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悄悄買下半個印度網際網路!從阿裡退休的馬雲,早就留了一手?

作者:奇點聊财經

#實話實說#

悄悄買下半個印度網際網路!從阿裡退休的馬雲,早就留了一手?

前段時間,支付寶成為無實控人公司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議論。

吃瓜群衆們紛紛感歎,馬老闆“馬失前蹄”,把自己一手建立的支付寶搞丢了。

其實各位網友誤會了,馬雲依舊是螞蟻集團的股東之一,隻是話語權下降了而已。

而且,馬老闆可能壓根也不在乎,畢竟他自己都宣布已經從阿裡退休了。

大家不知道的是,Jack Ma早已深度投資了印度網際網路,說他買下了印度網際網路的半壁江山都不過分。

普通人退休之後去跳廣場舞,馬雲退休之後要去印度“發揮餘熱”?

悄悄買下半個印度網際網路!從阿裡退休的馬雲,早就留了一手?

追星追出了印度最大IPO

馬雲和印度的緣分要從2011年說起。那時,意氣風發的馬老闆正在全世界開演講會。

來到印度時,恰逢支付寶的股權之戰正酣,阿裡巴巴和雅虎幾乎要撕破臉了。

馬雲或許真是想找人說說心裡話,于是動情地跟印度觀衆分享了他創立支付寶的理念。

沒想到,台下有一位年輕粉絲深受觸動,下定決心要創立印度版的支付寶,向偶像緻敬。

這位創業者叫Sharma,一年後他真的參照支付寶做出了Paytm。

支付寶的成功是滿足了淘寶使用者的交易需求,但彼時的印度并沒有類似的土壤。

不甘就此放棄的Sharma在2014年來中國見到了馬雲,不僅追星成功,還拿到了6億美元的投資。

悄悄買下半個印度網際網路!從阿裡退休的馬雲,早就留了一手?

一切就緒,隻待東風。2016年,印度政府出台了對高面額紙币的禁令,這讓Paytm的下載下傳量和使用率激增。

5年後,Paytm以22億美元的估值,成為了印度史上最大的IPO項目。

螞蟻集團作為它最大的股東,持有近30%股份,為自己的移動支付版圖拼上了一大塊。

馬老闆成功一戰,江湖中從此又流傳着一段“創業夢想薪火相傳”的佳話。

阿裡深度布局印度網際網路

在莫迪老仙的第一個任期裡,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對印度的投資熱情還是頗高的。

以小米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品牌沖在了最前面,騰訊、阿裡也緊随其後。

螞蟻集團曾設立過一個規模70億人民币的投資基金,主要用于投資印度、東南亞等地的初創企業。

悄悄買下半個印度網際網路!從阿裡退休的馬雲,早就留了一手?

為什麼要特别設立一個這樣的基金呢?

因為2018年左右,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格局已基本穩定,各細分行業已經觸摸到了天花闆。

每家大廠都需要開辟新的戰場,去其他那些移動網際網路尚未成型的國家攻城掠地。

印度這個人口基數大、年輕人多、智能手機普及率不高的鄰國,就是最好的選擇。

是以,螞蟻集團在印度可謂是“全軍出擊”,不僅投印度支付寶,還投資了印度美團Zomato、

線上雜貨店BigBasket等。

馬爸爸大手一揮,買買買!國内一度調侃他買下了半個印度的網際網路。

但那可是印度啊,隔壁小米的悲慘遭遇還曆曆在目,莫迪老仙會放過這隻巨型螞蟻嗎?

印度政府緊急叫停“投機收購”

在印度“被割肉”的故事,我們聽得可太多了。

尤其是到了2019年後,随着印度土地改革的失敗,莫迪急需在第二個任期拿出亮眼的戰績。

于是,磨得锃亮的屠刀揮向了一隻隻“外國肥羊”。

悄悄買下半個印度網際網路!從阿裡退休的馬雲,早就留了一手?

要知道,在印度“宰外資”可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一方面可以赢得國内民族主義者的選票,另一方面還能為政府補充資金。

反正這批外資走了,還會有新的外資沖着印度市場的“紅利”而來。

印度以往的正常手段主要是大幅提高稅收、當機銀行存款、找個理由罰款等。

但看着馬雲在印度大買特買,印度政府“連夜”研制出來了新的“烹饪方法”。

2020年4月,印度開始落實新版外國投資法規,如果某股權投資被政府認定為“投機收購”,想要繼續與外國投資者合作,則需要獲得官方機構的準許。

這一規定直接斷了“印度美團”Zomato的血條,已經談好的1億美元都投資進不來了。

誰都知道網際網路企業初創期需要大量“燒錢”,印度政府這麼一折騰,相當于自斷經脈。

我一直覺得印度的招法很像崆峒派的“七傷拳”,所謂七傷,實則是先傷己,再傷敵。

雖然不是很明白他們為什麼要這麼操作,但這麼多年下來,印度也還在搖搖晃晃向前走。

不像雷軍在印度投下了真金白銀辦企業,馬雲的負擔顯然輕很多。

2023年,馬雲及阿裡巴巴集團共出售Paytm約10.3%的股份,外界普遍解讀為“準備從印度抽身了”。

我相信,以馬老闆的精明程度,如果印度再有好項目,他還是非常願意投錢的,但親自舉辦實體企業,肯定也是不會的。

可無論是哪個國家,對這種隻在金融系統裡打轉、而不進入實體經濟的錢,都是要提防三分的。

悄悄買下半個印度網際網路!從阿裡退休的馬雲,早就留了一手?

寫在最後:

這十年來,馬雲的風評從“創業導師”到“冷血資本家”。

不知道是他變了,還是我們變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