記本狹小的内部空間中,CPU、SSD、記憶體等各種熱源靠的都比較近,各部件彼此之間都會是以而受到影響,商用使用者又一般都會長時間高負載、在各種環境下使用筆記本,英特爾無線網卡高出10℃的工作溫度區間在部分情況下能夠提供更好的穩定性。
在我剛拿到本次的兩台測試用機時,激活系統酷睿版比較順利,但銳龍版就卡在了無線網絡連接配接上面,如下圖所示,連接配接無線網時一直讀取進度條...在重新啟動兩遍後才完成連接配接。
銳龍版在激活系統時連接配接Wi-Fi無限讀條
無限讀條之後顯示無網絡連接配接,無法進行下一步
當然這可能隻是系統BUG,也可能是極其偶發的情況。
接口
兩款機型在接口的形态和數量上并無二緻,但酷睿版機型的兩個Type-C接口為雷電4接口。
上方為i5-1350P版本,下方為R7-PRO 7840U版本
雷電4為英特爾自己推行的标準,是以酷睿處理器原生就支援雷電4标準,另外我們可能還經常看到很多機型上配備有“USB 4接口”,USB 4接口實際上是英特爾将雷電标準捐獻給USB-IF組織後,由USB-IF組織推出的标準。雷電4的功能非常全面,可以了解為“出廠即滿血”,例如視訊輸出、40Gbps帶寬、供電等等;USB 4雖然名義上也支援雷電4的全部功能,但它需要筆電廠商進行适配,具體能有多少功能,縮不縮水,就要靠筆電廠商的良心程度了,并且相比于原生就支援雷電接口的酷睿處理器,這必然還會帶來成本的增加。
是以,大家在購買筆記本電腦時如果比較在意接口擴充性還是要多多留意一下的,很多廠商并不會标注出其産品中USB 4接口都支援哪種功能,而如果看到英特爾酷睿平台中的雷電4接口,那則大可放心了,因為它一定是“全功能”。
四、CPU介紹及性能調校情況
酷睿版上搭載的CPU為英特爾酷睿i5-1350P,英特爾vPro平台;銳龍版上搭載的CPU為AMD銳龍R7-PRO 7840U,AMD PRO平台。
i5-1350P隸屬于英特爾第13代酷睿Raptor Lake的P28系列,由英特爾 7工藝打造,擁有4個高性能P核心,8個高效能E核心,16個線程,P核心最大睿頻4.7GHz,E核心最大睿頻3.5GHz,12MB 英特爾 Smart緩存,TDP為28W,可配置功耗範圍為20W~64W。
i5-1350P中內建了80Eu的英特爾 Iris Xe核顯,最大頻率1.5GHz。與移動端比較常見的i5-1350P型号相比,i5-1350P被廣泛應用于商用産品中,核心規模與i5-1350P一緻,但P核心與E核心的頻率要高0.1GHz,核顯頻率高出0.05GHz。
AMD銳龍R7-PRO 7840U為Zen4架構,采用TSMC 4nm FinFET工藝,擁有8核心16線程,最大睿頻5.1GHz,二級緩存8MB+三級緩存16MB,TDP 28W,可配置功耗範圍15W~30W。
R7-PRO 7840U中內建了AMD Radeon 780M核顯,12Cu規格,頻率2700MHz。
R7-PRO 7840U為AMD PRO平台的處理器,核心性能、規格、參數與消費級筆記本中常見的的R7 7840U均一緻。
接下來我們看下兩台機型在不同處理器下的性能釋放情況。對于商務本來講,風扇的靜谧性和系統穩定性是首要考量的目标,是以性能調校普遍更保守一些。
使用AIDA 64中負載較高的Stress FPU模式進行CPU單烤測試。
i5-1350P在開始測試的前15秒左右左右可以達到60W,然後回落到28W,烤機15分鐘後,功耗穩定在了28W,P核心頻率2.5GHz,E核心頻率2.0GHz,溫度為73度。
R7-PRO 7840U在測試開始後功耗可以達到30W,然後回落到24W,烤機15分鐘後,功耗穩定在24W,核心頻率2.8GHz,溫度為80度。
雖然是相同的機型,但搭載了不同的處理器後,其性能釋放情況出現了明顯不同。
