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可能經曆過糟糕的人際關系。
也許是一段糟糕的關系,也許是一場給你帶來很多悲傷的婚姻;任何失敗的關系都會使雙方遭受痛苦,并給對方帶來一定的傷害。
被“分手”的人會陷入心碎的陰影而無法自拔,總是無法走出心碎的泥潭。
分手後,一個人的處境和心理感受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
心理學家庫布勒·羅斯提出了“疼痛的5個階段”,包括:
否認、憤怒、掙紮、沮喪、接受。
第一階段:否認分手的事實
分手後,一個人可能會陷入迷茫狀态,無法區分現實和夢想;
你覺得分手是一場夢,不是真的;
但現實再次重創了你,迫使你認清自己目前的狀态。
你糾纏你的前任,給他們發資訊,妥協,取悅他們,懇求他們與你和解,并希望他們能再給你一次機會。
謙遜,為了取悅前任而放棄尊嚴。
張愛玲說:
“如果你喜歡一個人,你會把自己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鮮花就會綻放。”
這朵花是你心中的花,不一定是你們兩個所愛的花。
你不斷地否定,不斷地糾纏,不斷地克制自己的内心,給自己消極的建議。
我們沒有分開過,這不是真的。我太愛他了,這一定是一場夢。
分手一方的表述變化:
從震驚,到眼神中的困惑,再到目瞪口呆,再到緊張和恐懼。
第二階段:憤怒和極度的愛
在這個階段,你終于意識到你已經分手了。
過去的溫柔、細膩、愛情、幸福,以及愛情的各種細節,在你的腦海中不斷閃爍。
“愛生恨”是這個階段最好的寫照。
一開始的愛有多強烈,分手後的恨有多深。
愛的反面是一半冷漠一半仇恨。
為什麼分手後人們很容易“因愛生恨”?
沉沒成本效應。
一個人對他們的關系投入越多,他們就越不願意分手。
他會想:
“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卻這樣抛棄了我。我也不知所措;你必須為你的行為和決定付出一些代價,才能彌補你給我造成的傷害。”
尤其是那些性格極端、愛情觀狹隘的人,更容易做出極端的行為。
你對他很好,但他和你分手了。當然,你暫時不能接受這個事實。
此時此刻,情緒大于理性,你很容易被情緒引導去做一些壞事。
在這個憤怒的階段,每個人都應該盡力克制自己的情緒;隻有情緒穩定,我們才能更好地反思你們的關系以及分手的原因。
第三階段:鬥争與沖突
這是自己内心的鬥争和對抗,你的大腦有兩種聲音。
一個聲音:
“你應該堅強、勇敢、心胸開闊;難道不是分手了嗎?人生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既然他不珍惜你,那就是他的損失。”
另一個聲音:
“不要激怒自己,也不要給自己制造困難。如果你想和解,那就去找他。你自己有什麼困難?”
兩個身影不斷地互相對抗。
偶爾想保持理性,但也想和前任聊天,忍不住要看看前任的社交媒體平台。
第四階段:抑郁與自我救贖
認清現實并逐漸接受現實。
但心碎的痛苦和情感創傷仍然萦繞在我的心中,無法消散。
壓抑,無法真正快樂。
從表面上看,它看起來非常快樂和樂觀,但從内部來看,它仍然很沉重。
間歇性的樂觀和持續的悲傷;
間歇性清醒和持續的浪漫大腦。
固執、消耗和内部消耗。
那些能夠自我救贖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心碎的人隻能依靠時間慢慢忘記。
第五階段:接受現實,回歸正常生活
心碎的人基本上可以恢複正常的生活。
雖然很多次,我仍然會想起我的前任。
對于男生來說,在分手的早期階段,他們往往表現得冷靜、理性,并不悲傷。
其實,在男生心中,這已經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旅程。
對于女孩來說,她們所有的情緒都寫在臉上。
但女孩分享的欲望更強,會通過分享來發洩負面情緒。
大多數時候,男性每天的最大字數為8000字,而女性為20000字。
男人不喜歡分享,而是躲在“山洞”裡,進而陷入内耗;
女人天生喜歡分享,是以負面情緒會通過分享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