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行的普洱茶國家标準裡,隻有普洱熟茶有散茶和緊壓茶,普洱生茶都是緊壓茶。但是,從日常喝茶的生活裡,普洱生茶沒有壓餅之前的曬青茶,很多茶友都已習慣稱為普洱生茶散茶。
普洱茶是散茶好還是餅茶好?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普洱茶形态
1、散茶
普洱茶仍舊保持其茶葉原本的零散的葉形,沒有經過重力緊壓,沒有被壓制成特殊的形狀,即為散茶。普洱茶散置有利于茶友仔細觀察葉片的外形、色澤,友善觸摸葉片,感覺普洱茶葉的手感。
2、沱茶
沱茶是一種制成圓錐窩頭狀的緊壓茶,為便于馬幫運輸,一般将幾個用油紙包好的茶坨連起,外包稻草做成長條的草把。因為一個茶坨的分量比一塊茶磚要小得多,更容易購買和零售。沱茶從面上看似圓面包,從底下看似厚壁碗,中間下凹,頗具特色。
3、茶餅
餅茶有大有小,通常所說的七子餅就是這種茶(七餅放在一起)。标準的七子餅都是每餅357克,與當時出口到歐洲市場按磅來計算有關系。七子餅中以筍殼加上竹子的包裝最為傳統。到目前,這種标準的茶餅依然占大多數。
4、茶磚
茶磚又稱蒸壓茶,俗稱邊銷茶,就是外形像磚一樣的茶葉。它也是緊壓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以茶葉、茶莖,有時還配以茶末壓制成的塊狀茶。所有的磚茶都是蒸壓成型,但成型方式有所不同。如黑磚、花磚、茯磚、青磚、米磚茶是用機壓成型,康磚茶則是用棍錘築造成型。
餅茶、沱茶、方茶、磚茶等形式的普洱茶叫“緊壓茶”,把普洱茶做成緊壓狀是為了友善存儲。反之就是散茶,依照舊時說法,一二級作散茶,三四級作沱茶,七八級作餅茶,九十級作磚茶,而現下的普洱茶,其外形與其品質等級早就無關了,在以前确實存在差異,但那是很久以前,現在基本沒有差異。
茶餅經蒸壓以後,茶體較散茶緊實,盡管它的透氣性能不如散茶好,但占據的存茶空間小、降低藏茶成本。緊壓型茶葉在後發酵的過程中,可以起到一個聚攏茶香的作用,可以不讓茶葉味道過快的散發掉,使得普洱茶香味可以越來越濃郁。而且緊壓茶茶體内部的溫、濕度比較穩定、陳化均勻持久,更耐儲藏。
散茶能在較短的時間内與空氣充分接觸發生氧化反應,達成較理想的品飲效果,另外也保留了更原始的茶性。
從口感上來說,不管餅茶還是散茶,茶友們可能感受不出太大的差別。新茶味道鮮爽,如果直接高溫蒸壓,茶餅會有悶熟的青味,不過有更好的自然後發酵條件,轉化一段時間後口感才會更好,生茶更是如此。緊壓茶因有一定的形制,具有一定的可觀賞性,品飲時,比有“草茶”之稱的散茶多了把玩、鑒賞的快樂。何況普洱緊壓茶多為“方”、“圓”兩種形制,它巧妙的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
無論是普洱散茶還是普洱餅茶不過都是普洱茶外形而已。 普洱茶按照其外形分為緊壓茶和散茶。而緊壓茶又分為餅茶、沱茶、方茶、磚茶等幾種。很多人都感覺餅茶比較好,其實這是個誤區。以前有種說法是:一散二餅三磚四沱。
然而時至今日,普洱茶的外形與其品質早就無關了。是以,買普洱不要以品級和外形作為權衡的唯一标準,應該以原料、做工、外形、香味、湯色、葉底等綜合因素來作為辨識的标準。
總結;作為口糧茶,有良好的存儲和條件,就散茶。如果是想要長期以收藏為主,追求“越陳越香”最好選擇緊壓型的磚、餅、沱茶。