英特爾酷睿i5-1350P憑借着更大的熱功耗可配置範圍(20W~64W),在測試開始的初期可以達到60W的高功耗釋放,15秒後逐漸下降,最後穩定在28W的功耗;而R7-PRO 7840U則受限于隻有30W的可配置功耗最大上限,是以其性能釋放能力最高也就隻有30W,短暫的性能爆發能力遠不如英特爾i5-1350P,對于商務辦公場景,短暫的性能爆發需求要多于持續性能輸出需求,例如打開文檔、PPT、表格、PDF,開啟網頁等等,更好的瞬間性能調用會更加提升使用者的日常使用體驗,那麼在這方面,酷睿版的表現理論上就會好一些。
另外就是溫度情況,24W的R7-PRO 7840U為80度,28W的i5-1350P為73度,i5-1350P的功耗稍高一些但溫度卻更低,這是由于銳龍Zen架構一直以來都在深受着高熱密度影響,哪怕是移動平台中屬于“開蓋”狀态的CPU也依然受着積熱的影響,進而在溫度表現上更遜一籌,對于更注重穩定性與鍵入體驗的商用本來講,酷睿版也會略微好一點。
另外還要稍微提一下記憶體與SSD。記憶體也是會影響性能表現的,尤其是辦公場景下的應用。本次兩台機型均搭載了單條16GB DDR5記憶體(商用機型會由于成本、招标需求、未來可更新性等各種原因使用到單通道記憶體而不是雙通道記憶體),但銳龍版為5600MHz,酷睿版為5200MHz(由于處理器對記憶體頻率支援所造成的差異),是以在記憶體的速度上,酷睿版會稍差一些。兩款産品的SSD也都為512GB PCIe固态,并且作為商用本,記憶體與SSD都為雙插槽。
i5-1350P機型記憶體頻率
R7-PRO 7840U機型記憶體頻率
五、辦公場景性能評估
既然是商用機型,那我們本篇文章對于性能方面的測試除了幾個“例行”的基準測試外,自然就主要面向辦公場景下的應用了,包括Office文檔、網頁、圖檔編輯、視訊編輯等等。
基準性能測試
首先是三個正常的CPU性能基準測試,CINEBENCH 2024、CPU-Z以及Geekbench 6。
在CINEBENCH 2024中:
i5-1350P單核性能102pts,多核性能532pts;
R7-PRO 7840U單核性能100pts,多核性能656pts。
i5-1350P CINEBENCH 2024
R7-PRO 7840U CINEBENCH 2024
在CPU-Z中:
i5-1350P單核性能756.6分,多核性能6281.7分;
R7-PRO 7840U單核性能653.5分,多核性能5632.1分。
i5-1350P CPU-Z
R7-PRO 7840U CPU-Z
在Geekbench 6中:
i5-1350P單核性能2429分,多核性能10065分;
R7-PRO 7840U單核性能2382分,多核性能9066分。
i5-1350P Geekbench 6
R7-PRO 7840U Geekbench 6
通過三個正常的性能測試,如下圖所示
多核性能,i5-1350P在CPU-Z與Geekbench 6中占優,而R7-PRO 7840U在CINEBENCH 2024中占優。
單核性能,i5-1350P在三款基準測試中均占優。
多核性能方面,CINEBENCH 2024是一個純考驗CPU渲染能力的測試項目,在這個非常具有針對性的單項測試中,R7-PRO 7840U的多核性能更好一些。Geekbench 6的測試項目會全面一些,包括一些日常應用、圖檔編輯、機器學習等等測試項目,在Geekbench 6的測試中,i5-1350P得分更高,說明i5-1350P的性能表現會更全面一些。
而絕大部分經常使用到的辦公應用則更看重單核心性能,強大的單核性能可以在一個時鐘周期提供更快的任務處理速度,那麼在多核性能備援的情況下,單核性能的強弱就很影響商用辦公層面的用機體驗。通過以上的測試,我們可以看到,酷睿i5-1350P的單核能力在多個次元中都強于銳龍R7-PRO 7840U,說明在辦公場景中,i5-1350P應該會有更強的性能和更優秀的使用體驗。
