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青”出于藍,“椒”傲拔節。為加強新聞評論業務交流學習,總結新聞評論實踐經驗,助力更多優秀作品的誕生,紅網理論評論中心邀請2023年度“青椒計劃”十佳青年評論員,圍繞“我與新聞評論”的主題,繼續推出“時評之道-椒談”專欄。
本期分享者:季霜石,南京師範大學新聞學專業學子,紅網2023年度“青椒計劃”十佳青年評論員(文字組)。
代表作品:《中科院更新:一場學術圈的自淨行動》
得知自己獲得紅網“青椒計劃”2023年度十佳青年評論員稱号,深感榮幸,心有愧焉。感謝帶我走上新聞評論道路的直系學姐,也要感謝紅網為大學生提供的這樣一個彌足珍貴的展示平台,更要感謝各位編輯老師的認可、擡愛。
猶記得2023年7月10日,懷着忐忑的心情,我在紅辣椒平台投稿了第一篇網評《線路停運起風波,公交發展困局怎麼破?》。非常幸運的是,當天晚上這篇稿件就被采納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獨立署名的作品被新聞網站發表,欣喜、自豪自然不必多言。更重要的是,這給了作為新聞學子的我一種“入了行”的奇妙感受,在浩渺的新聞輿論場中,有了屬于我的小小一隅。
一路走來,竟已有幸發表了十幾篇網評,期間心境幾度起伏,回頭望去,依舊曆曆在目,不勝感慨。
網評寫作促進了我表達能力的迅速提升。剛開始寫網評時,由于還沒有上過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總是顯得有些不得要領。或是觀點論證不清,或是語言繁複啰嗦,或是結構層次不足,一篇千字文章要寫兩個小時不說,寫出來的成品往往自己都不忍直視。于是,我一邊學習平台上其他同齡人的優秀作品,一邊借來了評論文集、評論教程瘋狂補課。《第e種聲音》《冰點時評》上的每一篇評論我都會列出提綱理順思路,人民網評、極目銳評成為我手機上最常通路的欄目。功不唐捐,在日複一日的多讀多想中,我的寫作水準有了明顯進步。
網評寫作教會了我理性客觀地表達觀點。曾幾何時,“公正客觀”仍隻是停留在《新聞學概論》上冷冰冰的字眼,隻有當真正開始參與到網絡意見表達中時,我才意識到這四個字背後的深意。原先喜歡跟風“站隊”的我,逐漸開始意識到,要想讓筆下的文字令人信服,不陷入偏激的泥沼,要求寫作者主動接觸與自己觀念相悖的一方,從兩方出發點思考,找到利益、觀念沖突的沖突點,再做出判斷。在有筆如刀的同時,也需要保有一份溫度,畢竟,評論的目的是針砭時弊,激濁揚清,而非将某一方置于千夫所指,萬劫不複之地。
網評寫作明顯拓寬了我的知識面。人們常說新聞家是“雜家”,需要對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了解,最好還能有一兩個特别專精的領域,這一點在網評寫作上更加明顯。以我自己為例,我本身是一位公共交通愛好者,每當遇到相關新聞,我下筆就會特别順暢。公交公司有什麼樣的考慮,車輛制造廠家從什麼角度出發,乘客們多半會怎樣認為,一個個不同角度、不同利益主體自然而然地在我腦海中浮現,而這都要歸功于我平時對相關領域近乎癡迷的愛好與探索。然而,倘若遇到完全沒有了解過的領域,我多半不會試圖班門弄斧,以免作品有失偏頗,令人啼笑皆非。于是,我積極了解社會的方方面面,從文體娛樂,到經濟建設,從科技前沿,到政策改革,我翻閱相關文獻,浏覽官方網站,研讀政策資料,查詢專家解讀,雖然限于自身閱曆不足與知識缺乏,但我依舊努力學習、消化、吸收,為我将來的寫作乃至未來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當下的社會輿論環境中,網際網路飛速發展,自媒體不斷湧現,社會正進入到一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人們不再依賴權威媒體了解遠方的新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網上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網絡輿論場域越來越明顯的“去中心化”,使得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但是,在我看來,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新聞評論才顯得愈發珍貴。在紛繁複雜的輿論場中,新聞評論的職責和使命,是質疑監督,是輿論引導,是對被掩蓋真相的追問,是對理性客觀的呼籲,是為讀者提供看待問題的全新角度,是讓讀者看到事件不為人知的一個側面,甯願在一邊倒的輿論浪潮中首當其沖,也要堅持獨立而客觀地發出正确的聲音。在這個時代,新聞人的核心競争力不再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因為現場的群衆上傳圖檔視訊的速度永遠快人一步。發表獨到的見解,提供全新的視點,讓理智代替感性,制止群體意見極化,打破資訊算法繭房,調和各方沖突,促成互相了解,這才是一篇好的新聞評論應有的功效,也将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标。
回望我的投稿經曆,短短四個月真可謂酸甜苦辣交織融合,一幕幕情景恍若昨日。甜,是一個稿件被采納的消息,能使被課程作業壓得喘不過氣的我立刻唇角上揚,腳下生風;酸,是看到其他作者對同樣一起新聞事件的評論,感慨為什麼他們的角度這樣新穎獨到,而我卻不能如此鞭辟入裡;苦,是反複修改自己的稿件,讀來仍舊覺得磕磕絆絆,最終決定不拿去投稿丢人現眼;辣,是看到自己的文章受到網友批評,方才恍然大悟為何寫作時觀點考慮不周。
最後,我要特别感謝紅辣椒評論平台給予我寶貴的鍛煉與成長的機會。平台為大學生作者專門開發設定了投稿平台與回報機制,這給了我投稿的勇氣,免去了通常給媒體投稿時等待結果的焦躁不安。平台編輯老師們的鼓勵,以及一次次對我不成熟的文字的修改,都令我受益匪淺。
希望每一位新傳學子都能嘗試參與到時評寫作和投稿中來,感受自己的聲音被聽到時的欣喜,體驗作為意見領袖時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唯有這樣,方能更好地提升學科素養,鍛煉思維能力,培養職業操守,預演職業生涯。願你我都能在探索世間真相,記錄時代風雲,書寫人間故事,傳達理性聲音的路上踔厲奮發,笃行不怠,赓續前行,奮楫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