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縣退休後能享受哪些待遇?别看級别不高,影響力卻不能小觑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知縣退休後能享受哪些待遇?别看級别不高,影響力卻不能小觑

文|彭乙彬

編輯|t

引言

古人到了年齡也要退休,甚至還有“返聘”,那麼古代的官場退休之後是怎樣的呢?一個知縣的退休待遇又如何呢?雖然知縣隻是七品小官,可不要看級别不高,其實在當地的影響力很大。

知縣退休後能享受哪些待遇?别看級别不高,影響力卻不能小觑

(知縣)

一、知縣退休待遇如何?

知縣,是從宋朝開始有的官職,是七品官,到了明代和清代,知縣的職責範圍也劃分得更加明确,官階也定在了正七品。在清代時期,為了防止一縣知縣在當地發展自己的勢力,會有回避政策,也就是說有親屬在附近的,都不能任職。

還有師生回避,對于地方官員,總督和地方官員不可以師生關系。其實這從某種程度上遏制了知縣發展各種勢力。到了清朝,知縣的職責範圍以及待遇更加明确,我們今天就從清朝時期的知縣退休待遇,來看看一個知縣的退休生活。

知縣退休後能享受哪些待遇?别看級别不高,影響力卻不能小觑

(知縣)

首先他們退休之前的俸祿是45兩白銀以及45斛米,這就是一個七品知縣,每個月能得到的俸祿。到了雍正時期,因為養廉銀出現,他們的收入是成倍增長的。可以說這退休前的日子過的不錯。

在順治朝時期,給知縣的退休待遇,是“凡官員緻仕者,府、州、縣、遊、守等官各給園地十八畝。”也就是說你一個知縣退休之後,可以分到18畝的田産。田産可以用來發展自己的經濟,而且土地也可以賣錢,給了知縣許多選擇。

知縣退休後能享受哪些待遇?别看級别不高,影響力卻不能小觑

(知縣)

18畝的土地一旦經營起來或者買賣,是能夠換得一大筆錢的。但分封土地畢竟不能長久,後來還是發錢。在雍正朝時期,如果要是知縣退休了,你能得到的俸祿,也就是原來的最低規定的數額,45兩銀子和大米,是沒有養廉銀這些添加的。

在乾隆朝時期,乾隆規定了一個方法。官員退休的時候,一部分人可以得到在任時期規定的全部俸祿,另一種人隻能得到一半。

如果知縣要想得到45兩銀子的俸祿,就要求你在任期間必須表現優異,然後到了年齡主動退休,這樣就還是能每個月拿走45兩銀子。

知縣退休後能享受哪些待遇?别看級别不高,影響力卻不能小觑

(清代知縣)

不過嘉慶年間又有新規定,那就是退休的待遇,要和軍功關聯起來,尤其是三品以下的。而一個知縣,如果你曾經立下一、二等軍功,六十歲主動退休,就可以退休後領取全部俸祿。如果五十歲退休,那就隻有一半。

一些知縣,因為低處偏遠位置,有時候也會和當地的土司對戰,是以這個軍功便是這樣來的。如果一個知縣在五十歲之前就要申請退休,那就每月隻有四分之一的俸祿。朝廷總之要根據你的功勞,來規定一個官員的俸祿。

知縣退休後能享受哪些待遇?别看級别不高,影響力卻不能小觑

(知縣)

是不是乍一看這個條件還有些苛刻,實際上清朝的退休待遇,在曆朝曆代來看,已經非常不錯了。知縣雖然俸祿待遇不高,可要知道他們在當地的影響力那是絕對不小的。首先從分封田産來看,一旦有了田産,也就成為了當地的地主鄉紳,這是絕對會受到官僚階級的拉攏的。

而且因為知縣曾經任過官職,許多新的官員都會與你結交,希望碰見問題時,老知縣能夠指點一下。更何況,一個知縣能夠功成身退,怎麼可能在自己的家鄉,沒有田産呢,俗話說,“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

知縣退休後能享受哪些待遇?别看級别不高,影響力卻不能小觑

(知縣社會地位高)

而有的知縣可能退下來之前,還會得到“賜袍服文绮,或賜禦制,或官其子孫”,可以說一人退休,全家光榮。

是以這樣的退休知縣,不可能不受到他人尊敬。

清政府對三品以下的官員,還享有“均準其原品休緻。”也就是說,哪怕知縣在退休之後,他依然是七品官員,還擁有這個官員身份,這便保證了他們的社會地位。當子孫承蒙蔭庇之後,家族可以再次顯赫。甚至,一個好的知縣,還有可能遇到返聘。

知縣退休後能享受哪些待遇?别看級别不高,影響力卻不能小觑

(清代知縣)

從以上種種來看,清朝的知縣退休之後,不僅經濟待遇不錯,而且政治待遇也相當拔高。這一點比起許多朝代都要好得多,比如明朝,因為官員們在職時俸祿就很低,很多退休的官員,甚至壓根沒有固定的俸祿。

二、官員什麼時候才可以退休呢?

看完清代知縣的退休待遇,那麼退休是說退就能退的嗎?其實在古代,退休被稱作緻仕,而這不是說你不想幹了,直接上個奏折就可以的。各朝各代,也規定了緻仕的年紀,從《尚書》開始,寫下了“大夫七十而緻仕。”

知縣退休後能享受哪些待遇?别看級别不高,影響力卻不能小觑

(緻仕)

《後漢書》所寫當時漢宣帝時期,丞相韋賢七十多歲了,決定告老還鄉,這就是大陸曆史上第一個退休的丞相。是以基本七十歲,是古人規定的退休年紀。明朝時期,朱元璋改城六十歲就可以退休,在清朝末年,還規定了武将到了六十歲,強制退休。

可實際上,也有七八十歲了,因為表現太過優異,連皇帝都拉着不讓退休的。比如元代的規定,老臣不準退休,當時郭守敬超過七十歲申請退休,朝廷便不準此事,他一直做到了八十六歲,死在了自己的任上。

知縣退休後能享受哪些待遇?别看級别不高,影響力卻不能小觑

(郭守敬)

三、各朝代官員退休待遇

而在以前,其實官員退休待遇并不好,漢朝之前也沒有工資可以拿。是從漢元帝時期規定,兩千石以上的官員退休,可以拿原來工資的三分之一。唐朝規定,五品以上退休,可以拿一半的工資,要是得到皇上器重,就可以拿全部的退休工資。

兩宋時期,出現了帶職退休的說法,而退休的時候品階也要上升一級,可以說這個待遇那是絕對的好了,哪怕退休了也還能參與朝政。元朝時期沒有工資,但如果家庭過于貧困,可以領到一半的工資。

知縣退休後能享受哪些待遇?别看級别不高,影響力卻不能小觑

(官員緻仕)

明朝時期,三品以上直接退休,四品之下如果表現優異,可以升一級退休。可見曆朝曆代對于退休後的待遇還真的完全不同,有的是真心回饋官員,有的則是不想給。

但其實我們從退休待遇,就可以看出當時朝代的經濟風氣。古代官員的退休,很少有人可以做到功成身退,就算是成功退下來的知縣也是少之又少,畢竟在當時的年代下,政治鬥争很有可能随時帶走人的性命。

知縣退休後能享受哪些待遇?别看級别不高,影響力卻不能小觑

(知縣)

而這些官員退休之後,也多數可以憑借自己多年的勢力,得到應有的社會地位,在當地的影響力,也是隻多不少的。

參考資料

古人多半七十才“緻仕”.光明網,2017-03-04

淺談晚清官員緻仕制度的特點[J].西部學刊,2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