基礎辦公場景測試
接下來就是有針對性的辦公場景測試了,首先是基礎辦公性能測試CrossMark,包括生産率、創造性以及反應能力。最終:
i5-1350P得分1650分;
R7-PRO 7840U得分1293分。
i5-1350P CrossMark
R7-PRO 7840U CrossMark
WebXPRT4是一個測試網頁相關功能的性能測試,包含了照片編輯、AI整理相冊、股票走勢、圖示、加密筆記、掃描等等共六個項目的測試,最終:
i5-1350P得分303分;
R7-PRO 7840U得分293分。
i5-1350P WebXPRT 4
R7-PRO 7840U WebXPRT 4
PCMARK10的應用程式項目測試,包含Office軟體中的Word、Excel、PPT以及Edge浏覽器網頁四個應用的測試,最終:
i5-1350P得分:13436分;
R7-PRO 7840U得分:11374分。
i5-1350P PCMARK 10應用程式
R7-PRO 7840U PCMARK 10應用程式
UL Procyon的Office Productivity測試,包含了Office軟體中的四件套,Word、Excel、PPT以及Outlook,最終:
i5-1350P得分;6546分:
R7-PRO 7840U得分:5477分。
i5-1350P UL Procyon Office Productivity
R7-PRO 7840U UL Procyon Office Productivity
本部分的測試總結如下圖所示,酷睿i5-1350P在以上的四項測試中均比R7-PRO 7840U有着更好的發揮。
Office的辦公軟體以及浏覽網頁應該是大部分打勞工在日常工作中使用頻次最多的應用了,上述的多項測試都是直接調用這些應用進行的評分,i5-1350P無一例外的在全部的測試項目中獲得了相比于R7-PRO 7840U更高的分數,甚至在幾乎每一個測試的子項中,i5-1350P也都處于領先,在這兩款同系列商務本中,酷睿版顯然對這類場景的應用支援的會來的好一些。
這部分的測試也直接印證了“基準性能測試”部分的測試結果,酷睿版憑借着更強的單核性能在記憶體頻率有輕微劣勢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大獲全勝”,在這些辦公應用中它可以做到更快響應、更快加載,潛移默化之下,提升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進階辦公場景測試
除了上面的基礎辦公應用外,哪怕并不是專門的設計/剪輯崗位,現在的打勞工們也要經常面對圖檔/視訊編輯的應用,這類應用對性能的要求就會比較高了,我們接下來就進行這部分應用的性能測試。
首先來看下圖檔編輯方面的測試,使用UL Procyon中的Photo Editing項目進行測試,該測試會調用Adobe PhotoShop與Lightroom進行一系列的圖檔編輯,最終得出性能分數:
i5-1350P得分:4852分;
R7-PRO 7840U得分:4287分。
i5-1350P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R7-PRO 7840U UL Procyon Office Productivity
然後是UL Procyon中的Video Editing項目的測試,該測試會調用Adobe Premiere進行一系列的視訊編輯操作,最終得出性能分數:
i5-1350P得分:2109分;
R7-PRO 7840U得分:1892分。
i5-1350P UL Procyon Video Editing
