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頭幾天中證500、1000指數跌幅大于大盤,其産品有風險嗎?
内容提要:
實際上長期觀察,代表小盤股的中證500指數的表現,大機率好于大盤。如果你2022年最後一天購買中證500ETF,持有至2024年1月9日,這段時間滬深指數權重下跌了大約41%,但中證500隻下跌了14%,跑赢大盤27個百分點。

最近,有不少人說要注意中證500、中證1000之類ETF的風險,理由是進入2024年之後,他們的跌幅超過了大盤。
比如這位網民是這麼提示中證500之類風險的:“有一個風險通知,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很多人最近眼光都是看着上證指數跌破2900點,但是并沒有注意到中證500和中證1000。這兩個指數最近幾天的走勢非常糟糕,都是階段新低。和大家想的會反彈不一樣,可能這兩個指數以及對應的股票最近會有點麻煩“。
的确,2024開年以來截至1月9日,中證1000指數收于5553.3點,年後6個交易日下跌5.67%;中證500指數收在5180.65點,同期下跌4.58%。
而同期上證指數收于2893.25點,下跌了2.7%;深成指數收于8971.72點,下跌了5.8%,按照兩市交易額權重平均,滬深指數下跌了4.4%。
從2024年這6個交易日的情況來看,中證500、中證1000指數跌幅分别比滬深權重指數跌幅多跌了0.18和1.27個百分點。這個風險是存在的。
按照這個邏輯,之前各個券商發行的很多與中證500還有中證1000綁定的收益憑證,其收益率肯定是低于大盤的。這的确有點糟糕。
為反映市場上不同規模特征股票的整體表現,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以滬深300指數為基礎, 建構了包括大盤、中盤、小盤、大中盤、中小盤和大中小盤指數在内的規模指數體系,為市場提供豐富的分析工具和業績基準,為指數産品和其他指數的研究開發奠定基礎,中證500指數和中證1000指數,均為該規模指數體系中的小盤指數, 綜合反映滬深證券市場内小市值公司的整體狀況。
當然作為量化股票政策産品,中證500指增、中證1000指增都有各自的特點。
在今年複雜的市場環境與多變的結構性行情下,中證500指增、中證1000指增之類的量化股票産品表現如何,值不值得持有?
三郎認為,判斷這個問題,絕不能僅僅依據6個交易日的資料。既然大家都知道最近一年多來,市場風格轉換很快,那麼6個交易日資料所包含的偶然性因素就太多了。因為按照統計學觀察數列抽樣本觀察,至少也需要超過30個樣本,即超過30個交易日的資料,才能夠具有基本的觀察其表現的代表性。
三郎根據騎牛研究所從雪球擷取的2021至今的上證指數、深成指數、兩市成交額、中證500指數,進行加工後發現,實際上長期觀察代表小盤股的中證500指數的表現,大機率好于大盤。
2021年,滬深指數權重平均上漲3.6%,但中證500指數上漲了15.28%,是前者的4.24倍。
2022年,滬深指數權重平均下跌21.1%,但中證500指數隻下跌了16.59%,比前者少跌4.51個百分點。
2023年,滬深指數權重平均下跌13.4%,但中證500指數隻下跌了7.4%,比前者少跌5.98個百分點。
投資股票的朋友都有體會,大多數人其實跑不赢大盤。一般的散戶要想跑赢大盤,一般來講隻有三種辦法:
第一、你屬于千分之一前世修行撞大運的人,經常能捉到漲停的股票。
第二、花錢花時間向專業的股市高手學習投資技巧,找對老師認真學,收益肯定不錯。
第三、購買中證500、中證1000之類的小盤股ETF,從最近三年的曆史資料看,如果你2022年最後一天購買中證500ETF,持有至2024年1月9日,這段時間滬深指數權重下跌了大約41%,但中證500隻下跌了14%,跑赢大盤27個百分點。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