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1月,南京街頭,一場聲勢浩大的汪精衛葬禮正在進行,從鏡頭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巨幅遺照被懸挂在靈車上,周圍纏繞着許多黑白顔色的絲帶。
街道兩旁站滿了人群,一些人胸前戴着白花,低頭默哀。這場葬禮的規模看起來非常宏大,然而了解事實的人都知道,這完全是一個假象。因為作為一代賣國巨奸,汪精衛的卑劣行徑一直以來都是遭人唾棄的。他的叛國投敵行為嚴重損害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也違背了中國人民的根本意志。是以,很多人都對他恨之入骨,甚至希望“生啖其肉”。
這場葬禮雖然表面上看似盛大,但實際上卻是虛僞和欺騙的象征,原來就在1944年11月10日,當汪精衛因病死在日本的消息傳到國内後,老百姓可以說非常高興。
我們都知道,在汪精衛去世的時候,日軍已經處于窮途末路,就像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了,為了維護他們最後的“體面”,兩個大漢奸陳公博和周佛海商議決定,将汪精衛的葬禮規格提高。然而,他們擔心沒有人前來送葬,場面會十分尴尬。于是,為了確定有足夠的人參加葬禮,他們采取了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
他們決定在葬禮的這一天,停止一切工作學習,給市民放假一天,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凡是參加送葬的人,每個人還有小費,這一消息傳出後,引起了底層老百姓的極大關注,因為生活在淪陷區的人們生活十分貧困,他們的日子過得異常艱難。是以,當聽說可以領到20元的中儲券時,他們紛紛踴躍報名參加。
對于這些貧困的老百姓來說,這筆錢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要知道在當時,這筆錢幾乎相當于一個職工月收入的四分之三。是以,當葬禮舉行的那一天,人們紛紛湧上街頭,站在街道旁邊送葬。與往常肅穆的葬禮不同,這次送葬的人們興高采烈,歡聲笑語。
對于他們來說,可惡的大漢奸汪精衛死了,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而且,還能領到一筆錢,這樣的好事怎麼不讓人高興呢?是以,這場葬禮成了一個奇特的場景,一邊是悲痛的送葬隊伍,一邊是興高采烈的人們。
很快汪精衛被安葬在了南京郊區的梅花山頂,為了防止人為破壞墳墓,建造者使用了足足5噸的混凝土來加強墓穴。然而,他或許做夢也未曾想到,僅僅在安葬後的10個月,他的墳墓就被扒開了。
他的屍體,連同那副棺材,全部被火化,火光沖天,仿佛是對他一生罪行的最直接控訴。屍體在烈火中化為灰燼,一切的罪惡、陰謀和野心都在那熊熊火焰中化為灰燼,一代大漢奸,最終付出了應有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