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轼:書法用墨頗為豐腴且具有張力,還批判過杜甫的書法。 蘇轼的思想在其作品中最能展現,作為北宋書壇的領軍人物。他曾在《與

作者:漫聊知識

蘇轼:書法用墨頗為豐腴且具有張力,還批判過杜甫的書法。

蘇轼的思想在其作品中最能展現,作為北宋書壇的領軍人物。他曾在《與子由論書》中提及其藝術主張: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

他反對單一教條的審美理念,批判杜甫的書貴瘦硬,認為藝術的形态是多元的,短長肥瘠各有姿态。

從書法風格來看蘇轼用墨豐腴,線條極具張力,依靠其深厚的學養和獨特的審美意識,為書法賦予了尚意的文人氣質,将自己的文學修養和人生閱曆寄情于紙上,充滿了書卷氣而非俗氣。

正如清代吳德旋的評價:東坡筆力雄放,逸氣橫霄,故肥而不俗。

蘇轼的這種風格可以看出其受到顔真卿的影響,橫輕豎重,中側結合,點畫剛勁,正如蘇轼自己的評價如棉裹鐵。

在蘇轼作品中極少會看到枯筆,通常字字豐潤,喜用濃墨軟筆,書寫速度較慢,趙孟頫的評價最為貼切:黑熊當道,森然可怖。可見其書法的氣勢。

蘇轼書法的結字,與其側握筆有很大關系,結體多呈偏平,圓厚偏方,猶如虎踞蛇盤。

蘇轼寫字,多為順心而書,追求無意于佳而佳的書寫狀态。

支撐他書法實踐的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無法之法的随意而自然,文人士大夫的文人氣、書卷氣躍然紙上。

從書法作品中透露出他哲學理念,集儒、釋、道三家之長融為一體,呈現出多種面貌,字形、結體和章法随心情變化,筆畫舒展,字态略扁,橫式向右上角微斜,縱勢較密,字形偏扁平難怪被黃庭堅戲稱似石壓蛤蟆。

蘇轼在章法上表現出深深的書卷氣,與他深厚的文人修養有關,這也是他的觀點之一。

章法上的不刻意安排,并不是不考慮章法,而是在深厚的文學功底上的一種自然表達。

蘇轼以其深厚的文學修養,見識、眼界為操筆控手的硬體條件,詩不求工,字不求奇,順心應手而為。

對于蘇轼而言,書法隻是表達内心的一種方式、途徑。這是蘇轼所倡導的文人思想的重要表現,詩、書、畫,共同表達文人的情感思想,以書寄情。對後世的文人思想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黃庭堅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其書法最能與蘇轼比肩,在他中年時期,以學習蘇轼書法為主,并可以做到惟妙惟肖,蘇轼曾提到:黃魯直學吾書,辄以書名于時,好事者争以精紙妙墨求之。

從《緻立之承奉足下帖》《緻公蘊知縣尺牍》《緻雲夫七弟尺牍》等作品中便可以看出來。

此外,黃庭堅還非常重視“師古”,黃庭堅在《鐘離跋尾》談到了自己的學書經曆,說到他看鐘離壽州小字《千字》,感覺上面的字迹不但精神,還有一點妩媚。

他認為學習書法既要師古,又要取之所長為我所用,強調師古是學習書法的必要前提,學習古人的理念、作品的法則和氣韻,了解書家的品格與志向等。

書法風貌上,黃庭堅自從見到懷素《自叙帖》真迹之後,書風為之一變,個人風格加強,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韻味。

結字也從寬博而變得修長,點畫變得更加肆意縱橫,線條順迎逆曲也逐漸成熟完善。黃庭堅在結字方面撇捺更為舒展,更為奔放。

黃庭堅在結字上更加注重字與字之間的關系,點畫與點畫之間的聯系,在汲取前人養分的同時又能化古為我,展現自我的本真,是尚意觀念的具體展現。

蘇轼與黃庭堅的師徒友誼對于宋代人文階層産生了廣泛的影響。

蘇轼有意識地提攜與他思想契合的黃庭堅,其中展現出的群體意識最終形成了一種強大的文化共識群體,共同推進了一種新的文化風貌和審美模式,二人務相勉于道,不務相引于利的情操,成為文人群體行誼的楷模和典範。

二人在文化交流、思想溝通上,迸發出不拘正常的見解,成為宋代書風的典型代表,他們将書法藝術從教條中解放出來,開啟了宋代尚意書風的先河。

這種新的标準符合文人的審美趣味,強調創作者的學養、個性、胸襟等主觀的精神價值,不注重形式準則,把書法審美引導到作品内在,要求具有一定知識儲備和修養的欣賞者才能了解,增加了書法精神的意蘊和内涵。

蘇轼:書法用墨頗為豐腴且具有張力,還批判過杜甫的書法。 蘇轼的思想在其作品中最能展現,作為北宋書壇的領軍人物。他曾在《與
蘇轼:書法用墨頗為豐腴且具有張力,還批判過杜甫的書法。 蘇轼的思想在其作品中最能展現,作為北宋書壇的領軍人物。他曾在《與
蘇轼:書法用墨頗為豐腴且具有張力,還批判過杜甫的書法。 蘇轼的思想在其作品中最能展現,作為北宋書壇的領軍人物。他曾在《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