R7-PRO 7840U UL Procyon Video Editing
進行完兩項BenchMark基準測試後,我們再來看看實際應用如何,是否與BenchMark呈現出的結果相符。
使用一段10分鐘的4K 60fps視訊導入至Premiere中,先用全屏+完整分辨率進行視訊回看,同時開啟Premiere中自帶的丢幀訓示器,在視訊全部回放完成後,丢幀訓示器顯示:
i5-1350P機型丢失47幀;
R7-PRO 7840U機型則驚人的丢失了9956幀。
i5-1350P 4K 60fps視訊回放丢失幀
R7-PRO 7840U 4K 60fps視訊回放丢失幀
視訊資訊
之後進行視訊的導出,預設比對源,調出Premiere中的控制台檢視視訊導出時間:
i5-1350P導出時間為:630秒;
R7-PRO 7840U導出時間為:764秒。
i5-1350P PR導出耗時
R7-PRO 7840U PR導出耗時
還是同樣的視訊導入至Adobe Media Encoder中進行視訊轉碼,目标為H.265,1080P 60fps:
i5-1350P耗時:22分02秒;
R7-PRO 7840U耗時:24分38秒。
i5-1350P ME轉碼耗時
R7-PRO 7840U ME轉碼耗時
該部分的測試總結為以下的表格。
使用PS/LR進行圖檔編輯對CPU的性能更加看重,尤其是CPU的單核性能,在之前的基準性能測試中,我們已經看到i5-1350P的CPU性能不論多核還是單核都是優于R7-PRO 7840U的,另外PS/LR中很多的操作都是在短時間内完成的,可配置功耗上限更高的i5-1350P可憑借此獲得更高的爆發力,是以在PS/LR中擁有更好的表現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PR與ME這類視訊相關的應用就不是僅僅依靠CPU了,GPU中的編解碼能力也起着決定性因素,在這部分,AMD銳龍處理器更大的iGPU核心規模和更高的頻率看似應該更強,但實際上編解碼性能是英特爾iGPU的傳統強項,并且在視訊的格式上也支援的更多,可以通過硬體解碼提供性能加成,進而減少工作流中的卡頓,提高導出或轉碼時的速度,提升工作效率,是以在PR與ME的測試中,酷睿版的綜合表現是要遠遠優于銳龍版的。
尤其在視訊回放“丢幀”這一環節,雖然在測試前已經可以預想到AMD銳龍處理器在這方面的表現會較差,但我也是沒想到R7-PRO 7840U與i5-1350P能夠出現如此驚人的差距,在編輯視訊時,一條4K 60fps的視訊所造成的壓力隻能說是适中,可R7-PRO 7840U就已經承受不住了,更頻繁的出現卡頓,工作流程會讓人非常難受,i5-1350P的性能發揮遠遠好于R7-PRO 7840U,并且導出與轉碼時,i5-1350P所消耗的時間也更短。
性能測試部分總結
我們通過“基準性能測試”、“基礎辦公場景測試”、“進階辦公場景測試”還原了多個真實辦公場景下的應用表現,包括:Office、網頁、圖檔編輯、視訊編輯、視訊轉碼等等。
測試結果顯而易見,我們得出的結論也很簡單:大部分日常辦公場景中,英特爾酷睿版的性能要遠遠好于AMD銳龍版,從長久使用體驗來看,相比于AMD銳龍版機型,我們更推薦選購英特爾酷睿版機型。
六、續航能力測試
離電使用筆記本進行辦公絕對也是商用辦公使用者經常面對的場景了,是以我也測試了兩個平台的續航能力。
在PCMARK 10的現代辦公模式下,連接配接Wi-Fi,開啟Windows下的節電模式,i5-1350P的續航時間為10小時31分鐘,R7-PRO 7840U的續航時間13小時23分鐘。
i5-1350P PCMARK 10現代辦公續航測試
R7-PRO 7840U PCMARK 10現代辦公續航測試
