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5年,美國女子遇害,廢車場老闆被判終身監禁,50萬人請願赦免

作者:一個人精彩

前言:

1962年的一個寒冬,斯蒂芬·埃弗裡出生在美國中部偏僻的小城。幼時家境貧寒,他與父母、三位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為了糊口,一家人在郊區開了一個占地40畝的廢車場,日複一日地回收報廢車輛謀生。環境的影響讓斯蒂芬性格中透出些許嘻哈風格,穿着打扮也常常模仿街頭壞小子。

斯蒂芬天生智商僅為70,被評定為輕度智力低下。在上學時,他總是落在班裡的最後一串,老師和同學都戲稱他“呆子”。這讓青春期的斯蒂芬愈發不合群和疏遠,性格孤僻冷漠。

2005年,美國女子遇害,廢車場老闆被判終身監禁,50萬人請願赦免

少年斯蒂芬經常結交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沒事就逃課飙車、吸食大麻。他的第一個牢獄之災就發生在18歲那年,與朋友去一家酒吧惹是生非,結果被控偷竊并判處2年有期徒刑。

這次事件對于一個正值血氣方剛的少年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監獄中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輕松,斯蒂芬每晚面對着冰冷潮濕的水泥牆和鐵架床,都在懊悔自己的魯莽。他寫信向家人哭訴,表達了悔改的決心。父母本就疲于奔命,這下更加精疲力竭。

出獄後,斯蒂芬似乎悔改了。他認識了一個單親媽媽洛麗,兩人迅速走入婚姻。妻子對斯蒂芬溫柔呵護,斯蒂芬也重新振作,與洛麗生了5個孩子。然而好景不長,還是那個少不更事的斯蒂芬。有一天,他将一隻貓扔進火堆,殘忍地看它被活活燒死。這令人發指的虐貓行為再次将斯蒂芬送進了監獄,這一次,他被判1年徒刑。

2005年,美國女子遇害,廢車場老闆被判終身監禁,50萬人請願赦免

一年的牢獄生活并沒有讓斯蒂芬學到教訓。相反,他認為自己是系統的受害者,是這個腐朽社會的産物。獄友們更加深了他的這一想法,令他對法律和秩序愈發反感。“我出去一定要讓他們看看,誰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 斯蒂芬像隻受傷的狼,對這個世界充滿怨毒。

“我太蠢了,交友不慎。”出獄後的斯蒂芬似乎明白了教訓。人到中年的他想重新做人,遇到了人生的第2個轉折點。

2005年,美國女子遇害,廢車場老闆被判終身監禁,50萬人請願赦免

命運之戰,冤假錯案

1985年7月的一個夏日午後,馬縣的一位居民潘妮正在湖邊慢跑。一名男子将她拖入樹叢侵犯後毆打至重傷,自己則逃之夭夭。據潘妮描述,犯人“聽起來很像斯蒂芬”。

本應正待在家中的斯蒂芬猝不及防地被警察帶走。審訊中,女警官朱迪多次暗示潘妮,其實是“斯蒂芬沒跑了”。于是,潘妮最終認定斯蒂芬就是襲擊她的歹徒。斯蒂芬拼命解釋自己有不在場證明,但都石沉大海。法庭在種種疑點中依然認定了他的有罪。斯蒂芬再次入獄,這一次,是32年的有期徒刑。

2005年,美國女子遇害,廢車場老闆被判終身監禁,50萬人請願赦免

這起明顯存在重大疑點的案件,隻是朱迪一紙舞弊的産物。她利用自身的權力地位,通過各種手段誘導和暗示證人,最終将真正的犯人隐藏起來,反将一樁懸案強行壓制在了斯蒂芬的頭上。

而斯蒂芬這個倒黴的替死鬼,再次遭遇了命運的嘲弄。他分明有16 位目擊證人為自己作證,這本應是天衣無縫的不在場證明。然而在陪審團面前,這些證人卻輕而易舉地被檢方否定。因為在他們心中,本就是品行不端、多次進入監獄的斯蒂芬,理應是這起案件的最佳人選。

妻子選擇離開,斯蒂芬在鐵窗後日複一日地凝望着遠方。唯有父母從未放棄過他。“我們的兒子是無辜的。” 母親總是這樣告訴自己。10個寒暑過去,1995年的一天,真相大白于天下——另一起案件中,真兇亞倫主動投案,并承認了當年襲擊潘妮的罪行。馬縣警方卻不予理會,任由冤案持續釀造。

2005年,美國女子遇害,廢車場老闆被判終身監禁,50萬人請願赦免

荊棘深處,又一命案

就在斯蒂芬準備起訴警方要求巨額賠償的時候,又一起命案打亂了所有的計劃。2005年秋,一位攝影師特蕾莎·哈爾巴紮前往斯蒂芬經營的廢車場拍照後失蹤。在對這處廢車場的搜查中,警方先後發現了被遺棄的汽車、焚燒的人體遺骸、子彈彈殼,斯蒂芬再次成為重大嫌疑人。

“不,不是我幹的!我再次被陷害了!” 斯蒂芬大聲疾呼,向所有人解釋自己的無辜。然而,他16歲智力低下的侄子布蘭登已經承認是與斯蒂芬共同殺害了特蕾莎。在這番供詞面前,斯蒂芬的所有喊冤聲都變得那麼蒼白和無力。

2005年,美國女子遇害,廢車場老闆被判終身監禁,50萬人請願赦免

其實,這起命案存在太多疑點,譬如特蕾莎車上為何隻有斯蒂芬 自己的指紋。然而公衆并不在意這些,在他們心中,斯蒂芬這個慣犯理應為所有懸案買單。畢竟有他親侄子的指認在先,這已經構成了最有力的證據。可憐的斯蒂芬,再次成為了命運的受害者。

輿論很快對這個“惡魔”産生了極大轟動。曾經的冤假錯案像赦免了斯蒂芬一切罪行,人們再也聽不進他的任何解釋。在一片指責聲中,法院判處了斯蒂芬終身監禁。他的人生從此劃上了句号。

2005年,美國女子遇害,廢車場老闆被判終身監禁,50萬人請願赦免

不眠之夜 ,一部紀錄片的聲讨

15年後的今天,斯蒂芬已經白發蒼蒼。這些日子,他過得并不平靜。因為一部名為《制造殺人犯》的紀錄片再次将這個被遺忘的冤案推到了風口浪尖。

紀錄片直指數起命案的種種疑點,都源自警方的照本宣科、證據作假。它質疑布蘭登的招供純粹是幼稚智力的産物,不存在任何參考價值。“我們必須還一個清白于這個倒黴的靈魂。”紀錄片制作人表示,他們不會放棄對這個案件的追問。

2005年,美國女子遇害,廢車場老闆被判終身監禁,50萬人請願赦免

如今,全美國已經有50萬群眾簽名請願,要求政府重新調查斯蒂芬案并将其無罪釋放。然而總統并沒有這個權力,州長也明确表示拒絕任何的特赦計劃。 是以公衆的呼聲最終又消弭于無形,案件遲遲沒有實質性進展。

這讓斯蒂芬意識到從頭再來,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我還能堅持多久?” 獄中的斯蒂芬望着窗外的一方藍天,心中湧起這麼一個疑問。他對獲得自由的憧憬并未褪色,但長久的迫害讓他折損了太多鬥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