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作者:藝境

浙江石門(崇德)有一吳姓人家,堪稱書畫世家——自道光年間至二十一世紀,曆經150餘年,三代傳承(吳伯滔、吳待秋、吳養木),均成大器,為近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吳待秋 繪

在三代畫家中,吳徵有着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地位。吳徵為吳伯滔次子,字待秋。他是“三吳一馮”(吳待秋、吳湖帆、吳子深、馮超然)之首。又與趙叔孺、吳湖帆、馮超然并稱“海上四家”,被公認為海派巨擘。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吳徵:(1878—1949年)字待秋,名徵,以字行。别号抱鋗(xuán)居士、疏林仲子、春晖外史、鹭絲灣人、栝蒼亭長、晚署老鋗。浙江崇德(今桐鄉)人。擅畫山水、花鳥,晚年兼畫人物。曾任職于上海商務印書館,編審《古今名人書畫集》。出版有《吳待秋山水畫集》、《吳待秋花卉畫集》、《吳待秋畫集》、《古今名人書畫集》等。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吳徵自幼從父吳伯滔習畫。十八歲應童子試,以名列前茅的成績考中秀才。娶妻方氏,生有一子一女。1903年,吳徵隻身到杭州,兼任兩所國小的美術教員并寄賣字畫于杭州各大扇箋莊。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為求畫作的書卷氣,入求是書院,與督學陳叔通交好。陳名敬弟、字叔通,光緒癸卯年進士。其父陳豪(蘭洲)是清末畫家。經陳叔通得識金石篆刻字丁輔之及以擅畫梅花聞名的畫家高野侯。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1904年參與了西泠印社的創辦,後因病回桐鄉。期間得當地富紳李嘉福的賞識。李本人亦是畫家,頗通畫理,于王石谷一路有研究,富收藏,善鑒定。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此時,吳妻方氏已病故,得續娶李女隐玉為妻。得見李家收藏,畫藝大進,因得妻李氏一尊三代銅鋗,故自号抱鋗。然而數年後李氏及方氏所生之女均病故。曾使吳征萬念俱灰,後再娶女畫家沈漱石。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1906年吳徵赴京。據說預備就任京官,因陳叔通勸阻未上任。在京經陳叔通介紹,得識金城。此時金正籌建古物陳列館,創中國畫學研究會。吳征加入該會,結識了溥心畬,于非廠等。曾受榮寶齋之邀,畫大理梅花畫簽。水印後,被魯迅、鄭振铎編入《北平簽譜》。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陳叔通看到政局混亂,辭去了資政院議員,與友經營商務印書館,遂聘吳徵為美術部主任。創造了用珂羅版在宣紙上印刷的新工藝。期間活動于吳昌碩主持的海上書畫題襟館。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此時吳徵之父吳伯滔已去世。吳徵于是拜在了父親好友吳昌碩的門下,一面受教于吳昌碩,一面臨摹父親的遺作,并潛心于“四王”乃奚岡的筆墨。此時,吳徵的書畫藝術已日趨成熟,名聲大噪,在海上負有了盛名。吳昌碩高興地對人說:“伯滔後續有人矣!”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到了1935年,吳徵書畫的潤格已很高了。山水堂幅三尺90元,四尺140元,五尺200元,六尺280元;花卉視山水減四成。平均每月收入約一千多元。經濟條件遠比大學教授、報館主編、進階職員優越。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吳征54歲的時候,在蘇州城北購買了清代園林“殘粒園”。園小巧玲珑,園中心一汪池水,疊石環抱,石鋪的曲經通向假山,山頂有一書亭——“括蒼亭”。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吳徽父子都十分喜愛該園及書亭,吳徵刻有“括蒼亭長”印章,其子吳彭的齋号就是“殘粒園”、“括蒼軒”并刻有印章。他意在回此地頤養天年,不料盧溝橋事變,烽煙四起,隻得攜家眷返浙江老家,輾轉傳回上海,從操舊業,鬻畫讨生活。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抗戰勝利後,被選為上海美術會理事,後又被推選為上海文化運動委員會主辦的“美術獎”評選委員。後返蘇州居住。1949年9月22日因腦溢血在殘粒園去世。終年72歲。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吳待秋作品欣賞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
曆經150餘年,一門三代均成大器,當代畫壇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