AMD銳龍R7-PRO 7840U的續航表現是要優于i5-1350P,可以提供更長的離電工作時間。同時,我也使用HWinfo檢測了兩個處理器在待機時的功耗情況,R7-PRO 7840U在待機時CPU封裝功耗基本都在小于3W的範圍内,而i5-1350P在待機時的CPU封裝功耗則在3W上下,在純待機的功耗上,英特爾i5-1350P是略微高于R7-PRO 7840U的。
i5-1350P待機功耗
R7-PRO 7840U待機功耗
綜上所屬,在續航層面上,AMD銳龍R7-PRO 7840U是占優的。但從實際使用角度出發,續航稍弱的酷睿i5-1350P也完全可以滿足正常情況下8小時的離電辦公,是以至于是選擇酷睿版擷取到強大很多的辦公性能,還是選擇續航能力稍強但沒有本質差別的銳龍版,這就需要看您自己的需求了。
七、企業級的商用管理技術,英特爾vPro平台及AMD PRO平台
相比于消費級筆記本,正經的商用本還會有一些“企業級的商用技術”運用其中,對應英特爾的為vPro平台,對應AMD的為PRO平台。
在這一領域中,英特爾vPro平台發展更早,穩定性更高,行業相關的合作夥伴也更多一些。相比于AMD PRO平台,英特爾vPro平台更被企業主及IT運維人員所接受。
英特爾vPro平台具備四大主要特性,專業級性能、可靠的穩定性、全面遠端管理以及全面安全功能。
我們這裡就主要講講遠端管理,這是企業最看重也是最常用的一個技術點。英特爾的vPro平台不僅僅提供普通的、Windows系統下的KVM接管授權(目前很多軟體包括我們熟知的QQ遠端管理實際上也可以完成這一操作),還可以提供獨立于作業系統運作的遠端控制,例如當無法進入Windows系統時,vPro平台基于硬體級别的主動管理技術也可以介入遠端操作,修複系統、驅動等等。這會大大減輕IT運維人員的工作壓力,也會減少企業在IT運維方面的支出,不論何種情況、身處何地,隻需要通過vPro平台即可完成遠端管理。
AMD PRO也都有相對應的遠端管理功能,但由于起步比較晚,功能支援上還不是很全面,這裡就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遠端管理方面,在銳龍Pro 5000系時幾乎什麼都不支援,簡單的KVM控制和無線網連接配接遠端管理都不支援,而由于目前的銳龍PRO 7030系列處理器是5000系的套馬甲産品,最新的銳龍7000系7030也不支援這些功能,隻有Zen4架構銳龍PRO 7040系列處理器才有相對完整一些的支援,不過在無線網卡方面依然隻支援高通無線網卡和聯發科無線網卡。在這些很基本的功能上,英特爾vPro平台很早就已經支援了,疊代多次,穩定性和相容性方面肯定會更好一些,這是在企業級管理平台中,英特爾vPro比AMD PRO更受歡迎的一個縮影,不過随着AMD PRO的持續更新,AMD PRO未來可期。
八、寫在最後
商用使用者的用機需求與普通消費者的需求有着比較大差距,如果再上升到企業層面,那差距恐怕會更大。本篇文章我們使用了相同的機型、不同的處理器平台,測試了在辦公場景中,英特爾第13代酷睿i5-1350P(vPro平台)與AMD銳龍R7-PRO 7840U的性能表現,最終在常用辦公軟體以及圖檔、視訊編輯的應用中,英特爾第13代酷睿i5-1350P的性能以壓倒性的優勢取勝,并且vPro平台在企業管理層面深耕多年,具備更多的可取之處。
AMD銳龍R7-PRO 7840U也不是完全落敗,在續航表現上比酷睿i5-1350P更持久一些。
總之,希望通過這篇英特爾酷睿i5-1350P對比AMD銳龍Ryzen 7-PRO 7840U的文章能夠讓沒有關注過商用筆記本的使用者更多的了解商用機當下的發展情況,也更希望能夠幫助到企業主做出辦公用機的采購抉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